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經濟規模、總量快速提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然而隨著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紅利出盡,我國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階段,具體表現就是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粗放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不斷凸顯。在這種背景下,需要重新思考我國經濟發展路徑,從而做到順利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確保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筆者在對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軌跡進行全面梳理回顧,對于當前經濟發展形勢進行把握的基礎之上,對于未來我國經濟發展路徑探討如下:
我國傳統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當務之急是要對于原有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盡快采取措施加以轉變。目前粗放經濟發展模式危害越來越大,生態承載力的不斷下降,資源的枯竭,這些都意味著依靠資源投入增加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在這種情況下,未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模式,盡快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取代傳統的粗放經濟發展模式。我國需要盡快轉變發展理念,將綠色GDP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依托科技創新、知識經濟、生態文明建設來實現經濟的更好發展。我國需要正視粗放經濟發展模式的各種危害,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生態文明黨建設思想等融入到經濟發展中去,探索更加符合我國實際的基業經濟發展模式。當然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非一日之功,既需要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也需要地方政府結合自身的情況積極配合。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實質其實就是經濟增長要素投入的轉變,我國需要更多的投入知識要素、科技等來進行經濟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靠投入資本、土地、人力。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關鍵在于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的順利轉變。
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既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實現未來經濟更加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一二三產業失衡、低端落后產業比重大,實體產業受到壓縮等等,這些經濟結構方面的不合理極大地透支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潛力。基于這種情況,我國經濟發展基本路徑之一就是對于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實現經濟結構更加合理,激發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經濟結構優化方面,重點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目前我國第三產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以及前景,有很多的經濟增長點,例如數字經濟、網絡經濟等等,這些產業是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另外就是要大力發展高端產業、先進產業,逐步淘汰落后產業,例如對于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產業進行淘汰、對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產業進行控制壓縮,對于先進的高端制造業則是要出臺鼓勵政策,推動這些產業的更好發展。我國很多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環境污染嚴重,資源消耗巨大,產值價值較低,如水泥、鋼鐵、化工產品等等,這些產業需要進一步壓縮。還有就是要大力發展實體產業,避免虛擬經濟、虛擬產業獨大,這樣才能夠減少經濟發展的波動風險。例如,我國房地產經濟一支獨大,對于實體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擠壓作用,全民炒房導致了實體產業發展受損。基于這種情況,需要我國加強對房地產經濟的管控,實現這一產業的平穩發展。
供給側改革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領域的一個主旋律,盡管我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物質供給已經極大豐富,但是物質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偏差問題卻是越來越突出,一方面是社會對于高品質產品、服務需求的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則是高品質產品、服務供給的不足,這非常不利于經濟的健康發展。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通過供給側改革實現供需的更加平衡,加大高品質產品、服務的供給,更好地去滿足民眾日益提升產品、服務需求,推動經濟的更好發展。供給側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不僅僅需要市場本身具有良好的優勝劣汰機制,實現對于低端產品的自然淘汰,同時也需要國家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去改變供給方式、供給結構等,減少低端以及無效供給,從而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讓供給體系與需求體系更加匹配。供給側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基于供需之間的關系,涉及到了要素配置機制的優化、產業結構的調整、財稅政策的完善等等,重點是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另外供給側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問題,通過一系列措施的采取,來減少社會不公平,實現收入分配的更加合理,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刺激內需,擴大需求,從而實現供需之間的更加平衡。
改革開放極大地釋放了我國經濟發展活力,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幾十年來看,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可以說對外開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未來我國經濟要想持續健康發展,依然需要堅定不移推進對外開放,全面提升對外開放的力度,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這樣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好國外的技術,有利于更好的去拓展國際市場,深度參與到國際分工體系中去,進一步壯大外貿產業,形成出口拉動進口、進口促進出口良性循環的多邊自由貿易體制,給經濟的健康發展注入活力。自動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外貿快速發展,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統計數據顯示, 2018年我國對外進出口總額高達4.6萬億美元,外貿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很大。持續推擴大對外開放力度,這是我國外貿持續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之舉。我國未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離不開中國。我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不容動搖,需要根據國情進一步的擴大市場準入,全面提升我國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融合程度,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總而言之,盡管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拐點,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以及問題,不過客觀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良好,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非常明顯。未來我國只要能夠做好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供給側改革、全面開放、經濟結構優化,就能夠大概率實現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將會進一步提升。當然除了做好這些工作之外,本文沒有談到的很多工作也不能夠忽視,另外本文所談到的幾點,更多的就是宏觀層面的論述,做好任何一個工作都殊為不易,需要出大量的努力。鑒于此,需要在明確未來經濟發展方向、思路的基礎之上,努力去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發展策略策略調整完善,以實現經濟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