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語(保險職業學院)
2019年1月國務院4號文件中正式出臺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就是通俗意義所說的“職教20條”,明確了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對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作出重要指示和規劃。其中在第三條中提出“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這些政策的出臺都說明國家層面意識到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并大力推行相關政策來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在第六條提到了推行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會計專業作為一個資深、熱門管理類管理類專業,大部分綜合性高職院校和全部財經類職業院校都開設這一專業,如何利用“I+X證書”制度落實這一契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走在全國先列,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目前中國的高職院校都面臨招生難,所以錄取分數線是一降再降,以湖南省為例,近三年的高職院校招生錄取線從500分到200分不等。不少招生難的院校招進來的學生分數直接降到湖南省專科錄取線200分。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只要學生愿意讀,絕大部份的高中生都可以來高等職業院校讀書,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寬進”。以這種寬進進來的學生,在校進行學習取得學分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出現了畢業難。為了對高職院校進行監督,各省教育廳都有就業率這個指揮大棒。現在實際的情況是,“畢業難”的學生數量多,“畢業難”那“就業”就更難,人數一多肯定會影響各校的就業率。于是為了就業率,各校不得不降低學分難度,滿足學生先畢業,達到就業率指標,先保住辦學資格。這樣不少高職院校就變成了“寬進寬出”了。但事實證明,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已經影響了學歷證的權威性。所以要實現真正的“寬進嚴出”,不僅學校要有這種“嚴出”的意識,提高辦學質量,提高學分難度。同時監管層應該從制度層面思考這種更深層次的問題,正視問題,然后制定相應的制度支持高職院校的“寬進嚴出”。
會計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有五類,第一類是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批準頒發的職稱證書,按照初級、中級、高級分為助理會計師,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正高級會計師,會計職稱越高,代表會計業務能力越強。由財政部直屬單位-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中總協)頒發的管理會計師證書,英文名:Management Accountant,簡稱:MAT。初級證書主要面向中基層從業者和大學在校生,中級證書主要面向能力和經驗兼具的中高級從業者。學員在接受相應培訓、參加并通過由中總協主持的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考試后,可取得相應級別管理會計師證書。
第二類是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頒發的注冊會計師證書(CPA),是執業資格的體現,例如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就必須由擁有注冊會計師證書的注冊會計師來完成。會計師事務所要求至少有兩名注冊會計師。這也是我國目前含金量、考取難度最大之一的證書。
第三類是特定業務領域的證書,典型代表有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稅務總局監制,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頒發的稅務師證書,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監制,中國資產評估協會頒發的資產評估師證書,這類證書代表了持有者在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
第四類是國際認證的證書,代表有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頒發的ACCA證書和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頒發的CMA證書,這類證書都是在全球具有較高認可度的國際化證書。
第五類是由行業內權威機構主持考試并頒發的會計相關資格證書。比如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頒發的全國信息化工程師項目——管理信息化人才測證證書。內容主要是《會計電算化》課程中五個模塊,總賬、應收應付、固定資產、薪資和報表模塊。
鑒于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側重于應用型,同時要考慮到高職學生實際層次,筆者就落實深化會計專業學生實現“X”證書有如下建議:
所謂“課證融通”就是將職業資格證考證的課程與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相結合,將考證課程直接納入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專業核心課程來授課,這樣“以證定課”,一來可以節約學生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精力,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資格證考證的通過率。比如將《基礎會計》與《初級會計實務》結合起來講授,將《財經法規》與考初級的《經濟法基礎》結合起來講授,將《財務會計》與中級的《會計實務》歸到一門課程,將中級的《財務管理》直接設成一門專業核心課程。這樣學生不僅在學校學到了知識,為拿學歷畢業證做準備,同時也可以為考取會計專業的職業資格證作準備。所以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時要注意與職業資格證相關專業科目相吻合銜接,保證學生的職業資格證通過率。
會計作為與行業緊密結合的專業,最好的實踐教學是去企業真賬中實習,但是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批量接受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實踐難度相當大,所以會計專業校企合作在全國各高職院校實行得并不順利。但是目前也有很多企業致力于教育實踐,比如新道科技有限公司,金蝶公司,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中德安普公司等,這些公司有的開發相應的財務軟件,有的開發云平臺,提供真賬模塊,致力于打通會計專業與企業真實會計二者之間的壁壘,希望給學生真正會計實踐的工作平臺,挑選出來各行各業的真賬供學生實習。這些平臺里面除了有各行各業的真賬訓練外,還有不少會計考證的訓練題庫,這些題庫有助于學生考證。所以與這些教育科技公司展開校企合作,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平常真賬的訓練,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考證,提高“X”證書的持有量。
職能技能大賽的開展與逐步完善,促進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大賽的豐碩成果既體現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上,又體現在賽事教育與行業緊密結合,推動校企合作,為行業輸送不少合格的人才。以高職組的“稅務技能”為例,賽事的目的是通過競賽,檢驗和展示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成果和學生會計崗位、稅務技能的通用職業能力,引領和促進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激發和調動行業企業關注和參與財會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推動提升高職院校財經職業人才培養水平。在技能大賽組織實施中,行業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度推動教產結合、校企合作的進行。而大賽又讓學生見證真實的稅務案例和處理方法,開拓了視野,激起了學生對稅務知識和技能的興趣,進而產生報考稅務師的想法。所以各種職能技能賽事有利于刺激學生主動報考和持有“X”相關職業資格證書。
綜上所述,《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的“1+X”證書制度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是深遠的。高職院校應該好好利用這個國家政策,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學歷教育正常發展的情況下,還有考慮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二者有機的結合到一起,多角度來考量學生。同時作為教育機構的主管部門也應該為這些高職院校出臺相應的激勵和懲罰機制,監督“1+X”證書制度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