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君
企業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主要是指企業之間收購、兼并行為,根據法律法規在企業法人自愿且平等前提下組織開展并購活動,以等價有償為基礎,通過經濟手段取得并購對象產權,是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資本運作重要形式之一,囊括資產收購、企業合并、股價收購等要素,通過設計規劃達成權利讓渡目標。資產評估(Asset Evaluation)主要是指針對評估對象資產價值進行系統評估,要求評估人員或機構在一定標準、法規、程序加持下有序展開評估活動,評估方法需科學有效,計算權益尺度主要為貨幣,針對評估節點資產予以估算,是資產重新估價重要手段。資產評估在企業并購交易中扮演第三方中介的角色,其在交易雙方中間起著明確資產及協調的作用,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能為交易方案的確定提供極大幫助,對促進企業順利并購具有積極促進意義。基于此,為提高企業并購質量,探析資產評估問題及應對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部分企業因并購經驗豐富在展開相關工作時容易陷入模式化誤區,僅憑固有經驗進行資產評估,出現資產評估要點把握不夠精確問題,影響企業資產評估成效。這就需要企業圍繞并購項目做好評估要點篩選工作,以此為由建立健全評估體系,提高企業資產評估效率及質量[1]。
資產評估原則是指引工作者立足企業并購項目科學開展資產評估活動先決條件,只有資產評估原則科學可行,才能達到營建公正平等、和諧穩定并購氛圍目的。基于此,企業并購中資產評估除需踐行法治原則外,還需根據并購要求推行更優原則,為妥善開展評估工作奠定基礎。
資產評估與目的、責任、程序、價值類型等因素關系緊密,只有資產評估基本內容較為具體,才能保障評估結論契合實際。受企業“經驗論”并購思想影響,部分企業資產評估內容缺乏發展性、全面性、科學性,一方面脫離資產評估實際情況,另一方面無法控制資產評估成本,使企業資產評估綜合效率隨之降低。
在充實資產評估基本內容前提下,為使各項評估工作有據可依,約束各方行為,規避評估矛盾,加大各方協調力度,需根據企業并購現況制定并推行資產評估制度,有效明確各方權責,使資產評估工作得以順利進行[2]。
在企業并購中資產評估較為關鍵,是順利進行并購活動的基礎,為并購企業提供資產價值判定依據,為此需企業抓住資產評估要點,為完成并購任務奠定基礎。第一,市場性。資產評估需在現有時空內進行,立足市場評估并購企業資產價值,使企業對并購對象資產功能、性質有精確判斷,結合市場經驗并遵循客觀理念進行檢驗,在檢驗過程中充實評估結論,提高資產評估質量;第二,系統性。資產評估屬于系統性較強經濟活動,需用系統性觀念加以分析,率先將并購對象資產置于整個企業內進行評估分析,如有必要需將并購對象資產置于整個行業或國家范疇內予以評估,確保資產價值剖析系統高效。系統考慮并購對象資產構成元素匹配性問題,如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匹配性等,繼而通過匹配性系統評估完善資產評價體系。在企業并購中需動態整合資產評估數據信息,確保評估素材系統全面,賦予企業并購中資產評估發展性、實時性、全面性;第三,技術性。在評估人員針對企業并購對象資產進行專業判斷中離不開海量財務數據信息,需通過計算針對相關數據信息予以處理,深入了解并購對象資產價值;第四,公正性。資產評估通常情況下交由并購雙方以外的第三方服務性機構予以實施,站在獨立、客觀立場進行評估,保障資產評估結果真實可用,同時并購雙方可以根據發展需求權衡并購底線,避免資產評估有損雙方并購權益。
