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寧 周翠萍(煙臺南山學院)
創新型國家的創建,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主體的積極參與。而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主體的主力軍,其創業既需要校方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又需要配備相應的實踐基地和平臺。在高等教育領域推行“雙創”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要求,也是探索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和推行教育現代化的客觀需要。
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體,其必須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目標定位。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組織決策和管理協調能力,提升綜合素質,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打造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經管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必須根據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將其專業特點與地方經濟相結合,讓學生主動投身于生產、服務、管理的第一線,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能力,使其成為能滿足社會需要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
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雖然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是從創新創業的執行過程和最終所呈現的效果來看開展情況并不理想。
薄弱的基礎條件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執行過程中的阻力,而薄弱的基礎條件主要體現在資金經費缺乏導致的教學教研基礎設施不完善和師資力量不充足兩個方面。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無法為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實訓室和最新的實驗實訓設備,而是讓學生自己找單位實習或者讓教師找企業,自行組織實習,這種分散性、臨時性的教學模式,顯然不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和指導學生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資金經費的缺乏導致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無法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尤其是有經驗的創業教育師資力量,又無法為現有教師的掛職進修提供資金支持,使其實踐操作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
面對當前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一些地方高等院校過于看重就業率,在發展戰略上追求建設一流應用型本科,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弱化應用能力而過于強調技能,希望學生能迅速“上手”,出現了教育方向上的偏差。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也比較強調專業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內容和環節上則缺乏一定的能力培養,更多的是把專業技能片面的理解為專業能力,認為只要掌握各種專業技能,就可以形成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無疑會誤導師生在某一經濟管理業務中強化對某一(或某組)操作性技能或程式的訓練,淡化對能力發展及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教學定位的偏離。
從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教學內容來看,應用型本科院校比較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系統培養仍有很大差距,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知能分離。由于缺乏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層面的統籌規劃,創新創業教育很難完全融入到各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專業知識與實踐培養的教育,甚至被孤立于專業教育之外。目前,各高校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主要方式為建立各級各類實驗室以及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等,但在實際教學中通常是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環節,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普遍較弱。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人數較少,尚未形成積極的創新創業氛圍。
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優勢,其創新創業能力體現在具有創新創業的精神和意識,能根據其專業、興趣愛好以及社會需求進行實際的創新創業活動,提高顯性成果的轉化率,使其產品真正具有市場價值和經濟效益。但是,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評價時,還是采用傳統方式,教師根據學生的書面報告和用人單位的考核對學生的實踐教學評價,評價形式過于單一,且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實踐教學與實際項目的結合度較低,導致滿足社會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較少,實踐教學的成果轉化率不高,從而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更不利于通過企業實踐活動打通專業對口的就業路徑。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通過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創業基地等方式積極擴展校外實習基地,通過加強校企合作的緊密聯系,改善校內的實驗設施、設備等教學配置。同時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加強“雙創”教師培養力度,定期選撥教師進行掛職培訓和鍛煉,將專業教師培訓常態化、定期化。加大外部優秀師資引進力度,引進“雙師型”教師。積極聘請外部兼職導師,聘請具有創業經驗的成功人士、經濟部門的工作者、“雙創”教育專家兼職雙創導師,定期邀請部分校外企業家作講座,不斷加強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從實務、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讓學生獲得更多實踐經驗、提高動手能力,以彌補校內教師在創新創業實戰經驗方面的匱乏。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規避以技代能的現象,針對經管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能力和人格等遵循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成長規律,統籌考慮專業特點與學業進程的協調,設計學科基礎模塊、專業能力模塊、綜合能力模塊、職業發展模塊等模塊。針對學生的多層次性,實行“初級—中級—高級”三級培養模式。對于處于初級水平的學生,設置以承擔學科基礎認知、培養綜合素養的實踐教學任務為核心的學科基礎平臺;對于處于中級水平的學生,以承擔課內外實踐教學任務為出發點,建設校內模擬經營實驗室;對于處于高級水平的學生,設置承擔綜合應用實踐教學任務為核心的企業實踐平臺以及以承擔創新創業實踐教學任務為核心的“雙創”平臺。從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科基礎認知能力和綜合素養到形成專業關鍵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使學生不但有技能更有綜合運用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當是創業理論課、實踐課和輔助活動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其關鍵環節是創業課程選擇和實踐課程的設計。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設計時,要樹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的思想,并將這種理念滲透到教師層面。專業課教學過程中應該嵌入創業教育,根據專業課程的特點,開發課程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元素,以“實地觀摩—項目進課堂—專家進課堂—學生企業頂崗”逐層深化的教學路徑,將實踐內容嵌入學生學業進程,實現“知—能—職”的深度合作。同時也要拓展創業教育空間和形式,為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搭建平臺、創造機會、提供服務,采取創業模擬、校內競賽等形式,吸引和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實踐,通過實戰向學生傳播創新知識、培養創業精神。
經管類專業學生雙創能力的評價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如何客觀地反映其真實水平,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反饋的重要一環。一方面,應建立多元化的評價主體體系,評估團隊中應該包含企業家、創新創業教育專家、政府人員、高等院校和學生。另一方面,為考核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應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標準體系。在考核內容上要立足于專業理論知識,突出“問題解決”導向。考核方式應當采取傳統考核方式和特殊選擇性考核方式相結合,全面考察學生學習情況。考核成績評定要突破“由教師一人決定”的傳統模式,形成由教師和學生、教師和專家、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等多元主體參與的考核和監督模式。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根據市場對經管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強校企合作,改善校內的實驗設施、設備等教學配置,強化創新創業師資力量,從挖掘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專業關鍵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社會能力的角度,提高學生賦知予能的能力,并通過構建評價體系客觀地評價經管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高質量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