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蕾(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在現階段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規劃中,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優勢和發揮院校自身特點在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以校企合作模式為背景而專門設立的專業課程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其中教學的目的更加強調學生在與學校合作企業崗位中的應用能力培養。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式更加吻合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更能在教學培養中體現院校的自身特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培養過程中院校對于學生管理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學生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開展,如果不重視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則會導致校企合作教學培養出的學生無法在勝任于企業的工作崗位。
在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實施開展下,學生的管理工作已經從傳統的學校專業教師的管理輔導轉化為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共同承擔管理,其中當學生在企業的實訓期間將完全由師傅進行管理,管理主體的多元化使得學生的管理工作將變得更加復雜,尤其是學生在企業實訓過程中,企業師傅一方面需要完成企業自身的工作,另一方面還需要對學生的安全操作和實踐問題進行解答,這種管理模式下將難以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學習到技能知識,學生的生命安全也將受到一定影響。管理主體多元化還將導致學生管理工作無法深入開展,由于企業師傅缺乏一定的管理技巧,面對學生的思想或情緒波動時難以進行準確地溝通和引導。
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不同于一般的課堂教學或實訓教學,校企合作教學意味著學生已經踏入社會半步,從校園生活到社會生活的環境轉變必將導致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變化。學生在企業實訓期間難以將自己的身份從學生轉化為學徒,這導致教學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過于嚴格極其容易對學生的心理造成打擊,面對實訓工作中的批評職責會使學生產生消極學習和工作的意識,面對企業師傅或院校教師的管理工作時服從性較低,甚至會產生與管理工作內容相反的行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案來促進學生的思想轉變將有礙于學生的未來就業發展,同時還會對學生的生命安全和院校與企業建立起的良好關系造成影響。
大部分高職院校為了更好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進,動態了解學生專業能力水平因而在學生管理上進行一些硬性條例的規定,對學生不按要求、不積極的學習行為進行約束,通過規章制度來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然而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各項條例內容將與企業的實訓教學出現沖突,這導致院校的學生管理條例不再適用于學生企業中的實訓教學管理,管理條例缺乏約束性將造成學生對管理制度的淡化和漠視,從而對實訓課程教學及學生生產操作安全造成影響。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管理制度的約束性,使管理工作適應于新的教學模式成為了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急需進行研究的課題。
面對學生管理工作現狀中管理主體多元化的問題,可以通過對傳統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來解決處理該問題。一方面通過院校與合作企業的溝通,使學生在企業實訓期間的管理并入到學生的綜合管理之中,使學生的企業實訓同樣受到院校的管理監督。而在企業實訓間的管理應區別于企業對其他工人的管理制度,盡可能為學生多提供學習交流的空間,減小實訓工作的符合量,使學生能夠從實訓操作中獲取到企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學生、院校及企業間建立起一個相對集中的管理平臺,并由專業的管理人員向學生傳達院校的管理要求,向院校反映學生近期的實訓狀況,向企業提供院校對學生做出的綜合評判為企業的人力資源分配提供參考。管理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將學生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的學習和實訓情況客觀的進行表達,帶隊教師和企業師傅可以根據管理平臺對學生實訓情況的記錄來進行相應的教學管理和安排。
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對高職院校傳統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新的教學形勢管理工作應進行一定的優化創新,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將實現對學生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學管理。利用網絡通信技術讓學生將每天的實訓工作內容進行記錄并上傳到院校校企合作的系統網站中,帶隊教師及企業師傅必須嚴格地閱讀學生所提交的實訓報告,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同時可以利用社交軟件中自帶的群聊天功能,將參與實訓的學生集中到群小組之中,學生的考勤和請假等可以通過向群小組中的管理人員提出申請,管理人員應嚴格進行備案登記,有效避免實訓過程中學生因為突發事件被請假程序繁多而耽誤的情況。管理模式的創新則需要轉變傳統管理模式中的考勤、實訓課程教學秩序、考核等管理過程,給予學生在實訓期間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自主有序地參與到實訓教學,去除傳統的實訓考核內容,學生的實訓成績組成應從實訓總結和企業師傅的評價中綜合得出。
傳統管理模式中存在著靈活性、約束性低的問題,難以確保學生有效的參與實訓學習。而通過對評價和激勵制度的建立,則能有效改善傳統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評價制度主要是針對學生在企業實訓期間的表現和完成的任務情況由帶隊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作出評判,評判結果直接影響著學生后期在企業中的工作分配情況,在評價制度管理約束下學生將在實訓學習中更加認真努力。評價制度應是雙向的,學生也應在實訓結束時對實訓過程企業師傅專業技能的傳授,工作內容與所學專業的契合度等作出評價,院校在收集到學生的評價反饋后,應與合作企業進行深層次的溝通,討論處理學生反映的實訓過程中的問題,進而對實訓教學課程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改進。激勵制度主要是通過企業師傅對學生的實訓工作情況進行評判后對優秀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物質或績效方面的獎勵,讓學生更能在實訓工作中具有競爭意識,更能在工作崗位中發揮新生代年輕人應有的蓬勃朝氣。激勵制度的建立可以激發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服從管理制度要求,更加認真地參與到實訓工作之中。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視野下應更加重視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將傳統的管理工作進行優化創新,通過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管理制度、新的管理模式建立來促進學生在企業實訓教學過程中努力認真地學習。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重要且復雜的工作,需要不斷地對其內容進行改進完善,并從新的教育教學方法中總結管理工作的問題,才能夠使得管理工作更能適應于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