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安徽廣播電視大學銅陵分校)
ESP理論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越來越受到英語教學和翻譯領域的重視和關注。作為專門用途英語,它是為滿足不同學習者的多種學習需求應運而生,是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專門用途英語與早期的英語教學不同,它是強調學生的學習需求而開設的教學,所有英語教學活動都是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從學習內容到學習考核都是以專業應用為目標。ESP在我國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基本形成了專門用途英語研究體系,國內不少有著很深英語語言學研究造詣的專家學者也發展了ESP理論,較好地指導了商務英語的翻譯。
作為ESP的商務英語在句式結構和用詞方面都與普通英語不同,如果翻譯者英語基本功不扎實,就不能對語法結構復雜的句子進行分析,就不能將句子的意思準確翻譯出來,表現比較突出的有三個方面。一是用詞不準確。在商務英語翻譯中由于詞匯量不足導致意思偏差,產生貿易摩擦[1]。二是句式結構不符合語言習慣。中英文化的差異使得英語的句式表達和中文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中文的語序一般是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后敘述,但英文一般不按照事情發生順序敘述,有倒敘的情況。
商務英語是一種跨文化語言,翻譯時涉及到多種語言交流,有著較強的文化背景。在翻譯中,由于背景知識缺乏,出現了信息表達不完善甚至是錯誤,影響了整體的翻譯質量和貿易交流。比如表示顏色的詞語,在中英文化中表達的意義就有不同的地方。綠色(green)在中文語境中有生機活力、環保的涵義,而在英文語境里有嫉妒的意思。紅色(red)在中文語境意為喜慶,而在英文語境中有殘暴和流血的涵義。
商務英語的翻譯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才能勝任。實際工作中,由于翻譯工作者是非英語專業或是英語專業又不懂商貿的人員,在翻譯商務英語中缺乏對商務英語句子的深入分析,翻譯出的句子或是文章只是個大概意思的表述,時常會出現漏譯,甚至是錯譯。比如:cash在英語里常見意思是“現金”,但在商務英語“cash with order”中如果譯為“訂貨現金”就有誤,準確的翻譯是“訂貨付款”。
按照ESP理論,商務英語主要是針對特定的行業或部門的語言,其帶有很強的專業性,在交流中會使用很多的專業詞匯[2]。作為商務英語的翻譯,必須要掌握一定的商務英語專業術語,了解商務英語關于經貿和投資方面的獨有表述,不能夠按照自己的經驗理解來翻譯。在股票證券評級中用到的“overweight”和“underweight”,如果憑經驗就會理解為“超重”和“重量不足”,但是在商務英語里有著特定的意思,表示的是股票證券操作中對收益值判斷后做出“增持”或是“減持”的意思。
商務英語不同于文學英語等,作為ESP的一種,主要是用于商務交往和商務談判,具有簡潔、高效、針對性強的特點,使用中也不會使用過多的修飾性華麗詞藻,只要完成有效的交流溝通就行。具體表現為一是使用合成詞來代替修飾部分的從句,比如:stop-loss(止損)等;二是運用首字母縮略語來表達豐富內涵。比如:FOB(離岸價)等;三是商務英語多實用簡單句、簡短并列句和簡短復合句,尤其是在商務信函中使用[3]。以上這些特點決定了商務英語翻譯要講究“雅”,遵循簡潔性原則來翻譯。
商務英語翻譯是基于ESP理論的專門用途語言翻譯,針對的對象的特定的人群,實現特定的商務目的,在翻譯中就需要譯者將源語言用準確、忠實的目的語表達出來,特別注重譯文的準確和忠實,讓商務交流中的對方能從譯文中獲得與源語言相等的商務信息,實現信息的對等。
進行商務英語的翻譯需要具備兩項基本的知識技能,一是特定語言的知識和使用技能;二是國際商務和電子商務知識。譯者要通過擴大自己的英語詞匯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尤其要通過多看商務英語類的文章提升英語翻譯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自己的中文知識水平和寫作能力。除了擁有過硬的語言使用能力,譯者還需具備一定的商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商務英語的翻譯實現“信、達、雅”的效果。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商務英語更是不同國家文化交流中使用的專門性語言,我們就必須明確相關國家或民族之間有著語言、文化及風俗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商務交往中信息的準確傳達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從事商務英語翻譯者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培養自己跨文化翻譯意識[4]。這樣,就避免翻譯中出現違背商務交往雙方的歷史文化和禮儀習慣之類的錯譯,或是意思表達不明確甚至有遺漏的漏譯[5]。
1.直譯法
直譯法是英語翻譯中使用比較多的方法之一,商務英語中的專業詞匯比較多,這些詞匯帶有明顯的簡略性特征,使用直譯法可以做到既能表意又能保持其簡潔性的詞匯風格。商務英語中的一些合成詞和字母縮略語可以采取直譯的方法。比如:supply chain,可直譯為“供應鏈”。還有terms of storage(儲存條件)、 a win-win negotiation(雙贏談判)等等。對于商務英語中含有隱喻意義的短語或是句子也可以使用直譯法來翻譯。比如“floating-rate loan”中的float的原指物體的浮動、漂流,其隱喻的含義是“上下浮動”,我們可直接翻譯成“浮動利率貸款”。此外,對于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商務英語術語,我們也可以使用直譯法。比如:poison bill(毒丸計劃)、golden shares(黃金股)等。
2.意譯法
相較于直譯法,意譯法更注重譯文要和原文在內容上保持相同,讓目的語的讀者能夠更清楚意思的表達。翻譯時,不僅要準確的表達原文的意思還需要傳遞好意思里所包含的文化、風俗、禮儀等內涵。比如商務英語中“available by drafts at sight”,我們不能從字面的意思上來直譯成“可以得到看得見的匯票”,而要翻譯為“憑即期匯票付款”。當今美國挑起和中國的貿易戰,揮起制裁和禁運的打壓大棒,在當今商務英語新聞里中出現多的英文詞“embargo”,就可以根據意義來翻譯為“禁運令”,既能傳達意思又能表現出美國那種霸權主義嘴臉。類似的還有:mom-and-pop investors(個人投資者、散戶)等。
3.分譯法
在翻譯商務英語里的句子時候,如果嚴格按照語序進行翻譯,有時就會導致信息傳遞繁雜、不知所云等現象。這就需要翻譯時對原文中銜接部分的語句進行拆分一下,找出句子的主語,整理好句子中的修飾部分,重新按照邏輯和語句規則進行翻譯。比如:Your business cannot bring in sales without assets. 翻譯時,就應先拆分、調整一下,翻譯為“沒有資產,你的生意就不能增加銷售額。”整個句子意思明確,也很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4.零翻譯法
上海外國語大學邱懋如教授在2001年提出了“零翻譯”這一概念,并以此來處理源語和目的語間語言之間由于文化不同、表達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可譯性問題[6]。羅國青教授進一步完善了“零翻譯”概念,提出了零翻譯是在目的語中直接使用源語語言符號文字,目的語讀者直接從源語語言文化角度去理解原文,具體還包括移植和音譯。比較常見的移植有:OPEC、WTO、E-mail、IBM等,翻譯時直接將它們用到目的語中,讀者也能很清楚的知道意思。音譯的是根據源語的發音來翻譯,比如party(派對),modern(摩登),或是:功夫(Kong-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