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國內外的歷史教訓表明,在純粹的市場機制引導下,產業集群的發展常常會步入鎖定陷阱。為避免這一困境,西部城市政府必須立足本地區經濟特點與對經濟趨勢的判斷,科學地制定發展規劃,做好產業集群的引導者,并把引導產業集群健康發展作為本地區產業政策的一項主要內容,并作為建設一帶一路的重要抓手。
雖然政府在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宏觀調控作用,但政府始終不能也無法代替產業集群行為主體的產業聯系、互動與合作所發揮的作用,因此政府在引導產業集群發育發展過程中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方向引導不缺位,微觀經營不越位,管理服務不錯位。
政府引導下的產業集群健康發展,還必須確保市場機制通過價格杠桿在配置、引導生產要素向產業集群集中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運用市場機制激勵集群內企業挖掘競爭優勢,提高產品競爭力,并最終提升整個集群的產業高度。通過市場競爭推動企業在成本、創新、品牌等方面獲得持續優勢,進而產生產業聚集,最終創造出保證產業集群持續發展的內源性動力。
在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中,無論立足本地區既有的工業經濟基礎,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導作用,還是通過招商引資建立新的骨干企業,形成外源性產業集群的過程中,政府的推動推動作用都無法忽視。但內源性的產業集群的形成機制中,中小企業源于規模效應和正外部性的自發集聚則發揮了重要作用。外源性的產業集群形成后,必須通過市場機制才能獲得產業集群的自我發展能力,提高產業集群運行效率,避免產業集群轉移。而內源性產業集群在形成后,也需要通過政府引導來避免競爭優勢剛性的弊端,引領產業集群不斷拓展競爭優勢邊界。西部城市產業集群的健康發育必須依靠內源性和外源性的產業集群的共同發展。
西部地區現有的產業集聚發育現狀具有“縱向分工、橫向集聚”的特征。一方面由于生產要素配置因素在西部地區產業集聚企業間形成了沿價值鏈的縱向分工,另一方面,由于生產要素市場邊界的拓展及知識外溢的影響, 大量中小企業也選擇集中于西安、寶雞、天水、蘭州等城市工業園區生產經營,從而在西部城市中自發孕育出了兩種相互促進,互為補充的產業集聚類型。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必須在現有的生產要素配置及要素市場邊界基礎上完善產業集群的內部網絡結構,促進平均成本下降與核心專長的共享,通過不斷提高的彈性化、專業化和精細化生產水平,讓已經形成的產業集聚能夠更加適應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增強價值鏈競爭力。
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中發揮著核心和引領的作用,產業集群的發展必須要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為重點。 2018 年中國企業500 強中,西部地區工業經濟最強的陜西省和甘肅省分別僅有七家上榜和五家上榜。缺乏具有規模效應的龍頭企業嚴重制約了兩省乃至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因此,我們要采取多種手段做強、做大龍頭企業,鼓勵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增強產業集聚中核心企業的規模、實力與創新能力。集聚內核心企業競爭力的增強會提高表現為集群中圍繞核心企業的配套企業數量增加和配套半徑減小的集聚向心吸引力,最終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
目前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發展水平的相對滯后導致的配套能力不足也對產業集群的順利形成有不利影響。因此西部地區城市培育產業集群必須要著力解決中小企業數量少、缺乏活力、產業聯系度低等一系列問題。提高中小企業配套能力,不僅應鼓勵企業通過自我創新管理和生產技術提高競爭力,還應鼓勵中小企業主動積極背靠產業集聚中的核心企業這棵大樹,汲取核心企業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外溢效應獲取競爭優勢。為此,政府應一方面在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和服務等方面給予中小企業一定支持,積極吸引和引導民營企業要素進入產業集聚;另一方面,鼓勵集聚中的核心企業向配套中小企業提供主動扶持,充分發揮其技術、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不僅可以強化原有配套產業鏈,也可延長、擴展新的產業鏈節點,在集群內部培育配套企業,提高集群配套水平。
產業配套環境對產業集群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關系到產業集群生產要素的配置和效率,還會影響產業集群功能體系與行為結構的變遷。產業配套環境既包含交通、電力和通訊等硬件設施還包括文化、思想觀念等軟環境。由于西部地區基礎條件較為落后,因此在改善產業集群的硬件條件時應把重點放在水、路、電的建設上,尤其是專用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培育服務型中介機構、培養鼓勵產業發展的社會氛圍則是產業集群軟環境建設的主要方向。
專用基礎設施是影響專業化園區發展的重要硬件。西部地區主要工業城市在規劃建設專業化園區時,應超越通用性設施,根據不同產業集群的具體要求,有目的、有選擇的進行專用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以更具差異性和服務性的投資硬環境吸引企業入駐園區。如陜西省西安市渭北光機電產業研發基地, 通過合理銜接研發配套、廠房生產、生活服務和綠化休閑四大功能區,不僅滿足了入駐企業的技術創新要求, 規模化生產需求,還向企業提供了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以及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留住高技術企業的重要砝碼。
由于在降低流通成本方面的貢獻,物流已經與生產和銷售并列為現代企業最重要的三大經濟環節。在全球化時代,四通八達、快捷及時和成本低廉的物流體系已經成為迅速發展的國際商品和服務流動的重要支撐, 沒有發達的現代物流,就不會有發達的產業集群。 具體到幅員面積廣闊的西部地區,交通設施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尤其顯著。因此,西部地區建設產業集群必須首先克服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的限制,繼續加強交通運輸建設,并繼續完善能夠連接西部輻射全國的配送儲運平臺建設,形成多層次,結構合理的物流體系。
中介機構在產業集群中溝通政府和企業,起著政府和企業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不僅是政府的助手也是企業的幫手。因此,為提高產業集群績效,需要通過行業協會規范企業行為。同時,在政府引導下,基于市場機制,促進出口代理、生產力中心、技術信息中心、質量檢測控制中心等生產性服務組織和法律、會計、仲裁等服務型中介的發展,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自組織體系。
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一種追求創新、寬容失敗,互信互利的環境氛圍。環境氛圍的形成雖然與風俗習慣、文化水平、心理素質等歷史文化因素直接相關,但政府在主流價值觀念引導和社會風氣揚棄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西部地區在發展產業集群的過程中,各級政府既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地域歷史文化因素,又要主動出擊,通過輿論宣傳引導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和知識的價值觀,同時通過規范市場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鼓勵創新、誠實守信的社會風氣,為產業集群的順利形成和發展營造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