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立梅(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教育改革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發生了相應改變,不再單純局限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工作,逐漸開始重視學生的實習過程。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主要是讓學生前往企業進行學習,并負責該崗位的職責。通過頂崗實習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自己感受工作環境,并在崗位上得到鍛煉。現階段五年制高職頂崗實習過程中各個院校、企業和學生自身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進行具體討論。
學校在學生的頂崗實習中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對學校來說,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兩個時期,一方面是整個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即學生的人身安全、崗位職責說明等;另一方面為實習結束后期的評價,即對學生實習過程的綜合考評。當前很多五年制高職院校缺乏頂崗實習的管理辦法,像下達給學生的任務,教師未進行確切的監督與指導。有的教師責任感較強,會經常性與學生交流溝通,但由于實習的學生人數較多,教師的時間有限,因此分配到每一個學生的指導時間少之又少,學生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
企業是頂崗實習中的主體之一,其與高職院校的密切合作是達成實習目標的前提條件,但實際上各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合作并不緊密。一方面企業為謀求自身發展,肯定是以利潤為主要的奮斗方向,但頂崗實習中學生會進入企業工作,企業原本的人員結構就要進行相應調整,讓整個生產過程遭受一定影響。另一方面有些企業本身規模較小,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鍛煉機會,像技術方面的工作肯定是由企業內部的技術工負責,而不會交給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學生。更重要的是,某些企業管理學生方面與學校相脫節,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容易因不管理問題表現出無所適從。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隨處可見網絡的身影。像五年制高職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就可以借助信息化運行機制實現。以頂崗實習的管理為例,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建立專門的管理制度,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配合,并保障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安全性。無論是校企之間,還是師生之間,只需在對應網絡平臺中操作就可以進行信息交流,有效避免出現信息延遲的情況。與此同時,崗位選擇、教學效果評價等也可以通過信息化實現,有利于學校與企業的管理,進而達成雙贏的目標。
高職教育具有一定的職業背景,對各個院校而言應該從兩方面出發組織頂崗實習活動,實現實習與崗位間的對接。一方面,設計典型性與針對性并行的調查問卷,用以調查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了解學生想要獲得的專業素質,并獲悉學生普遍傾向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應對人才市場進行全方位的調研,帶著教育目的調整教學內容,促使學校的專業設置與實際的市場需求趨于一致。同時與當地的對應企業合作,幫助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為后續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頂崗實習的實施方案需要結合多種因素,具體包括學生的實際需求、學校的實際情況、就業的形式等,其次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方案了。設計頂崗實習方案時,學校與企業之間要做好責任分工,并根據具體的實習崗位設定所需的專業、學生人數。當然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網絡平臺公布出來,引導學生自己選擇意向中的崗位。而整個實習過程中不管是企業內部的指導教師,還是其他的員工,都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在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的前提下,盡可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學生在頂崗實習之前,應做好崗前培訓,培訓內容要涉及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等,同時讓學生充分了解本次實習需要達到的目標,幫助學生了解企業文化,促使學生盡快完成職工的身份轉換。頂崗實習時,需要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學生上交的所有資料應予以分類保存。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下,像考勤表、實習報告等都可以指導學生在網絡平臺完成并及時上傳,寫好班級、姓名等,作為后期考核的一項指標。其次,企業的指導教師應與學校的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無障礙的溝通交流,靈活使用聊天軟件,如微信、QQ等。另外,做好學生的紀律管理,當學生因個人原因無法正常工作時,應有規范化的記錄,表明遲到或早退的原因,用于規范學生的行為。
頂崗實習的最終考核在于檢測學生在企業的學習效果,以往的許多高職院校并不重視這方面內容,因而缺乏系統化的考核方式,也不利于為后期優化實習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對此,學校要與企業積極聯合起來,為學生設置細致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不僅要包含學生的實習任務是否完成,還要合理評價學生是否遵守企業制度、是否具備頑強的意志力等,讓學生能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頂崗實習需要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有效合作。高職院校作為企業與學生之間的連接者,應關注管理方法的改進與完善,加強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讓頂崗實習所牽扯到的企業能與學校、與學生實現高效溝通,幫助高職學生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