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 梁冬梅(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物流作為一個新型產業雖然在國內的發展時間較短,但卻迅速占據市場經濟的重要份額,在國家大力扶持與發展第三產業的背景下,物流經濟的發展無疑是收獲了更多的機遇,當然,挑戰肯定是伴隨機遇并存的。為了構建和諧的物流經濟市場,合理規劃物流行業的發展策略,研究物流經濟的發展方向必不可缺。
物流經濟管理實質上是以“物流行業”為研究對象的一種經濟規劃與管理。他不單只是對物流產業的管理,同時還包含了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其他產業。所謂物流經濟管理,就是在遵循物流活動規律的基礎上,根據所要求達到的經濟目標對物流活動進行優化整合的一系列行為。對物流行業而言,其經濟活動所涉及的領域甚廣,且環節多,只有對物流活動中的人、財、物合理分配,才有可能達到最大的物流經濟成效。
雖然,目前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但是其實質卻存在很多弊端。根據調查與分析,我國物流行業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缺乏先進的物流經濟管理理念。目前,一些企業在物流經濟管理的認識上依舊老派,沒有深刻意識到物流行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具備延伸性的,在實施管理的過程中,他們只在乎本行業的經濟發展,對于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卻不關心,沒有顧全大局。(2)與科學技術領域結合較弱。目前許多區域尚未真正實施網絡化物流管理,許多實務操作仍然依靠人工,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物流信息準確率更是存在很大隱患。缺乏科學技術引導的老式物流管理方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會大大減弱。(3)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有待提高。物流行業隸屬第三產業,社會以及群眾對他的服務質量要求是非常高的。現如今,我國范圍內大多數城市物流,在服務意識與服務水平上欠缺很多,消費者投訴率較高。
這種模式主要涉及到產品零售批發業與物流運輸業,他的主要運作方式是產品零售業將其運輸的業務全權委托給物流公司,省去了由于自身業務量少,技術不成熟等原因而多花的產品成本,物流公司能夠集中貨量統一發貨,降低整個供應鏈模式中所涉及對象的生產成本,另外,對產品零售批發企業來說,也為其減少了大量的內部工作壓力。這種模式的運行,不僅避免了銷售企業與物流企業在實務操作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還促進了雙方的經濟效益創收。
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模式,逐漸滲入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信息時代,網絡的盛行,推動了許多行業的更新與創新。如今,電子商務也在逐漸的融入物流經濟管理模式中,這種形式在物流中的實施,有效提高了這個行業的工作效率,不僅給物流工作者帶來了操作上的便捷,同時也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便利,從而促進物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在市場經濟中,仍然生存著許多小型公司,他們規模小、產品生產量少,因此,這類公司適合采用定額管理模式。即固定產品的具體運輸方式,且在較長一段時間不會變化,一來,可以降低小型企業的運營成本,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量與物流公司進行業務對接,另外,更是可以減少物流公司一些不必要的資金損耗。雖然這種模式所產生的現金流較小,但是對物流經濟同樣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物流行業的發展是我國工業化實現轉型的重要標志,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他們一路走來,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都會歷經一個物流現代化的階段。從我國基本情況來看,盡管工業化發展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具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物流產業化落后于工業的制造與產業升級,是目前我國在工業產業競爭力落后于其他國家的原因。其實,歸根結底,源于物流設施設備的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服務水平差等原因,從而致使我國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難以實現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物流隸屬于第三產業服務業,他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了保障與支撐,因此,改善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與現代化管理,不僅能夠促進國家產業結構的優化,同時還是實現國家經濟增長目標的重要截點。
物流行業是一個及其復雜的大系統,不僅自身所涉及的操作諸多,同時還是各相關行業的連接樞紐。市場競爭機制雖然是自由與公平的,但卻伴隨著殘酷與無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物流行業始終扮演著市場經濟存在的活力源泉,它通過企業的自身調解功能,降低用戶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在優勝略汰的大環境下,利用物流行業自身所具備的連接樞紐特征,保證市場經濟的活躍狀態,促進市場經濟朝著和諧健康的方向發展。
