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學仁(寧夏平羅縣東街社區衛生服務站)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屬于我國醫療機構中較為貼近民眾的基層醫療機構,該基層機構的財務管理長期處于粗放管理,更多的是維護機構本身的利益,不進行成本控制核算,在管理上對于內部的管控也相對松散,管理制度與科學的管理辦法都相對缺乏,容易引發財務糾紛與有關財務管理問題。作為服務于基層群眾的醫療單位,需要注重在各環節上的工作優化,避免由此導致的人們對醫療系統的負面評價。
對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而言,其會計工作容易出現有關會計資料完整性缺失,會計信息缺乏完全的真實性,會計核算容易出現差錯失準問題,這些與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以及法律法規知識欠缺,制度層面有一定關系。基層單位的領導對會計工作缺乏足夠重視,長期粗放型管理,制度不完善,會計崗位分工不明確,權責不清,會計監督措施缺失,容易出現經濟問題。對于有關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由于單位領導不重視,無法得到激勵措施,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動性不足,業務知識學習積極性不高,整體工作狀態也相對松散,是基層單位會計工作的通病,導致基層會計工作無法得到優化提升,處于相對停滯狀態。對于會計工作的重視度也不足,甚至很多工作人員不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專業的法律意識也較為淡薄,工作隨意的狀況較為常見,由此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屢見不鮮。
單位會計工作主管領導,要認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支持會計工作,明白單位領導對會計管理的主要責任,做好會計工作管理標準、法律常識的學習,避免因為知識缺乏導致的管理錯失。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管理,定期進行培訓考核,讓其及時了解掌握新的業務知識與會計工作標準要求等,尤其是要加強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要從認知思想、心理情況、操作技術各方面提供支持,讓會計工作做到精細化。
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優化會計工作制度。一方面要了解行業與政策規定標準,另一方面需要注重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工作流程。實際情況中包括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工作人員數量、接診量、患者特點以及有關的財務工作特點,保持制度建設因人制宜的展開。每個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同,配套的制度也需要滿足其自身的發展特點。制度過于松散也會導致制度流于形式,工作人員缺乏對制度管理的敬畏心理,由此達不到管理的效果。
要做好工作制度、行為規范的要求。要以上年度會計信息視為參考依據做好會計制度的執行與完善工作;要做好具體工作的細化管理,盡可能的明確化與量化,避免模糊導致的執行偏差,明確目標與任務,提升會計工作人員自身優化的目標的明確性,提升執行效果。要落實責任制管理,依據不同崗位情況做好對應的責任明確,責任到人,避免推諉。責任提升的同時,也需要配合對應的激勵措施。激勵措施還需要多樣化開展,不能依照領導的主觀臆測來判斷。要真實的通過與工作人員的了解,掌握其訴求,而后匹配性的激勵處理,由此來提升整體的工作效率。
制度完善要從用人制度、崗位設置、監督制度、激勵制度、培訓考核制度各方面出發,而后保持制度方面的相互協助。制度要嚴格的執行,提升工作人員對制度管理的敬畏心理,避免制度流于形式。一旦制度不能如實的執行,就會打擊制度本身的威懾力,后續想嚴格管理也無法有較好的成效。
會計人才的培養方式可以多樣化,尤其是當下互聯網資源發達,可以多通過網絡平臺資源來補充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缺乏,邀請同行指導學習,讓會計人員得到專業上的優化。培訓要匹配對應考核,一方面反饋培訓成果,另一方面提升培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培訓結果可以作為會計人員崗位晉升的專業要求,以促使會計人員在專業上不斷學習優化,提升重視自身業務能力。在培訓上,不僅要注重專業的會計工作方法,還需要加強法律法規、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由此提升會計與管理人員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度,由此來更好的保證工作合規范展開。要儲備一定后備人才,避免工作集中在個別人員導致的管理偏差。嚴格會計人員準入,保持會計工作專業性。要做好新舊交替,以老帶新,避免人才斷層。要保持專業人才的穩定性,避免會計人員頻繁流動。
建立會計工作監督機制,定期開展內部審計、考核,接受上級部門檢查,有條件的單位可聘請專業中介機構進行審計檢查。會計崗位要定期輪崗,進行互相監督檢查。考核要合理進行,一年1 至2 次便可,避免過度考核構成的工作壓力。要針對實際工作的問題情況做考核管理,對關鍵性的問題達到重點強調,強化規范,提升會計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單位整體會計質量。
會計工作質量規范化管理不僅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會計制度,還需要遵守職業道德。單位通過制度規范、監督考核等方式規范會計從業行為,激勵會計人員提高業務能力,從而提高會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