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可(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財務會計學院會計系)
互聯網金融是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是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運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等技術形成的產物。就本質而言,互聯網金融并不是金融業與互聯網的簡單融合,是處于移動以及安全等網絡技術水平之上的,是在用戶熟悉并接受之后,按照新的需求所產生的新業務以及新模式。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會計核算以及財務處理問題逐漸暴露出來,需要展開處理。
常見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信息安全問題。因為互聯網環境相對較為復雜,且存在著一定危險性,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會計核算很可能會受到不法分子攻擊,可能會出現惡意入侵、篡改資料以及盜竊資料等行為,會使會計核算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企業正常運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②法律環境問題。國家近幾年已經加大了相應法律立法力度,各項規范條例也處理不斷完善狀態,但就整體環境而言,法律更新速度以及管控范圍還需進一步加強,應不斷提升法律針對性,確保管理執法可以真正做到有據可依;③專業人才問題。專業型人才以及復合型人才的缺失,使得會計核算工作開展受到了直接限制,同時只注重專業能力,對人才職業道德素養有所忽視的問題,也會對會計核算工作開展形成束縛,需要改進。
1.增強信息安全防護
為妥善解決信息安全方面問題,企業需要做好互聯網金融環境分析,并要在此基礎上展開一系列防護措施,達到預期信息安防目標。首先,需要對內部會計核算體系展開優化,做好基礎管理完善工作,逐步核對核算目標、流程以及方式等是否存在問題,并及時對不足之處展開處理,構建起健全的會計核算綜合體系;其次,應按照實際需要,優化、升級安全保障技術,對企業財務網絡展開內外部設置,安裝保密裝置以及防火墻等防護措施,做好信息分段流通以及獨立體系建設等處理;再次,按照用戶權責以及所在部門,對其展開權限設置,從源頭起降低核心資料被篡改可能性,減少人為方面失誤,進而做好資料信息保護;最后,定期進行信息安全排查與安全軟件升級處理等工作,及時對潛在隱患以及安全漏洞進行修補,進而將相應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2.做好流程控制管理
會計核算對于數據信息要求極高,強調在進行數據信息處理過程中,不僅要保證數據錄入時效性以及準確性,同時還要對會計信息安全形成有效保護。要做好流程各項細節管控,保證人員工作協調性以及統一性。此外,還要重點加強對數據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保護力度,應對核算人員展開針對性培訓,使其明確正確數據操作方式以及基本保護措施,以從個體著手,做好數據保護。需要注意的是,因為現代會計多以管理會計為主,會計操作與企業運營管理有密切關聯,所以在強化核算流程過程中,需要從企業戰略發展力度出發,按照企業運營與發展實際需要,對流程實施控制與管理,應避免出現財務與業務脫節的狀況。
3.注重人力資源建設
為改善專業人才、復合型人才短缺問題,在進行專業團隊建設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大對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力度,適當提高會計人員薪資待遇,吸引更多專業性人才;另一方面做好現有人員以及新招聘人員培養,要從崗前培訓起,做好人員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一系列培訓,保證人才綜合能力能夠達到相應標準,并要著重對人才展開網絡技術知識以及國家法規政策等內容教育,幫助其快速適應互聯網金融環境,進而以更好地狀態投入到會計核算工作之中。同時,需要做好人員崗位安排,可通過試崗以及輪崗等手段,為人員找到最為適合的崗位,進而實現對人員潛在價值的深度挖掘,確保其可以更好地為企業進行服務。
財務處理方面問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制度體系方面。財務制度體系是展開財務處理的基礎與前提,是人員展開本職工作的重要依據,如果財務制度體系存在問題,就會對人員管理以及約束工作開展形成影響,會直接誘發各種管理問題,也會加大互聯網金融虛擬性影響,并不利于企業經營管理;②風險監控方面。風險監控是展開風險預防與處理的關鍵所在,監控力度以及監控質量會對風險問題處理效果與效率形成直接影響,但目前仍然有部分企業存在著風險監管力度不足以及監管方式不當等問題,需要改善;③信息技術方面。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有限以及信息技術應用較為片面等問題,對信息化技術應用形成了直接影響,很容易會造成信息技術效能無法在財務處理中得到發揮的狀況,會對企業財務管理形成一定負面干擾。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
為妥善解決制度體系方面問題,在進行財務處理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現有制度體系展開分析,確定體系是否存在缺陷與不足之處,并對其展開針對性改進與補充,做好制度體系優化工作,保證制度體系在財務內控建設中可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對各部門義務、權利進行明確劃分,做好財務管理權責分配,確保各項財務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同時為滿足互聯網金融環境需求,企業需要做好大數據平臺建設,應利用互聯網優勢,對企業內部財務數據展開實時收集與處理,確保數據信息時效性以及全面性均可達到相應要求,進而為企業各項決策制定提供可靠財務方面數據支撐。
2.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企業需要抓住整體行業以及市場環境改革契機,做好自身信息化建設工作。企業不僅需要做好信息安全防護工作,同時還要對基礎性信息化設備以及信息化技術使用情況展開分析,確定自身建設薄弱點,并針對薄弱點做好強化工作,保證信息技術可以真正融入到財務處理工作之中。此外,在進行財務軟件選擇時,企業應盡量選擇與自身情況相符,且安全系數較高的軟件,應在對軟件使用過程中,做好調試以及安全防護等一系列工作,進而為軟件使用以及信息技術應用創造出更加理想的環境。
3.設置風險預警機制
為達到切實增強風險監控力度的效果,企業需要加大對風險監控工作的關注力度。一方面,需要設置風險預警機制,利用機制不斷提升財務風險應對能力,確保財務風險防范以及控制措施均可達到高質量落實;另一方面,需要設置配套獎懲機制,應通過適當處罰與獎勵,維護監管工作嚴肅性以及嚴謹性,提高人員風險意識以及自控意識,進而達到理想化風險管控目標。其中,在進行風險預警機制建設時,需要按照企業所在行業、領域發展情況以及內部運營流程以及財務管理流程等內容,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風險預警防范措施,保證措施可操作性以及執行便利性,從而實現對風險管理流程的切實完善。
4.建設市場產品定價機制
產品定價是保證產品競爭實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以往定價多是按照市場規律以及客戶反饋情況進行制定的,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互聯網環境中,企業需要按照新業務展開模式以及要求,借助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對各項有效信息展開收集與處理,要根據市場風險以及資源配置等情況,科學展開產品定價,做好傳統市場與互聯網市場產品價值的有效融合,達到線上線下合理定價目標。
通過本文對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財務處理以及會計核算等內容的介紹,使我們對兩者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的問題以及問題應對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各企業需要明確認識到,在信息時代,互聯網金融發展是必然趨勢,在此環境中企業需要以積極態度做好調整與改革,應以問題為著手點,對財務處理以及會計核算展開優化與完善,做好信息安全防護以及風險預警機制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進而實現最佳會計核算、財務處理模式,達到對企業發展形成有效推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