國務院發布《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時至一周年。可以說,《總體方案》發布一年來,海南對內深化改革,對外擴大開放,交出亮眼“成績單”。作為全國第12 個自貿區,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將全島區域劃為自貿區的省市,一年來,這里發生了哪些變化?
根據《總體方案》,海南自貿區的發展目標為: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持續深化改革探索,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立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到2020 年,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資貿易便利、法治環境規范、金融服務完善、監管安全高效、生態環境質量一流、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質量自貿試驗區,為逐步探索、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體系打好堅實基礎。
按照總體方案的要求,海南將以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科學安排海南島產業布局。
海南省商務廳公布數據顯示,一年多來,海南積極開展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工作,確定并抓緊落實107 項試點任務。截至目前,107 項任務已完成45 項,如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系學校國際中心,依托互聯網開展跨境遠程醫療,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等,有效推動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2018 年海南新設外資企業增長85.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2.7%、進出口額增長20.8%。在去年增長的基礎上,今年1 月份-8 月份新設外資企業增長189.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65.5%,進出口貿易凈增長37.4%。
海南省委省政府8 月16 日召開會議指出,海南將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服務貿易數字化進程,制定實施《海南跨境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在招商引資上,海南將研究制定自貿港政策下的招商引資策略和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