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升級,用信用卡加杠桿買房正被整肅。近日建行、農行、招行、興業等多家銀行密集發聲,限制信用卡在房地產類商戶刷卡。
這是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被整治的冰山一角。僅從一線城市看,北京今年處罰42 家金融機構,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等被嚴查。而“信用卡持卡人使用信用卡支付購房款”等也成了被罰原由。
時間再向前撥一個半月,8 月底,北京銀保監局披露一則案例,一位持卡人月入3000 元卻透支百萬。信用卡其他亂象也引發關注。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從開卡到用卡,問題不斷浮現。有中介稱可以協助辦15 萬額度信用卡,手續費5%(申請到一張10 萬額度的信用卡,需要交5000 元手續費),并稱“黑戶”也可嘗試;還有自稱銀行職員的人在QQ 上攬客,稱辦信用卡送POS 機,初始額度10 萬,可穩定套現提額。不過隨后相關銀行稱,疑為不法分子冒充銀行員工。
一位研究人士給新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信用卡的免息期是55 天左右,一年365 天,只要用兩張信用卡倒賬,一年共套現八九次就夠了,按千分之五手續費計算,年化利率相當于4%-4.5%,低于一些銀行貸款利率。如果資金用于投資P2P 等收益較高產品,還能賺取息差。這或是自身償債能力不高,但又想辦大額信用卡的消費者的心理。
亂象根源再受拷問。縱觀過往案例,銀行未遵守總授信額度管理制度、對申請人收入核定嚴重不審慎等也成了很多銀行信用卡中心被罰的原因。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不要抱著“額度即正義”的觀念,消費時一定要量入為出,且信用透支僅能用于消費領域,用于生產經營、購房和投資等非消費領域均屬于違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