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亞
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教育”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方便了享受教育的過程,同時給教師提供了大量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平臺。“互聯網+會計”使會計行業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在線財務管理咨詢、網絡代理記賬、云會計服務等已有一定發展,財務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模式漸漸成熟,在線受理、聯網管理等模式成為會計管理的新手段。互聯網的發展使教育和會計行業都發生了面貌一新的改變,初級會計實務作為高職會計教育中的一門核心課程,應該思考一下“互聯網+會計教育”的課堂改革。
初級會計實務課程以會計的傳統理論為基礎,前7章介紹工業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以及報表編制,業務處理都是在滿足會計四大基本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的條件下進行的。然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促進了會計行業的變革。通過網絡資源和技術,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加迅速、準確。快速而準確的信息處理能力使會計工作的事后核算轉向事中核算。互聯網的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發展的同時,也給會計理論中的四大假設、確認基礎帶來了沖擊,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能力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時,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大量新型企業的涌現向傳統會計理論提出了挑戰。這些變革成為了初級會計實務教學課程內容上的脫節。
高職院校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的教材往往選取的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著的考證教材。該教材緊緊圍繞初級會計實務考試大綱要求編寫考試要掌握的內容。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各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基本是統一的,就是要獲取初級會計考試成績合格證。既然教學目標如此明確,那么教學方法上容易采用教育大環境下普遍使用的題海戰術。講課主要采用面對面的授課方式,將知識先通過講解單向的向學生灌輸,授課時借助放映ppt和板書,知識灌輸結束后布置習題讓學生鞏固。在課堂時間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課堂上對知識點練習的機會很少,由于課堂上班級人數眾多,尤其民辦高職學校一個班級的人數大多在40人以上,多的甚至達到70人以上,如此龐大的人數,課堂習題對知識點檢測的結果難以及時反饋到老師。所以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方式多采用提問后讓學生單個回答,用這種抽查的方式來得到教學的反饋信息。這種課堂教學存在很明顯的弊端:首先,單個學生抽查更可能導致以偏概全;其次,長期采用單個抽查的方式檢驗教學效果使學生慢慢覺得課堂枯燥,學習興趣會不斷下降,逐漸減弱甚至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初級會計實務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缺陷。
“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尚未真正意義上形成,大部分教師很少有企業和單位的工作經歷,很多教師是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來的年輕教師,在業務操作方面不太熟悉,缺少企業會計崗位從業經歷,缺乏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從客觀因素來看,教師教學工作負擔沉重,備課、上課等日常教學工作占據了大量的工作時間,課程的開設、安排在尊重基本教學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教師難以做到暫時脫離教學,集中時間去企業鍛煉,一年中有9個月左右的時間是有教學任務安排的,僅利用寒暑假1個月或2個月的時間去企業鍛煉,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效果是不理想的;另外,職稱評聘標準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這些都不利于教師真正向“雙師”方向發展。“雙師”素質教師的稀缺成為該課程課堂教學明顯的硬傷。
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是初級會計職稱考試的一門重要課程,2013年開始逐步實現無紙化考試。而教學中,很多學校還是傳統的紙質考試,采用筆試模式。很多學生一旦進入全國統考的機考系統,初次接觸心里緊張,擔心不知道怎么操作,擔心出現的機考技術問題自己不會處理又不知道怎么解決,擔心不小心點錯提交了。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與不適應。教學中,平時由于缺少仿真平臺的訓練,導致合格率低。2018年該課程全國的平均及格率23%,我院只有21%,很多學生成績在50-60分段,非常可惜。考試方式上,學校組織的期末紙質形式,與全國統一組織的初級會計證機考形式存在完全不同的差異。
目前高職初級會計實務課程由企業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政府會計三塊內容構成。重點學習企業財務會計六要素相應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以及財務報表的編制,這個重點內容以會計六要素為主體,會計基礎和報表編制為兩翼組成一體兩翼的知識結構體系。互聯網的發展涌現了大量新型企業,使企業的經營業務更加靈活多變,對會計理論和會計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會計人員的市場需求不再是那些會進行簡單會計核算的人員,而是會分析會計信息并輔助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人員。因此,基于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們應該對初級會計實務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課堂為學生傳授初級會計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他們對會計信息的分析及應用能力,縮小該課程與財務管理和財務報表分析等課程的間隙。在課堂中,除了老師按照初級會計證考證要求傳授基礎理論及賬務處理外,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該賬務處理對企業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學會分析企業的會計信息,輔助企業做出經營決策。課程的教育理念要在“重核算”的基礎上引向“重管理”,課程內容中融入市場化、現代化需求及應用元素,使培養的人才符合市場需求,避免人才供應與市場需求脫節。
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獲取海量的學習資源,并針對自己的興趣點來補充知識,對疑難問題可以借助網絡隨時隨地進行求解。但是教學的本質是人與人的互動活動,各種線上資源雖然豐富,始終不能脫離線下課堂的指導。初級會計實務教學應將堂課與互聯網有效結合起來,探索“互聯網+會計教學”的有效路徑。會計專業初級會計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應將課堂從傳統教室轉移到機房,同時進行在線精品課程建設,制作微課,購置一些優質的課程在線平臺等。課堂上,老師采用思維導圖法提供知識框架內容的引導,指導學生完成相應內容的業務處理并拓展分析對企業的影響,內容的掌握程度借助網絡在線平臺可以實時收到反饋信息,及時作出教學調整。此外,某些知識點可以借助微課更加形象具體的傳達給學生。利用互聯網,教學方法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多樣化,能夠吸引當代的高職學生將課堂關注點轉移到專業的學習上,去除課堂的枯燥乏味,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初級會計實務的教學由“雙師型”教師擔任才合適。“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需要學校制度的支持。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教師日常的教學任務繁重,很難集中時間到企業進行鍛煉,主要是因為這方面學校缺少相關制度的支持或保障。即使學校有教師下企業鍛煉的要求,這項工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沒有落到實處,基于現階段的實際情況,這項工作的展開還有各種問題需要解決。因此,學校應積極探索制定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此同時從企業積極引進高技術人才。在職稱評定上,根據高職教育對教師要求的特點,如有一定期限的企業鍛煉經歷、 “雙師型”條件等作為職稱評聘的必需條件,形成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師職稱評定體系,從而鼓勵教師向“雙師型”方向發展。
初級會計實務的考試很多高職院校還是采用傳統的紙質形式。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應該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采購考試軟件,建立考試試題庫,并適時更新題庫,與全國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形式拉近距離,讓學生提前熟悉無紙化考試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