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相(江蘇東方路橋建設養護有限公司)
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緩解企業技能人才短缺的根本舉措,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師徒制培訓模式是職業技能培訓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提升員工崗位技能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力資源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大量新型的培訓方式,對傳統的師徒制產生了一定的沖擊,有的企業開始放棄師徒制的人才培養方式。但是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師徒制在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依然不能忽視。因此,很多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探索新型培訓模式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都不斷總結師徒制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然后進行老方新用,不斷賦予這種模式新的內涵,發揮師傅激勵和約束作用,通過傳幫帶,延續優良的工作作風,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為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本文主要針對企業“師徒制”培訓模式的實踐與探索展開論述與分析。
就目前而言,“師徒制”培訓模式在企業技能人才培養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體現著多方面的優勢,師傅通過自己的經驗傳授,提升了技能傳播的效率,有效彌補了以往培訓存在的不足,滿足了當前企業迅速發展的要求。
從師徒制培訓現狀來看,師傅的擔任者都是高級技工、高級技師等,他們工作能力強,技能水平高,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掌握了大量的工作技巧,這是普通員工無法比擬的。在長期工作和學習中,他們通過大量的探索、學習、實踐,擁有嫻熟的基本技能,能夠獨當一面,主要通過具體工作表現出來。通過師徒制培訓模式效果更加的明顯。在現代企業師徒培訓模式中,師傅與徒弟會簽訂合同,然后制定一系列規范措施,明確培訓的期限、目標以及任務等,制定對應的獎懲機制,這樣不僅會激發徒弟學習的動機,而且會提升師傅的責任感,實現良性互動,提升學徒的技術能力。師傅在具體指導徒弟技能學習過程中,會把自己掌握的技巧和絕活教給徒弟,大大節省了徒弟自己探索的時間,有利于提升實際的培訓效果,有利于企業技能資源得到延續。
在長期的工作中,優秀的師傅會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的精神,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自覺鉆研技術,默默奉獻,樂于幫助他人,通過自身行為,發揮表率作用,影響徒弟,在實際幫帶過程中,師傅會把企業文化融入到實際工作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推動企業文化的建設。與此同時,師傅是企業文化的踐行者,對普及和推廣企業文化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過師徒制培養的徒弟,有利于提升他們對工作的滿意度,增強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具體師徒模式推行過程中,師傅扮演著多重角色,比如顧問、支持者等,這樣可以提升師傅的責任感,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師傅在為徒弟提供專業指導的同時,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帶徒經驗,還可以幫助新員工提升基本技能,更快融入組織,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在人才培訓方面,很多企業投入了很多的成本,但是實際的效果不明顯。而利用師徒制培訓,可以實現徒弟的脫產培訓,讓員工可以在工作中學習新的技能,不僅節省培訓時間,而且可以降低實際投入的成本。并且師徒制培訓模式更加符合企業實際發展,培訓內容針對性很強,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這對技能人才匱乏的企業而言,比較實用。
為了進一步發揮企業“師徒制”培訓模式的重要作用,企業人力資源培訓人員需要結合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從而彌補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師徒培訓的效果。
通過建立健全完善學徒培訓制度,細化工作流程,確保學徒制培訓有效落實。要明確培訓目的、目標,要明確師傅和徒弟的資格條件,權力和義務,要明確拜師學藝的流程、要強化培訓的跟蹤管理,確保師徒制培訓的落地性。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加強師徒培訓的考核力度,完善師徒培訓的激勵機制,確保師徒制培訓的效果。要做好企業資源的整合,通過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方式,提升師徒制培訓的效率。要及時做好師徒制的修訂完善,確保學徒制的長效性。
在師傅選擇過程中,企業要堅持能者為師的原則,要不唯身份、年齡以及學歷,要求師傅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水平的操作技能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給徒弟傳授工作經驗和絕招,提升徒弟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要求徒弟在工作中認真遵守企業的操作流程規范,保證在學徒期滿以后,徒弟能夠達到相應的專業技能等級標準。師傅人選可以建立師傅人選庫,實行分級動態管理。根據師傅培訓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的師傅。每年對師傅人選庫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更新師傅人選及師傅等級。在徒弟選拔過程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要充分結合各部門、各單位需求,選擇有潛力、肯專研的員工作為學徒。具體可分為新進員工學徒、轉崗適崗學徒以及推優拔尖學徒。師徒結對可以采取雙向選擇的方式,充分征求師徒雙方意見后由企業安排結對。
在完成師傅和徒弟結對工作以后,需要簽訂師徒合同,為以后培訓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具體實踐培訓過程中,師徒合同要包括以下內容:明確師徒合同制定的宗旨,制定合理的徒弟培養方案、目標,確定師徒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做好日常培訓考核工作,還要規定好雙方的待遇和違約責任,企業需要做好師徒合同的監督,重點提升徒弟實際操作能力。師徒合同是保證整個師徒培訓項目順利進行的保證,因此,企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合同內容標準,幫助師徒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師徒培訓期限根據培養對象的不同從6 個月到一年不等,一般分為入門期、經驗提升期、技能穩定期及期滿4 個階段。在具體培訓工作開始以后,企業需要對培訓的4 個階段進行日常跟蹤管理,形成閉環。要求導師要制定階段、月、周培訓計劃,要有學習計劃的落實情況回顧、檢查與調整書面記錄。學徒要填寫相應的學徒日志,并有每個階段的總結。培訓臺賬按月交人力資源部門備案。企業要定期進行檢查監督,并指導整改落實。
在培訓期滿以后,企業考核人員要對培訓對象進行專業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核,在徒弟考核達到標準以后,企業需要根據規定,對師徒雙方進行一定的獎勵然后把考核成績列入培訓檔案。對沒有通過考核的培養人員,考核人員要根據合同規定,對師徒雙方進行懲罰,徒弟需要重新培訓,師傅取消相關津貼,年度考核不通過的移除師傅庫并3 年內不得入庫。因此,在完成師徒培訓工作以后,企業需要針對實際培訓結果,進行嚴格的考核,積極發揮師徒培訓考核的重要作用。
為了滿足現有師徒培訓工作的需求,激發師徒帶徒和徒弟學藝的積極性,企業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提升師傅的職業道德,讓師傅樂于分享實際生產技能的經驗,改變以往的傳授模式。但是受到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有的師傅不愿意把自己的絕活傳授給徒弟,害怕對自己未來工作造成威脅,并且自身權威和地位就會受到挑戰,這對企業技能傳承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基于此,企業需要做好師傅思想開導工作,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對師傅進行激勵,然后組織一系列競賽,激發師傅帶徒弟的積極性,提升師徒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作為徒弟,需要認真虛心向師傅學習,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培訓期結束,開展星級師徒的評選,通過企業評優、選優、職業技能評定等向星級師徒傾斜,進一步加強學徒制的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企業師帶徒模式對技能人才培養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要針對崗位設置情況,制定完善的培訓管理制度,明確師徒培訓的目標,做好師徒匹配工作,做好師徒培訓考核驗收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激勵機制,激發師傅和徒弟實際參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