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武昌工學院)
近年來,我國對環境保護工作放在重要地位,決心之強,力度之大,超出以往,淘汰和關停一大批污染嚴重的企業,頒布和落實了一系列更嚴格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啟動和實施了多個成效顯著的生態修復工程。很多污染嚴重的地區環境惡化形勢得到了明顯遏制,許多城市的生態環境較以前有了明顯的改觀。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我國生態環境狀況依然不樂觀,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的情況依然嚴重,企業和個人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有待提高,依然還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解決。
大氣污染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因為不管大城市還是小城市都普遍存在大氣污染問題,大氣的流動性決定了污染的擴散性和難以治理性,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也深入大氣污染問題的困擾,談霾色變?!?018 年中國生態環境公報》中對我國大氣污染進行了統計分析,全國有217 個城市空氣污染超標,占比64.2%。特別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接近全年一般時間空氣污染超標,長三角地區全年也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空氣污染超標,我國大氣環境整體狀況較差,同時,大氣污染物來源多樣,多種污染并存,治理難度大,并且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受到社會強烈關注。
我國水污染問題也十分嚴重,2018 年對全國地表水監測數據顯示,我國主要流域劣Ⅴ類水質為6.7%,Ⅳ類水質占14.4%。其中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其中某些地區由于企業違規的污染物排放,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對當地水源造成嚴重影響,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命健康。同時,水污染問題更加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的趨勢,影響人們的飲用水和生產用水,嚴重影響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2018 年我國廢棄物排放情況也比較嚴重,我國大中城市工業固體廢棄物、城市居民生活固體廢棄物、醫療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分別為13.1 億噸、2.02 億噸、78.1 萬噸,固體廢棄物比較難以處理,一般只能采用填埋和焚燒的方式,填埋會占用土地資源,同時可能會造成水污染。焚燒會產生大氣污染。另一方面,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和回收利用情況不理想,固體垃圾的利用效率低、資源化率也不高。
噪聲污染主要影響人們的休息和健康,使人煩躁,無法集中注意力,無法正常休息。主要噪聲污染來源為基礎設施施工、交通運輸和工廠生產。2018 年對全國噪聲環境監測中,地級市夜間噪音達標率為73.5%,達標率也相對不理想,夜間噪聲對居民影響更大,所以還需要加大對噪聲污染的整治。
隨著環境宣傳和教育的不斷開展,人們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同時對于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的要求也更加高,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意愿更加強烈,環保知識也更加豐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加,有助于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并且人民群眾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可以科學組織和應道群眾參與環境保護。
近幾年來,國家將去產能和產業結構調整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代替原有的資源型和污染型產業,是綠色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將會受重視和發展。
一直以來,農村環境保護一直是環境保護的盲區,但是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要,因為很多農村地區污染也非常嚴重,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違法轉移到農村,同時農村生活廢棄物也沒有經過很好的處理,農村生態環境狀況也不樂觀。鑒于此,國家實施了美麗鄉村戰略,建設綠水青山,打造綠色經濟,實現環境和保護和經濟發展和諧統一。
隨著資源日益缺乏和原有的生產技術的能耗高、污染大的情況,新能源和新技術的研究和使用成為目前問題的主要途徑,風能、太陽能等一大批清潔能源被利用,同時也逐漸減少對石油、煤炭等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另外一批新科技也投入使用,推動了清潔生產的發展。
怎么實現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有效協同,就是要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國家和地方政府鼓勵發展綠色產業,給予很多政策支持,環保設施生產、清潔生產設備的生產等一大批綠色產業發展起來,有力的推動了環境保護技術的發展和環保水平的提高。
要認真梳理現有環境保護法律存在哪些和不足,同時認真研究當下環境保護遇到的新特征和新問題,有針對性建立和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首先,要更加細化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法規的可執行性。同時,要加大對違法企業的處罰力度,使得違法成本增加,企業才會更加重視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再者,要加強法律法規和監督和落實,提高環保機構的工作能力和執法力度,使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落到實處,維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權威。
目前環境保護部門屬于地方政府,這種管理體制存在很多問題,一些地方政府并沒有將環境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一味的為經濟建設讓步,導致環境保護管理流于形式,并沒有發揮環境保護的監管作用。所以,應該借鑒其他國家環境保護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進行環境管理體制的改革,將環保部門的監管作用真正落到實處。
政府要逐步放開環境保護的相關的準入限制,引入社會資本進入環境保護和綠色產業領域。同時,建立與市場運作相適應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我國環境管理部門需要借鑒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研究適應我國現階段的管理體系。一方面需要加強環境保護領域市場的開放力度,確立市場的主體地位,通過積極財政政策和其他政策吸引企業進入到市場中,為他們創造市場化運作的空間和環境。其次,將現代管理經驗引入到環境保護行業的市場中,如招投標制度、工程監理及驗收制度等,規范市場運作;另外,環境保護部門還是要做好監督職責,對市場中參與主體的行為進行監督,發現違法行為,及時制止和處罰,行使好監督職責。
要堅決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落后技術和落后裝備,重視技術創新和技術革新,通過科技創新加快產業機構調整步伐,一方面推廣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工業企業污染物的排放。同時,污染治理和污染物回收利用技術的發展,提高污染治理技術水平,同時變廢為寶,實現循環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再者,需要重視環境監測技術的發展,對環境實現更加有效的監測,為環境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必須繼續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不放松,同時進行組織機構的相關改革,使得環境保護的機構的作用更加有效。采用科學手段進行環境保護,預防為主,治理為次,全社會共同參與,做好新時期的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