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冰(西藏民族大學)
2014 我國正式提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經過新常態特點、發展機遇的論述,我國明確確定了將在國內全面深化改革,適應以及落實經濟新常態思想,截止到2014 年年底,我國正式確定中國經濟新常態將成為指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大決策與戰略,意在實現中國經濟的高速、高質量發展。而大環境的改變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西藏邊境貿易經濟在新常態背景下也快速做出了調整,但在發展中涌現出了新的狀況與問題,如何抓住新常態提供的發展機遇也成為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發展的一大難題,因此,根據當前發展現狀探究有效的發展對策,對于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長足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通過對權威調查數據的總結與分析發現,新常態下西藏邊境貿易的發展水平有所提升,但增幅并不明顯。在2008 年全球經濟危機后,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發展出現嚴重萎縮,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周邊尼泊爾、印度等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受到了波動,導致西藏對外旅游、工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口產品總量大幅度下降。近年來,針對這一情況,我國政府也不斷通過政策、措施進行彌補,新常態下西藏邊境貿易經濟有所回暖,目前還處于緩步上升中,但是可以看出新常態下西藏對外貿易發展形式有所改變,其發展重點逐漸轉移到自產產品出口上,自產產品出口總額在出口總量中的比重逐步上升,而且對外貿易的對象也進行了調整,完善邊境口岸的建設,積極調整通關政策,健全海關大監管體系,為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1]。
雖然新常態下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水平有了提升,但其中也存在明顯的制約因素,成為了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阻礙。具體來講:
第一,邊境貿易順差高居不下。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發展過程中,順差額就遠遠高于逆差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順差額逐步攀升,這種情況產生的負面影響影響著西藏地區邊境貿易經濟的良性循環,對于其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都產生了不可預估的負面影響,嚴重的順差額導致西藏地區在與周邊地區進行政治經濟交往時都出現了諸多不便。
第二,深處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環境下,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受到貿易保護主義的嚴重威脅。目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國際市場的發展空間逐步縮小,各國為了利益對本國貿易做出保護,形成了貿易發展壁壘,這嚴重影響著對外貿易的發展環境。例如,印度終止向中國市場進口玩具,這一政策出臺后受到了來自多方面的譴責,迫于壓力印度政府做出了解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兩國的貿易關系與對外貿易環境。此外,仍有很多大規模、大程度的市場動蕩,使西藏邊境貿易無法正常進行。
第三,西藏地區本身的發展也存在問題。從西藏本身發展情況來看,其在邊境貿易經濟發展中并不占據優勢,受西藏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環境的影響,其產業基礎薄弱,缺乏穩定人才的支持,企業的經營能力也比較差,導致邊境貿易經濟發展形式過于單一;同時,根據邊境防控工作的需要,我國近年來不斷下調對外貿易進出口稅費,但仍不能達到周邊貿易國的滿意,很多國家擔心金融危機再次發生;此外,西藏地區的秩序目前仍未穩定,嚴重影響著西藏邊境貿易的縱深發展[2]。
新常態雖然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發展結構、發展方式做出了調整,但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在國家戰略的引導下、政策的支持下,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仍然有諸多努力空間,通過多部門的通力協作,希望可以有效改善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發展現狀。
創新始終是經濟長足發展的動力,目前西藏地區的邊境貿易缺乏科技力量的支持,這是實現其經濟從粗放型到集約型轉變的最大阻礙,通過邊境貿易發展形式的創新,在生產、產品中融入高科技技術,不僅能夠提升邊境貿易發展水平,也提升了西藏地區的國際綜合競爭能力,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始終保持著自身的優勢,占據廣闊的市場空間。而創新應從全方位展開,邊境貿易發展理念、發展體制、發展政策、市場、工具都是創新的重中之重。如西藏因文化以及歷史背景其藏毯是享譽國內外的著名手工藝品,也是西藏地區的特色,在邊境貿易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為了增強其科技含量以及綜合競爭實力,西藏政府及有關部門落實了藏毯制作工藝、天然燃料開發、藏毯印染工藝流程、聯合紡紗機研究等多項項目,實現分散手工業向集成化方向轉變,不僅提升了藏毯質量,也能夠實現高效產出,維持了對外出口的穩定。
俗語講: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內涵不單純局限于文化上,在對外貿易中也同樣適用。人購物欲主要出現在自己沒有和缺乏的事物上,因此,奠定了特色化在西藏邊境貿易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西藏地區因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氣候條件,那曲的羊毛與蟲草、阿里的兩絨一毛、昌都的肉乳產品、林芝的高原農產品都是極具特色的商品。在新常態下,西藏地區經濟發展的開放程度會不斷提升,對于產品的質量、種類、服務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發展特色基礎上,西藏地區應逐漸轉變經濟結構,大力引進先進技術與機械化設備,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化成擁有技術含量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以此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構建完整的邊境貿易經濟體系,大力發展旅游業以及綠色邊貿,增加資本密集型產業以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在邊境貿易經濟中的比重,不斷積蓄發展力量,為西藏邊境貿易的發展創造穩定而堅實的基礎,為實現多樣生產、繁榮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持[3]。
目前,西藏邊境貿易環境較差,尤其是貿易口岸的建設,基礎設施不完善、設施普遍老舊,無法保障交通運輸的安全性、持續性以及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這種情況也嚴重影響著邊境貿易發展質量,新常態下西藏地區邊境貿易發展規模將有所擴大,亟需完善發展環境的建設,以便吸引更多外資。建議西藏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利用稅收、管理資金用于地方口岸的建設上,改善基礎設施,完善交通、能源、食宿設施的建設;同時,隨著邊境貿易商品的豐富,藥材、肉乳等鮮活商品的貯藏與通關問題也亟需解決,由于這些商品保質期較短,簡陋、落后的口岸無法實現商品的正規查驗、保鮮,導致周邊國家運送商品回國后出現商品變質情況,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于這種情況應加大投資力度,完善相關設施以及條件的建設,并對出入境開放時間做出科學規劃,以便邊民以及他國商人能夠合理安排資深活動時間,例如延長口岸開放時間,每周至少有4 天時間開放,開放時間從早10 點至晚6 點,時間的延長可以加大邊境貿易的客流量,使參與交易的人次逐步增加,從而創造更高的經濟利潤。
綜上所述,實現西藏地區的繁榮發展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與重點,基于西藏地區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條件,發展邊境貿易是實現區域經濟繁榮的重要策略,新常態下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出了更詳細的指導,在經濟結構以及發展方式上的調整對于西藏邊境貿易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何抓住機遇,不斷提升邊境貿易經濟發展水平十分關鍵,文章從當前西藏地區邊境貿易發展現狀出發,對其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以及發展對策進行了論述,希望可以為西藏地區邊境貿易經濟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