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洋
將團體輔導應用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需要教師堅持專業性、平等性和保密性原則,從而在心理教育過程中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團體輔導方法需要遵循專業性的原則,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對引導和干預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規劃與組織工作,不斷提高團體輔導的效率。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團體輔導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高職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效率水平,也能進一步實現團體輔導的專業性原則。
在以往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受傳統應試教育里面影響,很多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未充分突出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僅使很多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興趣不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產生消極心理,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水平與質量有效提升。通過團體輔導能進一步加強師生之間溝通和交流,教師要積極革新傳統教學理念,認識到團體輔導在學生面前具有一定的平等性。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活躍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教學氛圍,并及時發現學生群體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采用平等的方式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
由于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同,將團體輔導應用到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高度信任的狀態。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嚴格保密,堅持團體輔導中的保密性原則。有利于學生充分信任教師并將各類心理健康問題與教師順暢溝通和交流,從而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另外,要有效避免在團體輔導活動中將學生的隱私或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討論和披露,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明確保密規則,使團體輔導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和學習,促進團體輔導活動取得良好成效。
首先,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團體輔導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針對某一主題與學生開展集體討論,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良好溝通和交流,并在此方法和基礎上有效解決學生存在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其次,在開展集體討論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引導集體成員表達和明確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采用自由且愉快的圍坐方式,令學生根據自身心理健康問題或其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發言和討論,營造輕松活躍的集體討論氛圍。再次,教師要合理控制討論人數和討論時間。由于課堂時間有效,為使教師可以充分傾聽每個學生相關心理問題,提高團體輔導中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可以將參與集體討論活動的人數控制在10 到15 人之間,從而有效傾聽每位學生的相關心理問題。最后,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發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設置合理時間是為有效避免學生對心里健康教育課程產生疲憊感和厭煩心理,促使學生能對自身看法與觀點進行闡述,有效幫助和解決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用團體輔導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熱情,令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有效期高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效果。一方面,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明確學生所要扮演的角色,合理設計角色扮演內容、行為特征和心理體驗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釋放心理壓力和情緒,不斷調整人際關系等問題。另一方面,為營造良好團體輔導氛圍,使學生充分參與到角色扮演當中,需要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下依靠自身的知識與能力不斷解決心理存在的問題,并將角色扮演過程中的行為和心理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通過團體輔導中的角色扮演,可以使學生與角色扮演中的情節產生共鳴,降低學生防衛心理,進一步提高團體輔導教學的有效性。
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團體輔導,可以采用行為訓練的方式,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訓練活動的特定情境,并讓學生之間通過人際互動的形式,對在特定情景下產生的不同反應作出表述。其二,是團體討論階段,讓學生明確訓練目標,并對行為互動和角色扮演中存在問題進行溝通,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三,是正式訓練階段,令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或情境中的反應進行聯系,并對其他同學的表現進行評估,隨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引導和幫助,從而提高團體輔導的教學效果與質量。
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到高職心理教育課程中,對提高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尋找不同的團體輔導教學方法,不斷促進團體輔導活動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