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華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成為新經濟形態的主要特征,創新創業是“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現代人主要的存在與實踐方式,是促進現代人實現自我主體價值與實現社會價值的主要路徑。因此,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時代主題以及個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選擇。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是國家的需要,時代的呼喚,也是教育的責任,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密切的職業教育,必須承擔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重任。
確實,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職業學校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創業教育。以蘇州某職業學校為例,該校一萬多平米的學生創業園高端大氣,榮譽室陳列著各類創業園榮譽銅匾和創業比賽獲獎證書。據了解,“創新創業”是這所職業學校的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筆者帶著先入的印象,多次到學校走訪調查。然而,讓人感到驚訝的是,盡管是非上課時間,卻從來沒有在學校的創業園看到過學生的身影,創業園內幾乎都是成人或公司員工在工作。學生創業園沒有學生,把創業園的教育用地以其他形式轉嫁給他人經營,美其名曰“孵化基地”;為獲取豐厚的學校獎勵,老師帶著個別學生樂此不疲地參加各類創業大賽。正是這些“成績”,使得該校獲得了一個又一個創業教育的榮譽,并成為創新創業的知名與特色學校。
這樣的現象在職業學校中并不罕見,筆者基于對這些問題的困惑與思考,借助CIPP 評價模式,主要對以下研究問題進行探討: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內涵本質是什么?如何才能真正科學有效地評價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實施成效?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實施成效到底如何?
從漢語角度可以將創業教育拆分為兩部分,即“創業+教育”,創業教育也即“為實現創業而進行的知識、能力、技能的教學指導活動”。創業教育的英文為Enterprise education 或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可以直譯為“為培養具有探索、冒險、創造精神和從事各項事業策劃乃至創辦新企業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
史密斯(Marsha Smith)認為,創業教育是培育學生基本的創業知識與能力的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事業心、上進心,并且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與冒險精神的一種教育[1]。周春美認為創業教育除了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之外,還應當強調對學生健康心理、良好品質、多元適應能力的塑造[2]。劉文龍同樣強調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相關知能的培育,同時也提出創業教育對學生積極、冒險的創業精神的發展大有裨益,不能將創業教育的目的簡化為學生畢業后創業服務的技能教育[3]。綜觀已有結論,本研究認為國內外學者對創業教育的內涵理解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創業教育主要是創業培訓,培訓對象是即將創業的人,通過創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升學員創業致富的能力和本領;第二種觀點認為,創業教育是學校的創業教育,其對象主要為學生,主要目的是通過創業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從而為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第三種觀點認為,創業教育是一種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樣重要的教育類型,必須構建完善科學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創業實踐等內容。
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是在高等學校引入創業教育之后發展起來的,因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在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和服務型人才,所以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與高等學校的創業教育的內涵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內涵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創業教育本質上確實是一種教育類型,而教育的本質價值是促進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因此,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本質意義是,職業學校通過創業教育的工具載體,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創業教育實踐中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的生命價值與社會價值,促進職業學校學生的充分與自由發展。
二是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是一種升級版的職業教育。創新創業能力是“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素質,不僅僅指創辦經營實體,更包括創新精神、團隊合作、責任擔當、質量意識等現代核心素養倡導。創業教育本質與職業教育的本質實際上是一致的,它的精神與現代職業教育精神相契合。創業教育超越了傳統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價值取向,拓展了傳統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邊界,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本質與規律,與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異曲同工,最終指向為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與終身發展服務。
三是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與其他教育類型一樣,應具備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創業實踐等內容。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通過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的培育,不斷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職業發展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優創新創業型人才。從本質上講,主要是通過創業教育促進職業學校學生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等多元價值的實現,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創業教育應具備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創業教育的理念與目標、組織運作、教育資源、課程與教學等結構要素。
