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蘭
《紡織“一帶一路”重點國別投資指南》發布,為新時期紡織“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合作指明方向。
作為參與“一帶一路”的先鋒產業,過去六年來,中國紡織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直接投資約65億元,占同期行業對全球投資總額約85%。
越來越多的紡織服裝優勢企業選擇走出去,在中國大陸和海外重點國別進行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整合打造國際產能新優勢。中國紡織業跨國布局的新階段正在到來。
而面對海外投資的復雜性,企業該如何選擇投資國?哪些國家更具合作前景?該如何防范風險?10月17日,在2019中國紡織業“一帶一路”大會上,《紡織“一帶一路”重點國別投資指南》正式發布,為新時期紡織“一帶一路”沿線國際合作指明方向。
現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原會長王天凱、黨委副書記陳偉康、副會長徐迎新、副會長孫淮濱、原副會長張延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副會長林云峰,中國紡織信息中心主任喬艷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主任華珊等領導共同啟動發布儀式。首批紡織“一帶一路”重點投資的八個國家—埃及、埃塞俄比亞、柬埔寨、肯尼亞、孟加拉、緬甸、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正式對外公布。
從這些國家來看,東南亞是當前紡織行業對外投資的重點區域,非洲也正在成為行業境外投資的新熱點。而為便利企業查閱,“紡織走出去”微信小程序也同步上線,企業可在小程序中查看電子版的紡織“一帶一路”重點國別投資指南,并隨時了解官方發布的紡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新投資訊息。
在埃及,紡織服裝業已被確定為優先發展的戰略產業。當地有著良好區位優勢,交通運輸較為便利;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于其他非洲國家,能源價格低廉;人力資源較為豐富,勞動用工價格低廉,國內市場具有潛力;國家發展工業愿望強烈,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出臺法律法規改善外商投資環境;與美、歐等主要出口市場國建立自有貿易關系,享受進口零關稅優惠。
完善棉紡織產業鏈并增加對歐美出口棉紡織產品的附加值是埃及政府正在推進的方向,企業可酌情投資服裝加工及棉紡織行業。另外,埃及紡織面料目前主要依賴進口,企業可根據上下游產業發展情況,考慮投資染整加工環節,但埃及水資源相對匱乏,且對環保較為重視,投資需合理規劃。
紡織服裝業是埃塞俄比亞政府在引進外資、促進出口及整體產業發展規劃的重中之重。當地經濟發展較穩定,擁有多項貿易優惠協定,享受對歐、美出口關稅優惠;政府在工業園建設、管理及鼓勵向工業園投資方面有較多支持措施;資源稟賦較好,棉花具備一定自給潛力,水電供應良好,電價具有競爭力;處于人口紅利期,勞動力資源豐富,受教育程度較高,薪資水平較低。
現階段,埃塞俄比亞產業鏈發展尚不完善,面輔料進口依賴度較高,企業可結合實際以服裝加工為中心,向上游適當延伸產業鏈,但需關注政府對染整加工部分環節投資限制,可考慮在埃塞俄比亞布局產業用紡織品。
柬埔寨有開放的市場環境,貿易投資相對寬松,投資優惠政策具有吸引力;服裝具有一定產業基礎;有深水港,國際貨運較為便利;勞動力年輕且薪酬低于國內;享受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給予的免關稅進口待遇,與中國貿易零關稅。
在柬埔寨,政府高度重視服裝加工業,因此仍有一定投資空間,同時由于柬埔寨紡織面料仍然依賴進口,當地產業急需染整配套,企業可根據下游產業需求情況,考慮投資布局織造和染整環節,但由于電力短缺問題突出,要考慮配置自備發電設備,金邊地區水質偏硬,不能直接用于染整加工,投資布局可考慮避開該區域。
肯尼亞目前仍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對美國出口服裝最多的國家之一。當地經濟發展穩定,自由貿易協定有利于輻射更廣闊市場;政局穩定,政府重視吸引外資,投資優惠政策力度大;地理位置良好,基礎設施條件在非洲屬于較好水平;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薪酬較低。
