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婷婷 王娟
近幾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對這樣一種尷尬:一方面,社會出現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特別是高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高校畢業生以陷入了就業難、甚至“回爐”學技能的困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經受著就業瓶頸的嚴重制約和轉型發展的嚴峻考驗。
經過10 多年來的升格和擴張,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斷反思和探索自己在新形勢下的辦學定位,但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存在認識誤區:一方面,“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教育思想積重難返,“重理論,弱實踐”的教育觀念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根本性的轉變。。另一方面,將高等教育的職業化改革簡單的等同于本科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簡單疊加。盲目照搬高職教育模式和培養理念,這種模糊的辦學定位導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兩不像,兩不強”,與老牌本科和高職院校相比,既不具備傳統老牌大學深厚的理論知識培養優勢,也不具備高職院校熟練的技術能力培養優勢。
在“升本”的指揮棒下,不斷擴大辦學規模,學科專業設置只求全不求精,在這種追求學術型和綜合型為自己的辦學目標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專業設置同質化現象嚴重,專業特色更是無法彰顯。同時,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論輕應用、重學術輕職業”現象嚴重,對基礎理論的深入擴展和實際轉化研究不夠,導致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足。在課程設置上,面向地方(行業)經濟發展的,有針對性的特色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重較小,部分特色課程和實踐課程只是流于形式。各個院校專業設置趨同,缺乏專業特色,沒有站在服務地方經濟的高度進行專業設置。
大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師資聘用方面,仍走著 “學歷為首、經驗為輔”,“重使用、輕培養”的老路。雖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也比較重視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但出臺的許多相關政策都是鼓勵高校的教師去攻讀碩士學位以及博士學位,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少有要求與規定。而對專業教師的評價體系仍然強調學歷和科研的重要性,對專業教師的相關實踐能力并沒有硬性要求和明確的考核辦法。同時,新建本科院校缺乏鼓勵專業教師積極參與企業實踐的引導機制,沒有發揮促進教師實踐技能提高的有效作用。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全稱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在目前世界職業技本教育體系中,澳大利亞TAFE 模式獨樹一幟。TAFE 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TAFE 教學模式重點在于對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從而減輕學生畢業后對崗位的不適性,各個教學理論模塊和實踐培訓能有效銜接、互相促進。在教學上通常采取情景教學,模擬現實工作場景,把培養相關崗位的特定職業能力的放在首要位置,尤其突出對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實際操作技能、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教師也由傳統知識本位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自學的“引導者”和“指導者”。
TAFE 模式課程設置在澳大利亞政府主導制定的行業資格框架下,按不同行業需求設計銜接緊密的培訓模塊,以培養學生實踐工作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為出發點,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職業培訓需要。TAFE 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是:根據行業、企業、社會有關方面的設定的能力標準為主,設計具體的“培訓包”,針對不同學習人群展開模塊式培訓。TAFE 培訓包的具體內容設計與設置過程中,澳大利亞產業界和企業界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且,每到一定時期,培訓模塊的內容都會隨著產業的發展進行調整。這種行業在教育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行業與企業深度參與課程設置的教育模式,確保了TAFE 的課程設置密切帖合社會各行各業的需求,實現了為社會提供人才,為人才培養就業技能提高就業率的雙重目標。
TAFE 學院選聘教師并不盲目要求高學歷,而是更注重教師的工作經歷、經驗。其師資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來專職教師(來自高等院校培養)。要求具有三年以上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實踐技能,具有行業的相關資格證書,熟悉該職業的工作環境和職業技能。二是大量聘用兼職教師。除了工作經驗和相關資格證書要求外,所有任課老師必須取得TAFE 學院的培訓證書。同時,TAFE 學院每學期定期聘請各行各業的管理人員和專家授課,為學生及時補充新的專業知識,縮短將來進入工作崗位的不適應期。這種名副其實的“雙師型”聘用標準,保證了任課教師既具備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又保證了可以教授給學生的實際相關技能,把高等職業教育對老師的基本要求落到了實處。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抓住轉型機遇實現自身內涵型發展,一要做到學業以就業為導向,二要做到就業以學業為基礎,既區別于傳統大學的“學術型”又區別于高職高專的“規格型”,強化以能力本位教育為核心教育取向,堅持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多樣化人才培養之路,從而促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在此基礎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借鑒TAFE 模式應做到:
長期以來,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都以唯知識的質量觀來衡量學生的水平。要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就必須打破僵化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觀,不斷完善單一的教育考核機制和考核方法,從制度的設計上重視教育中實踐教學的考核方法和激勵機制,從制度上引導教師注重自身實踐能力和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
TAFE 教育強調對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教學中理論與實踐是密切結合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圍繞應對現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深入研究,緊緊圍繞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實踐能力來進行課程設置。教師應轉變教育觀,以學生為主角發揮自身引導者和指導者的作用,要樹立強調終身學習和自我學習的教育理念,由過去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單一輸送轉變為知識與技能并重,在校期間通過不斷地實踐培訓,縮短學生的崗位不適應期,滿足行業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使學生畢業后不但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具備社會所要求的職業能力。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盡快制定“雙師型”標準和政策,對師資培養制定長期規劃,鼓勵和支持教師盡快取得“雙師素質”,在職稱評價體制上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同時,學校還應聘請一些具有理論知識和行業實踐技能的專家和精英對任課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和指導,讓專業教師補上實踐能力的短板,滿足任課教師學習實踐技能的需要。
越來越多的地方高校意識到:應由原來單一教學功能轉化為教學、科研、服務經濟發展為一體的應用型大學,才能實現學校、企業、地方經濟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在此目的的指引下,地方高校應全面了解以地方經濟特色和行業需求,樹立服務地方意識,加強科研成果轉換意識,科學有效的進行課程設置。從人才培養模式到具體的課程設置都應緊密圍繞社會和企業需求,加強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合互動的作用,加強產學研合作,深化、創新合作方式,真正實現三方互相推動、共同發展的“三贏”局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何如把握關鍵機會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是重中之重。TAFE 模式為我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TAFE 模式的引進對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來說無異于是一股源頭活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應結合各自特點順應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不斷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彌補我國高等教育中的缺憾,探索高等教育轉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