20世紀60年代,美國教育評價學家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beam)提出的CIPP 評價模式,主要包括背景評價 (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評價(product evaluation)等四個評價內容,即為CIPP[4](見圖1)。CIPP 評價模式的基本觀點是“評價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評價而在改良”[5]。

圖1 CIPP 評價模式的過程
CIPP 評價模式包括形成性評價及總結性評價兩種,主要是將評價方案設計與教育的計劃相呼應,將教育目標的選擇、教育資源的投入、教育活動的實施和教育成效的評價形成一個循環,并對每一環節進行評價,且前后環節之間不斷反饋修正,形成一個教育控制與評價的閉環系統[6]。
本研究采用CIPP 評價模式,通過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實施成效進行評價,希望能為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相對科學的改進建議。

圖2 CIPP 評價模式圖
1.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評價的層面。根據CIPP 評價模式背景、輸入、過程、成果等四個部分,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可分為四個層面:第一,背景評價:創業教育的背景層面;第二,輸入評價:創業教育的輸入層面;第三,過程評價:創業教育的過程層面;第四,成果評價:創業教育的成果層面(見圖2)。
2.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的維度。以CIPP 評價模式為整體架構,根據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結構要素,將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確定為理念與目標、組織運作、教育資源、課程與教學、學習成效等五個評價維度[7]。
3.基于CIPP 的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依據CIPP 教育評價模式,并結合職業學校創業教育體系的結構要素,構建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的評價模型,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主要包括四個評價層面和五個評價維度(如圖3所示)。

圖3 基于CIPP 的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圖
本研究在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模型的基礎上,自行編制調查問卷,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實施成效進行評價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江蘇省職業學校的教師,研究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對江蘇省職業學校教師進行隨機抽樣,共計430 位職業學校教師作為樣本填答了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性別為男性的教師221 人,性別為女性的教師209 人;地處蘇南的教師284 人,地處蘇中的教師60 人,地處蘇北的教師86 人。
研究自編《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分為教師基本信息和問卷內容等兩部分,其中教師基本信息包括教師的性別、地區、職稱、職務和授課類型等;問卷內容包含理念與目標、組織運作、教育資源、課程與教學、學習成效等五個評價維度,27 個具體題項。結果顯示,《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調查問卷》各個分量表之間相關系數最低為0.648,最高為0.914。而總量表與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系數介于0.862-0.962 之間,可見各個分量表間的相關低于分量表與總分之間的相關,同時各個分量表相關系數也不低,表明量表所測量的內容是本研究所關心的特征。經由問卷預試數據所進行的效度檢驗,說明問卷的結構效度是符合要求的。經數據分析得知,本研究總問卷的Cronbachα 系數為0.983,其中理念與目標Cronbachα 系 數 為0.957,組織 運作 的Cronbachα 系數為0.900,教育資源的Cronbachα 系數為0.947,學習成效的Cronbachα 系數為0.957。因此,經由問卷預試數據所進行的信度檢驗,問卷的信度均良好,內部一致性高,說明問卷的信度符合要求?!督K省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調查問卷》信效度良好。
根據圖3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的實證研究架構圖,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評價主要包括背景層面、輸入層面、過程層面和成果層面等四個層面,其中背景層面包括理念與目標一個維度,輸入層面包括組織運作和教育資源兩個維度,過程層面包括課程與教學一個維度,成果層面包括學習成效一個維度;五個維度共有二十七個題項組成(見表1)。

表1 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實施成效摘要表
1.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背景評價。依據研究架構圖3,背景評價的主要維度是理念與目標。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理念與目標維度平均得分為3.40,屬中等偏下滿意程度,說明職業學校教師對于創業教育現況的滿意度為中等偏下,多數教師認為學校對于創業教育的目標未完全了解,創業教育的目標也并未達成。教師認為職業學校應該明確創業教育的理念與目標,統一思想,加大宣傳力度,真正把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輸入評價。依據研究架構圖3,輸入評價的主要維度是組織運作和教育資源。
在組織運作維度方面。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組織運作平均得分為3.61,標準差為1.14,說明職業學校已基本成立了創業教育相關的組織機構和負責部門,從組織上保障了創業教育的開展;職業學校已經制定了創業教育相關的文件,定期召集學生召開創業教育相關會議和積極開展各種創業能力大賽。因此,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組織架構相對完善,運行機制比較順暢,說明職業學校非常重視創業教育,并且從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等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創業教育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組織架構,為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提供了健全的組織保障。大部分教師認為職業學校的領導應更加重視創業教育,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負責部門,加大對創業教育的獎勵與考核力度,全面推進創業教育的開展。
在教育資源維度方面。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教育資源整個維度的平均數為3.34,標準差為1.08,說明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教育資源嚴重缺乏,對于人財物的投入還沒有完全到位。尤其是師資部分,欠缺充足的全職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創業教育多數為職業學校德育教師或專業教師,自身缺乏企業經歷與創業實踐經驗。大部分教師認為提升創業教育效益與質量的核心要素是師資,應該加強創業師資的培養和培訓,打造專業的創業教育師資。同時,從政府和學校兩個層面加大對創業教育的資金與軟硬件的投入。