在肯尼亞,服裝出口加工業具有投資空間,但需關注工人熟練度和罷工等問題,肯尼亞及整個非洲地區紡織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紡織原輔料主要依賴從亞洲進口,配套成本高,可以結合企業實際以服裝加工為主,向上游適當延伸產業鏈。
緬甸國內政局相對穩定,政府吸引投資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區位優勢較好,連接東南亞和南亞兩大市場;享受歐盟普惠制及多國免稅待遇。由于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緬甸服裝加工業仍有投資空間。緬甸缺乏大型的紡織廠和印染廠,紗線和面料等原材料主要依靠進口,鄰國孟加拉的服裝生產也以來料加工為主,企業可根據緬甸及周邊國家下游產業需求情況,投建紡紗、織造及印染,但緬甸政府限制外商投資資源開發和存在污染的行業,中資企業在投建印染廠時,應充分考慮環保、水電供應不足、物流運輸效率低等因素,妥善選擇生產模式,合理配置資源。
孟加拉是目前世界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服裝出口國,成衣業是當地支柱產業,占全國GDP的13%。孟加拉地理區位條件較好;鼓勵服裝出口,給予適當補貼;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廉;政府注重吸引外資,經濟區建設有序推進,對外商投資的政策扶持力度大;享受歐盟普惠制及多國家免關稅市場準入待遇。
孟加拉當地的潛在市場需求大,是南亞地區紡織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服裝業有一定投資空間。用于服裝加工的面料、紗線等原料供給主要依賴進口,前道紡織及印染后整理能力嚴重不足,企業可以結合下游產業需求情況發展紡紗、織造及印染環節,形成上下游配套、集聚式產能合作,但需充分考慮當地電力、物流等影響因素,妥善配置生產系統,合理選擇布局區域。
紡織行業是烏茲別克斯坦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重要產業,當地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較快,中烏關系密切;國際鐵路連接歐洲和中國市場;棉花原料較為豐富;勞動用工價格低廉,素質相對較高;政府重視自由經濟區建設,支持外商投資。
烏茲別克斯坦規劃將把70%的植棉土地分配給紡紗企業,讓企業自行完成種植—軋花—紡紗環節,同時希望盡快建立全產業鏈。基于政策導向,企業可優先投資棉花產業鏈,建立棉花種植、紡紗、織造產業鏈。絲綢業也是烏茲別克斯坦計劃發展的產業,因此企業可適當投資發展繭絲綢行業。烏茲別克斯坦印染環節薄弱,因土庫曼斯坦、伊朗和阿富汗等鄰國均有地毯制造業,因而在烏茲別克斯坦建立染整生產基地,與鄰國形成產業鏈合作,具有市場前景,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合理規劃投資染整行業,同時充分考慮環保因素。
紡織服裝業是越南重要的支柱型產業,當地政局穩定,經濟發展較快,鼓勵外資的優惠政策力度較大,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并已簽署多項自貿協定,出口發達國家具備關稅優勢。
越南是現階段我國紡織企業對外投資最為集中的地區,投資產業主要是棉紡,目前中資企業(如天虹集團、魯泰集團、百隆東方、華孚色紡等),在越投資的紡紗產能已經接近 300 萬錠。由于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普遍大力發展服裝加工業,對在當地建成紡織面料生產配套能力的需求日益旺盛。越南政府環保監管比較嚴格,企業在投資織造、染整加工時應充分考慮上游原料供應及環保因素。
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企業“走出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投資指南》的適時推出充分發揮協會的引導作用,全面、權威、及時地向企業提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信息,幫助企業深入了解當地營商環境,有效融入當地產業發展,創新對外投資合作發展模式,共建全球紡織命運共同體,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