物流經濟管理,就是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在秉承物流活動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合理配置物流內外各相關產業,相關部門之間的勞動生產關系,明確各方職責,調動相關產業與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以和諧、井井有條的物流經濟制度,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從而起到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效果。
合理有效的組織規劃物流產業,能夠減少甚至是消除各種不合理的運輸,縮短運程,節約運力,提高物流實務操作效率。科學的物流經濟管理,能夠做到對市場需求量的有效預測,減少庫存量的資金投入,同時加快企業資金周轉速度。另外,物流經濟中所包含的人力與時間,經過合理的分配與發揮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節約物流成本的效果。
在科學技術發達的現代社會,信息已經完全處于公開化的狀態,物流行業想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建立統一化、規范化的網絡平臺,并保證物流平臺的信息開放性與透明性。一方面,物流網絡平臺能夠處理實務操作過程中信息傳輸的困難,有效加強物流企業之間,以及與其他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與物流經濟相融合,能夠擴大物流行業涉獵的領域,立足于國際市場,推動物流行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物流行業中,無論哪種經濟管理模式,其依據和發展的基礎都是操作人員。其中定額管理模式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最高,在國內經濟迅速發展的情勢下,人們對物流行業所提出的要求與服務層次直接提升。為了使物流經濟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配得上日益成熟的物流運作體系,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與深造尤為重要。物流行業看似沒有太多技術與復雜的實務操作,但對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卻依然嚴格。物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管理,為了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前期對就職人員的篩選與培養十分重要。另外,物流企業可實施競爭甄選制,每月進行考核,對十分突出的物流經濟管理人才,為其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考核不達標的企業職員可以進行合適的調崗,以此確保物流經濟管理人才的高素質,促進物流行業經濟的有效發展。
建設全國物流以及區域物流中心城市,不僅能夠有效整合物流企業的運輸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全國范圍內物流網絡布局的形成與完善。如今,物流需求量急劇上升,在運輸與配送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與不便,為了實質性的解決問題,創設高效有序的物流運轉模式,建立物流中心城市,完善全國物流網絡布局是尤為重要的手段。首先,國家和各地政府要充分重視物流行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其次,各地要杜絕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加強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打造物流強國,促進國內經濟增長而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共同打造與完善全國物流網絡系統。
物流經濟管理模式很多,但不一定都適合每個企業的發展,只有選對了適合自己的模式,才能促進經濟的有效發展。那么什么樣的模式適合什么類型的企業呢?之前我們分析了,小規模的企業適合選擇定額經濟管理模式,由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問題,選擇降低成本投入,才能取得經濟增長的生機。對于涉及業務單一的企業而言,供應鏈模式比較合適,一方面由于他們業務類型單一,因此缺乏對物流運輸行業相關知識與操作的認識與掌握,將企業物流業務全權交接給專門的物流公司,即能保證物流運輸的正常運行,同時又能降低獲得經濟效益所需要承擔的風險。一些大型且涉及領域較廣的企業,比較適合選擇電子商務物流經濟管理模式。網絡化的信息系統,能夠有效統籌監控產品的運輸信息,出現故障時,通過系統反饋,企業相關部門可以根據系統所提供的具體情況采取及時的補救措施。當然,這只是對普遍不同類型公司的具體分析,適合什么樣的經濟管理模式,企業還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謹慎選擇。
縱觀現代市場經濟,第三產業逐漸占據大比例份額,在國家大力扶持與倡導產業轉型,向發達國家靠攏的情勢下,物流行業無疑成為了國家經濟增長的依托和支柱。想要推動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對其經濟進行合理的管理與調整勢在必行,從我國國情來看,人口基數大,物流業的發展具備很大的市場前景。因此,無論是國家,還是物流業本身,都要好好把握住機會,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物流經濟統籌管理,不僅促進國內物流的發展,同時還要走上國際市場,為我國帶來更多的外匯創收,將中國物流引領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