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濤(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
最近幾年以來,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此,與之密切聯系的高職院校就必須創新管理機制,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從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多方面來處理問題。讓管理機制更能適應院校的需要,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要知道,管理機制對一所高職院校尤為重要,它影響著院校的水平,也牽動著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不管是學校還是相關企業,都要加強對管理機制的重視程度。
在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管理機制中,往往忽視了最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高職院校里的教學質量。有的教師自身的能力都不過關又如何更好的去教學生,同時,教學觀念落后,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大部分的教師都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理論,只是重視教學的知識和時長,而沒有意識到這些學生是即將面向社會的,這些學生即將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大環境下。所以,教學到達要交教給學生什么,是教師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1]。
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與行政管理部門相似,有著相似的組織體系,行政組織和教學組織師高職院校的兩個組織體系。行政組織有著和大多數行政管理部門的一樣的問題,宣傳部,學務處,辦公室等等部門繁多,管理范圍難以分辨。一項工作內容的確定,在這些部門中都能耽擱幾天的時間,行政效率極其低下,費時費力。教學組織之間也缺乏溝通,每個專業,每門學科都自行進行發展,毫無規律和聯系。除此之外,行政和教學之間也沒有實際的關聯,難以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進行。
高職院校的目的就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以致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但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漸漸偏離了原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過度追求多種多樣的學科,大范圍的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教學,而不知道當學生到了這個階段中,需要強化優勢,分向研究。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缺乏市場主導的教學理念,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同時學生也缺乏實踐經驗。復雜的專業設置,無規律的教學內容,錯誤的教學目標等等都影響了高職院校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緊密聯系[2]。
高職院校與社會密不可分,高職院校與社會企業是一條連貫的輸送鏈,高職院校的成長離不開社會企業的輔助。高職院校的教育類型是與其它階段的教育是不同的,高職教育的類型更偏向于在社會企業里的應用,關系著經濟的發展。所以,在發展高職院校教育的過程中,要遵循經濟發展規律,適應于周邊的產業結構,面向市場,面向企業是高職院校的必須認識到的發展道路,漸漸不再以圍繞教育體制為中心,而是慢慢的向經濟發展方面靠攏。這樣一來,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不僅能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效率,也能為社會企業積累人才,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比如,由于我國高鐵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的“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不同的區域內都有與此相關的院校和企業,同時,這些企業也影響著這些高職院校的發展和教學內容,逐漸讓這些高職院面向廣大的企業市場,培養鐵路技術人員,為高鐵的發展準備充足的后備軍,學校和企業的完美配合,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推動區域高鐵經濟的發展。
(1)確定各個部門的職責,樹立責任意識。讓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更加完善,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實現校園企業合作的共同管理,提高各個部門的工作效率。在行政部門里,培養每一位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堅守崗位,嚴格對待每日的工作內容,同時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方便工作內容的傳遞。提高工作效率,對拖延工作進程的部門采取懲罰措施,嚴格對待各個方面的管理機制。
(2)教學木門要注意讓各個專業之間加強交流,分工合作。面對目前現狀,肯定自身的重要地位,同時,要根據現狀,改變教學目標,明確自身職責,對自身傳統的角色進行轉變。從教育的立場上漸漸嘗試從經濟上來進行教學,化被動為主動,在抓住教學的同時也要抓住市場的變化,尋找與專業知識相關的經濟產業[3]。
(3)工作重心由行政組織逐漸轉向教學組織。高職院校從根本上還是一種教育體制,所以,沒有必要將行政部門看的過于重要,行政部門大多還是體現在政府的工作任務中。反而,如果過度看重行政部門,行政部門也會逐漸忽略自身的職責,容易迷失自我。所以,學校要對行政管理方向進行弱化,而加強教學方向的發展,重視專業教育的地位,營造公平的環境,有利于促進學校組織活動的順利開展。
創新相關機制,設立相關部門來對學生的實踐經驗進行整理歸納,讓學生意識到實踐的重要和意義。同時,根據每次的實踐經驗來指定新的教學內容,方便跟得上企業的變化和發展,完善學生的心智。根據學生每年的實踐證明,從學生的實踐過程中深入了解,創新發展機制。同樣,當學生學有所成后,鍛煉學生在社會實踐的能力,讓學生進入到與高職院校合作的企業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實踐管理機制中學習創新,再從學習創新中勇于實踐。
比如,許多高職院校都有附屬企業,學??梢猿浞纸柚鷮嶋H環境來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嚴格實行管理機制,對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保密工作,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根據真實的實踐經驗,進行新的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學習的過程中,突破自我,打破紀錄,隨時都可能有新的發現。在實踐管理機制中,最重要的就是內容的整理和記錄,做好基礎工作,根據發展特點,展開相關活動。
(1)合理利用社會資源,高職院??梢越柚鄳膬瀯輥硐蛏鐣髽I尋求幫助。社會企業也會為了未來的發展利益而做出相應的投資,提供一些專業設備,或者對高職院校投入資金,保證高職院校發展的常規化和資金的充足。而且高職院校也要及時地對專業,資金等設置進行調整,根據學校的自身優勢和市場的支持,發展特色專業,制定新的發展目標。這樣就可以提高學校在各個院校里的競爭力,形成自身的優勢特色,避免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4]。
(2)設立目標機制,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而設立相應的教學目標。因為在高職院校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體制進行創新,通過專業的數據管理分析,最新內容報告來對目前的教學進行調整,使整個教學系統更加完善和先進。在不同的時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達到教學目標后,也要完善獎勵機制,對正在努力地每一份子都進行相應的獎勵,讓每一位為其奮斗的人員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讓整個過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
高職院校已經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已經不容忽視。面對國家的教育體制改革,面對當今發展時代的大轉機,高職院校必須抓住這個歷史機遇,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面對發展問題也要冷靜對待,從完善管理機制入手,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嚴格管理,加強交流溝通,實現機制創新,時刻觀察區域經濟的變化。通過對自身的改變和調整,從招生入門到畢業實踐,形成一套有系統的工作流程圖,達到最終的目標——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