3.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過程評價。依據研究架構圖3,輸入評價的主要維度是課程與教學。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在課程與教學方面,整體維度的平均數為3.22,屬中等偏下滿意程度,這也是所有評價中得分最低的維度,說明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創業實踐滿意度并不高,也間接說明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教師對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規劃及教學實施的滿意度非常低。大部分教師認為要引入創業孵化器公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不斷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4.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成果評價。依據研究架構圖3,本研究的成果評價為學習成效維度。根據問卷統計結果分析,在課程與教學方面,整體維度的平均數為3.30,屬中等偏下滿意程度,說明教師對學生獲得創業知識認可度并不高,也間接說明職業學校學生關于創業教育的學習成效并不樂觀。所有題項得分皆未超過3.50,教師對于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成果層面評價的滿意度為中等偏低,可以認為教師對學生的關于創業教育的學習成效并不滿意。
5.綜合結果。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整體情況作簡單總結。由表1可知,問卷中平均數為3.38,標準差為0.98,其范圍介于3.08-3.74 之間,屬中等程度。從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各維度來看,以組織運作維度的平均數為3.61,標準差為1.14 為最高,接下來依次為理念與目標維度,平均數為3.41,標準差為1.02;教育資源維度,平均數為3.34,標準差為1.08;學習資源維度,平均數為3.30,標準差為1.05;課程與教學維度平均數為3.22,標準差為1.08,為最低。整體來看,各維度間差別并不是很大,只有在組織運作維度平均數較高,課程與教學滿意度較低,各維度由高至低依序排列分別為組織運作、理念與目標、教育資源、學習成效、課程與教學。就整體層面而言,依次排序為輸入層面、背景層面、成果層面和過程層面。
在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今后發展的諸多建議中,領導重視、師資培訓、加大投入、創業實踐等幾個詞的出現頻率最高,也可以從側面說明當前我們創業教育現況不容樂觀,還存在領導不重視、師資不專業、資源投入不足及創業實踐欠缺等問題。
職業學校對創業教育宣傳比較到位,師生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創業教育的目標與理念。但是,在當前職業教育技能及升學雙導向的情勢下,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與認可度并未被人充分認可,教師并不完全理解和認同創業教育的理念與目標。因此,教師對理念與目標的認知維度平均數為中等偏低,職業學校還需加強對創業教育目標與理念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師生對創業教育目標與價值的認識,讓創業教育真正成為一種教育類型,成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甚至是職業學校的一種文化。
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組織運作相對通暢。但組織運作是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職業學校仍應堅持以師生為主體,設立專門的創業教育負責部門,建立健全創業教育的政策文件與體制機制,為開展創業教育實踐的師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全面的支持與服務,從而實現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良性運作與可持續發展。
職業學校創業教育資源投入嚴重不足,職業學校自身并不重視創業教育,在校內的資源分配上也較其他課程更為弱勢。因此,除了積極地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爭取教育資源之外,職業學校也應重新整合校內教育資源,并適當重新分配。尤其是要高度重視創業教育師資的引進、培養與培訓,全面保證和促進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和科學發展。
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均表示非常不滿意。在大眾創業的背景下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雖然已經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但是為提升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創業教育教學與創業實踐并沒有落到實處,還僅僅停留在宣傳和課堂理論教學階段。因此,職業學校應當高度重視創業教育的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建立科學完整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全面提高創業教育的質量,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業就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教師對職業學校創業教育學習成效滿意度為中等偏低,學生卻認為創業教育使他們受益匪淺。但不管怎樣,當前職業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困境,在“互聯網+”時代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職業學校創業教育一定要堅持學生發展為導向,更加關注創業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需求,運用發展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全面提升職業學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學習成效和獲得感。
新時代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教育,更是一種新型的、升級的職業教育,它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與終身發展。行動與建設是最好的批判與重構,職業學校的創業教育不應該囿于職業學校內部,而應該主動應對挑戰、廣泛吸納社會參與。因此,在我國進入新時代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界定職業學校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堅持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全面重構職業學校創業教育體系,依托深度產教融合平臺載體積極開展創業教育實踐,通過讓職業學校學生在創業教育與實踐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和多元的社會價值,為新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具有良好品性的社會公民和創新創業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