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凌云
校企合作是連接企業與學校、理論與實際、培養與成才的紐帶,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加大改革探索的力度,在合作中認真總結,力求在企校雙方人才培養、師資培訓、實訓資源共建共享的合作中,形成經驗,向社會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務,擴大企業的影響力。為此,我校按照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資源優勢,為會計專業培養“懂誠信、能善言、會核算、會管理”的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提高會計專業教學水平,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專業技能,擴大學生的就業渠道,合作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全方位、多層面的校企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共育技能人才,協力服務現代社會”的校企合作共建目標。
淮陰商業學校以“校企聯合、共建共享”為指導思想,積極融合行業、企業資源,與淮安市中鴻稅務師事務所等企業深度合作,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開展教學研究、共同搭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優化實訓條件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按照“重誠信、重溝通、會核算、會管理”的人才培養要求,以“校企共贏”為合作基礎進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實現校內外實訓基地銜接和融通.完善校外實訓基地的運行和管理機制,保證了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通過與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專業與企業行業的高度結合,促進了會計專業發展。
我校十分重視校企共建工作,根據校企合作協議,聘請中鴻稅務師事務所所長擔任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會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參加會計專業建設指導指導委員會會議,指導會計專業建設,參加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討和現代財經商貿校園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研討,培養指導青年教師,開設講座指導參加技能大賽的師生,每學期為學校進行關于財經政策、稅務知識專題講座。
淮陰商業學校會計專業在專業建設中形成自已的專業文化,校企合作企業文化進課堂,將企業文化與專業文化充分融合。中鴻稅務積極參與會計專業建設,利用公司的資源優勢,在學校設立了中鴻稅務會計校園實訓中心,并協助學校進行了會計文化展示室,會計票據陳列室、審計實訓室的建設,參與企業文化進校園工程建設,同時根據校企合作協議為學生提供專業實訓指導、青年教師會計賬務處理及稅務教學指導等,通過校企共建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發揮了中鴻稅務公司在會計咨詢服務和審計業務指導等方面的優勢,同時也使學校的教師提高了實踐教學能力,學生接受了良好的企業文化熏陶。中鴻稅務公司和學校在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實現分工合作、各展所長、共同育人、風險共擔的合作模式。
中鴻稅務公司選派人員在會計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參加會計專業調研,深入公司業務單位,通過訪談、問卷、電話、網絡調查等多種形式,掌握會計工作崗位資料,為制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構建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提供科學依據,加強以 “虛實結合、雙元耦合”為切入點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理清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嵌入職業資格標準,將“誠信、善言、會算”的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中鴻稅務公司參加淮陰商業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建設,以學生終身學習為導向,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以職業技能的要求為參照,積極參與會計校級精品課程的建設。中鴻公司參與會計專業課程建設,完善了兩門課程標準,企業人員加入教研團隊進行校級精品課程建設,通過精品課程的建設,推動了會計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以點帶面,提高會計專業課程的實用性與工作崗位的貼合,也激勵了企業人員參與課程改革積極性。
中鴻稅務公司人員參加會計專業進行現代財經商貿實訓基地建設,共建會計崗位模擬實驗室、會計文化展示與貨幣票據陳列室、會計基本技能實訓室、審計事務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ERP實訓中心、納稅申報實訓室、模擬銀行實訓室等。合作雙方共建的中鴻稅務會計校園實訓中心,為專業教師頂崗鍛煉,學生實習實訓提供良好條件,功能齊全,仿真性能好,校園實訓中心達到實訓與實用并舉,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預期目標。
中鴻稅務公司進一步深化與淮陰商校的合作,通過校企雙方對管理保障制度的完善,激發公司選派人員參與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會計專業建設的積極性。公司選派2名高級管理人員為淮陰商校會計專業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舉行專業講座,針對行業動態為學校開展校內實訓指導,指導會計專業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使專業教學與行業、企業、市場發展緊密結合,參與會計專業教學科研、課程改革、教學管理等工作。會計專業教師也會不定期參加中鴻稅務公司舉辦的關于稅務知識和會計法規的專業講座或培訓,提高教師的適時財稅專業知識的更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
通過緊密的校企合作,中鴻稅務公司推薦具有實踐經驗和較高職業素養的專業技術人才,實施合同化管理,明確工作任務,通過來校開設講座,參與教科研,指導學生技能訓練等形式參與教學,完善動態考核制度與激勵機制,配合學校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企業人員為學生參加技能大賽進行專業訓練指導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中鴻稅務公司和我校共建的校園實訓中心每學期定期分批接受學校會計在校生輪崗實訓,和會計專業任課教師共同制定學生實訓計劃,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指定一個企業人員擔任企業指導教師,提供真實的實訓資料,讓學生從填制原始憑證開始,指導學生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進行對賬,講授增值稅和所得稅的新知識,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技能和操作技能,經過校內實訓,學生的專業崗位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動手能力也得到增強。
中鴻稅務公司與學校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全力配合學校開展人才共育和專業建設工作。學校成立了校企合作組織機構,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校領導任副組長,各職能處室、系部一把手任成員的領導小組,全面協調統籌開展校企合作事項。
依據校企合作制度,校企雙方共同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定期開展活動。學校和企業分別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給予優先保證,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協調各部門,開展校企共建工作。
學校和中鴻稅務公司以“校企聯合、共建共享”為指導思想,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公司領導擔任會計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指導會計專業建設;校企共建精品課程、共建校園實訓中心、開展實訓條件建設、共同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共同開展培訓與講座;企業人員對學生進行會計技能訓練,公司選派的專業人員擔任會計兼職教師和技能指導教師,對師生進行專業技能指導,教師提高了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學生在淮安市技能大賽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通過與中鴻稅務公司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專業與企業行業的高度結合,促進了會計專業發展。
會計專業教學工作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重視學生實訓,注重實踐能力和適應市場需求能力的培養,目前校企共建校園實訓中心建設中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在實訓教學中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配置還有待提高。二是公司人員參與到學校教學中的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還有待提高。三是因為公司條件的因素,校園實訓中心的建設還要加大投入。學校將進一步加大和中鴻稅務公司的合作,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完善,加強公司選派人員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運用方面的培養,提高教學能力,同時加大對共建的校園實訓中心的投入,為學生的校內實訓提供更好的條件,推進校企合作雙方的深度融合。
[1]李祥富,趙勁松.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切入點,探索四方聯動辦學模式[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第4期.
[2] 涂家海,李祥富,王德良.“引企入校 校企共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與上海通用汽車公司ASEP項目合作為例[J].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3] 王曦東.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的創新研究[J].職業教育,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