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洋 ,解東升
在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背景下,我國已經初步建設企業養老保險機制、城鎮養老保險機制以及農村養老保險等機制。而在社會的進展中,人們會因為年老缺失勞動力出現資金保障的風險,養老保險主要是社會體系中相對分散的個體風險進行集中,完成風險共同承擔、困難互相解決,所以也是人們生活必須的“安全網”。我國的養老保險事業,目前取得初步的成效,然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隨之深入呈現,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壓力,所以新時期下怎樣充分的發揮養老保險機制的效用和價值,值得每一個研究者深入思考。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改革從以往的先進支付形式轉變部分積累的模式,減少作用在職工個體工資上的積累【1】,增加收支資金的缺口。而我國養老保險的壓力要大于全世界的保險壓力,主要因素是我國的保險機制包括城鎮企業以及集體企業,且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比例比較大,所以增加我國養老保險資金的承擔壓力。
同時由于多次薪資水平的變化,養老保險待遇在增加,對應的保險基金支出在增多,且企業面臨破產以及經營不佳的現象給下崗職工帶來提前退休的影響,導致離退人員數量在增加,擴大退休職工的保險支出規模。另外養老保險機制的核心便是基金征繳環節,而我國部分企業在人為形式上造成養老保險費用的不足,減少養老保險資金的積累量,促使養老保險基金可持續發展受到阻礙。
現階段我國養老保險個體賬戶基金受到省級保險單位的管理,基金僅僅可以在銀行存款以及國債購買的運營形式上完成基金的增值目標,此種規定圍繞基金的安全性思考,便于多種風險的有效控制,保障基金存在保值的發展傾向【2】。然而實際上,養老保險基金充當長期貨幣收支方案,在銀行存款與國債購買方面存在不足,在通貨膨脹的作用下,養老保險基金產生貶值傾向,會制約到保險基金的支付水平。
在社會保障法律的視角上,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的管理機制不夠先進,在管理基金工作中,往往是市縣級的保險單位負責,而監督基金工作往往是勞動保障廳,兩者的本質為隸屬關系,由此體現監督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的現象,沒有實效性的對養老保險基金相關工作進行規范性的制約與規定【3】,這樣會產生基金被擅自挪用或者虛報的后果,無法保證參保人員的自身權益。
對于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信息統計和管理工作,目前尚未構建通用性強的養老保險操作結構體系,無法充分保證保險基金的信息化管理成效。并且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對應的基金領取情況有效繁瑣,因為數據信息來源不一的影響,多次使用相同的數據信息會造成信息的失真現象,或者產生統計信息的滯后局面,那么在企業職工退休人員死亡之后,一些家屬沒有如實匯報,引起養老保險基金的超期發放情況,不利于維護養老保險機制的公平合理性。
為了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城鎮居民的養老保險工作,進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機制的全方位覆蓋。并且增加參與保險的人員數量,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繳費率,對養老保險的等級以及征繳工作進行全面的檢查,強化參保繳費項目的進展。控制人員提前退休的現象【4】,適當提升人員退休年齡,處理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不夠平衡的沖突,善于吸取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按照實際情況優化企業職工退休的年齡條款規定,降低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數量。
由于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科學運行,作為企業職工以及退休人員是否可以按時受到退休基金的核心因素,因此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處理應該被高度關注。也就是說國家可以確保養老保險基金運行足夠安全的基礎上,積極的擴展養老保險基金的增值工作,進行保險基金的融資,購買高效益的債券或者創新保險的投資運營模式。并且由于養老保險基金存在長時間保值的優勢,所以可以獲取一定的社會效益,政府可以增加基礎設備的建設,包括水電能源等設施,多樣化的投資方式滿足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需求,還可以進一步強化資金的收益,便于國家更好的發展。
長久以來,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以及基金缺口的不足都成為養老保險基金改革經營的問題,我國存有的社會保障占據公共財政體系結構的一小部分,所以要善于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優化財政支出的現有結構,合理的提升社會保障體系下的財政支出比例,做到取之于民和用之于民【4】,由此不僅能夠在較大程度上適應養老保險基金增長的趨勢,還可以為企業減輕養老保險的繳納壓力,促使企業競爭實力的增強,帶動社會經濟的穩定增長。另外,國家要科學的優化養老保險基金相關法律機制,創設以基金管理單位監督為主的養老保險基金體系以及基金質量管理評估方案,通過勞動保障委員會或者稅務局以及人民銀行等單位負責,在多個層次上強化養老保險基金的運營和管理,與此同時引進社會宣傳的思路,樹立企業職工參與保養機制的思想,創設良好的參保氣氛【5】,全面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方案與運行單位的工作進行管理,以免出現養老保險基金浪費或者被私自挪用的現象,切合實際的保障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效益,公平有效的推動養老保險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在養老保險基金的發展進程中,國家可以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對養老保險基金建設系統化的信息資源庫,完成勞動保障單位、稅務局以及參保企業和銀行之間的統一化管理,將養老保險信息時效性的傳遞到每一個行業中。并且實名制管理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信息,定時對養老保險信息數據加以補充與延伸,建設對應的信息披露機制,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標準評價足夠科學與規范,公平且周到的服務于養老保險事業,保證每一個參保人員可以享受優質的待遇和權益。在此期間相關單位要善于使用先進技術對養老保險信息加以監督與控制,為了避免出現超期發放保險基金的情況,以多種途徑確認養老保險參保人的生活,定期了解參保人員的生活情況【6】,幫助參保人員解決更多的問題,將養老保險信息化管理普及到每一個城鎮與村莊中,全面加強養老保險信息的維護和監督,切合實際的保障參保者的自身權益,不斷彰顯養老保險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國家要給予養老保險基金的持續發展高度關注,結合養老保險基金的實際發展情況,分析保險事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點,通過科學方式健全保險基金的發展結構,如增加養老保險基金的收入途徑、加強養老保險基金增值的效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法律規定、構建通用系統化的養老保險信息化管理模式等,不間斷的為養老保險基金的發展提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