為營建和諧、合法、客觀、公正資產評估氛圍,在企業并購中需妥善運用資產評估原則,旨在提高資產評估有效性。第一,專業原則。資產評估任務需交由有資質、有能力、有信用、有經驗專業機構予以完成,交由專業人員展開具體工作,為高效運用資產評估技術奠定基礎;第二,合規原則。為避免資產評估侵害并購雙方權益,資產評估需遵循法律法規,樹立法治評估意識,確保相關評估行為有據可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指引下高效開展資產評估活動。除遵守法律外,資產評估還需遵守行業規范,嚴守評估流程,旨在解除資產評估矛盾;第三,適用原則。基于不同時空下企業并購結果各異,單一化資產評估活動將降低評估結果真實性、客觀性,為此需遵循適用原則,立足并購時空進行評估,確保評估方法、內容、流程、目的具有可適性,避免資產評估脫離實際;第四,統一原則。受并購對象運營規模、產業鏈等因素影響,資產評估工作繁重程度各異,評估可從若干領域出發同步進行,這就需要針對評估標準、程序、計價單位予以明確,確保資產評估統一高效,評估結果合乎規定[3]。
第一,統籌與并購活動相關資產評估所需數據信息,確保相關信息可客觀反應并購對象資產質量、結構、構成要素,為開展評估活動提供前提條件;第二,關注并購對象與資產相關合約,如技術轉讓協議、銷售協議、資產租賃合約、資產使用等合約,針對并購對象資產使用范圍、產權歸屬、盈利能力進行評估;第三,搜集與并購企業資產有關費率信息,以建筑企業為例,需針對其土地基準地價、房屋造價標準及相關費率計量標準進行分析,使資產價值評估更為科學;第四,明確資產評估目的,反饋評估對象資產具體用途,如上市、股份制改革、資產抵押、擴大經營范圍等,引導評估主體妥善選擇評估方法、評估價值類型;第五,優化資產評估流程,可遵循“財產清查——調查研究——估算評定——檢驗評估結論——完善評估結論”流程,針對資產評估規模較大并購對象來講還應納入“協同評估”、“評估結論整合”等流程,為資產評估工作順利進行鋪平道路;第六,明確資產評估類型,從評估工作角度出發可將其分為評估咨詢、評估復核兩類,按照資產評估準則可分為限制評估、完全評估,根據評估對象及適用原則能分為整體評估、單項評估,在專業、公正、市場等評估要點加持下還可根據工作需求予以細分,使資產評估效率得以提高;第七,妥善運用資產評估方法,如重置成本法、清算價格法、收益現值法及現行市價法等[4]。
為使資產評估管理具有獨立性、客觀性、法治性、公正性,需立足企業并購做好資產評估制度規設工作,根據評估需求量身定制管控系統。第一,頒布資產評價過程管理制度,針對合同簽署、資產風險評價、資產資料搜集、評估工作規劃、市場調查等環節進行管理,使資產評價過程更為高效,確保與之相關評價數據信息全面精確,同步推行《資產評估數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資產評估工作規劃須知》等制度;第二,推行責任制度,確保資產評估工作人員履行責任,各個評估環節既對立又統一,配合企業并購達成資產評估目標,同步推行《資產價值計算分析責任歸屬》、《資產評估明細表使用說明》等制度;第三,制定資產評估監管制度,確保高效完成評估任務,各項評估工作順利展開,評估數據信息精確有效,資產評估立足實際且關注市場,通過監管敦促資產評估遵循法律法規及流程規范,使資產評估質量得到保障[5]。
綜上所述,為使企業并購中資產評估現存問題得以有效解決,其需精準把握資產評估要點,從市場性、系統性、技術性、公正性角度出發開展具體工作,妥善應用資產評估原則,如專業原則、合規原則、適用原則等,完善資產評估基本內容,確保評估流程清晰、目的明確、方法有效、評估數據信息可用,做好資產評估制度規設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據可依,同時需做好資產評估市場規范及監管工作,抬高資產評估市場準入門檻,確保資產評估機構能力高、懂法律、會創新、經驗足,繼而支持企業完成并購發展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