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艷(紅河學院商學院)
自1978 年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歷程已經四十年有余。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思想指導下,我國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于2019年中國的經濟宏觀調控了提出了明確的方向,并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定下了積極的走向。從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目的和實施效果來看,其目標在于進一步推動我國內需的發展,在不斷調整各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各產業的發展方式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我國實體經濟產業發展的質量;在貨幣流通合理的背景下,運用科學合理的貨幣機制來對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進行有效管理,貨幣政策也能夠在此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實體經濟與金融部門二者的結合發展對于社會經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發展狀況中,二者存在著背離的趨向。在經濟新形勢下,尤其是中美貿易戰背景下,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路徑和對策更具探索的價值。
從我國經濟市場最具主導性的產業發展狀況來看,房地產的發展對于我國政府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房地產本身所具有的產業關聯性來看,上下游產業的聚集和吸引對于提升我國相關的制造企業、服務企業等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房地產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房價的日益高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地價的上漲,而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經濟質量發展對于我國產業來說有著關聯性的影響,當日益高漲的房價不能夠被收入中低群體所接納時,社會上不穩定因素也會因此有所增加[1]。在中央政府的引導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得到了一定的調控,從具體做法的特點來看主要具有:時間長、管制嚴、先后區分等的特點。從房地產調控的措施中來看,政府對于“住房熱”“炒房熱”等現象進行了一定的管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價上升的問題。除此之外,針對地區房價的上升,中央政府也采取了對地方政府的問責措施,而從這一角度來看進入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和消費等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大都呈現著持續下降的趨勢。不僅如此,從房地產的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來看,房地產價格的下降對于傳統制造業也產生了波動性影響,鋼筋水泥建材家居等產業的需求在“購房熱”下降的背景下也有了一定的規模縮減現象,傳統制造業受到的沖擊對于地方政府的財政也會產生作用,部分地方政府可能會在此基礎上面臨債務問題,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也會因此加大。
我國社會經濟所呈現的一種現象是二元結構的利益分化現象,它具體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部門與民間經營的部門之間的利益分化。從當下的各種研究現象來看,我國的國企在實際的經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其運行效率也較低,但是受到我國基本經濟政策的影響,這些國企能夠得到較多的政策優惠,相比之下,民營企業的發展則沒有受到國企所獲得的優惠政策多,這就形成了一種中國改革下的行政壟斷特點。在二元結構的利益分化影響下,我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一定的輿論影響[2]。從二元結構的企業發展前景來看,國有經濟對于基礎性領域建設仍有絕對的控制權,政府應當不斷調整政策,來對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進行合理、有力地扶持。
從貿易戰的角度來看,國際上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內部都有不同的意見。在當下及很長一段時間內,非正規的國際市場公約政策的做法會對我國的外貿發展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也會更加嚴峻[3]。從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們所面臨的政府公共服務領域的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處于短板期,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呈現出透支型的態勢,這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長期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是當下必須要面臨的關鍵問題,這對于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我國互聯網科學技術不斷深入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打了“互聯網+”對于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的作用。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對于房地產相關產業也有一定的調控,尤其在涉及到對加工出口等的企業時,政府會采取財政補貼的方式或調整出口退稅等來幫助這類企業減輕資金負擔[4]。從稅收和財政等政策調整的角度來看,政府必須認識到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經濟運行的基本走向,遵循市場中的企業競爭的原則,多方面重視到企業的競爭力、發展潛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以此來實現政府財政和稅收的精準利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除此之外,政府有關部門也可以成立針對貿易戰中受到較大影響企業的保護組織,并處理相關問題,保證企業的發展。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壟斷行業內部,政府也應當適當放寬民間資本準入這類行業的門檻。從現階段的行業來看,石油、鐵路等基礎性設施產業大都是有國企來進行控制,這也從一定角度上體現了我國的國家性質。但是由于國企控制下的產業容易發生供給性的問題,會因此造成產品供應相對不足、中間產品價格上升的效果,因此政府應當有效放寬民間資本的準入制度,在保證絕對擁有的前提下準許其入股,進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力和經營效益,從真正意義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5]。同時,金融領域的準入門檻也應當有所放寬,它能夠有效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本參股,進而提升金融行業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提高投資產品的多樣化,推動金融領域市場的競爭力,這也對提升金融市場中企業的投資產品的質量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金融市場上的融資等也會在此基礎上實現向實體經濟的流動轉變。
大范圍角度來看,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模式從其本源問題上來看是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問題,由于政府的管制影響,更多的實體經濟企業會側重于與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其經營力與創新力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得到充分的提升,這對于企業的可持續長期發展來說會產生副作用。基于此,要想實現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的良性轉變,政府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市場對于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性所在,并通過合理的方式來為市場中的企業提供較好的經營環境,為企業的市場上企業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有利條件,從而引導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從我國歷史發展狀況來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向來處于一種大家廣泛談論的話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場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相互牽連相互影響。據調查,財稅制度的改革讓地方政府具有與處理事務權力相匹配的財權是當下必須首要考慮的問題。從大環境來看,房地產市場當下趨于穩定,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重視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的提供,不斷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更多的重視自身產品的創新和經營的發展。
中國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大環境背景下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從房地產的角度來看,相當一部分的制造業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之中,經濟發展態勢較為低迷;從二元格局的分化背景下來看,中觀角度下的市場行業仍然處于一定的壟斷之中;宏觀視角下的經濟發展由于中美貿易等的經濟波動態勢也產生較大的影響。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二者充分有力的支持下,我國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才能夠得到一定的實現。在稅收政策、財政補貼、民營資本進入競爭領域、調整政府與市場企業之間的關系等措施的使用下,他們對于穩定我國經濟發展、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