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臨床診斷中檢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指標的價值。方法:選擇200例患者,均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其中,A組納入70例2型糖尿病患者,B組納入65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C組納入65例健康體檢者。分別測定三組患者的FPG、2HPG及HbAlc等指標并對其臨床確診率展開對比。結果:A組的FPG、2hPG及HbAlc相比C組明顯較高(P<0.05);B組除2hPG以外,FPG、HbAlc相比C組均較高(P<0.05);糖尿病聯合檢測FPG、2hPG、HbAlc等指標的確診率相比各單項指標均較高(P<0.05)。結論:聯合檢測FPG、2hPG及HbAlc等指標,可顯著提升糖尿病的檢出率,對于糖尿病的篩查和臨床診斷及風險評估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臨床價值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多發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呈持續增長趨勢。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由空腹血糖受損過渡而來的,空腹血糖受損患者往往存在胰島素和葡萄糖調節失衡現象[12]。本研究通過統計分析2型糖尿病確診者、空腹血糖受損者以及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各項指標的測定結果,進一步分析其對糖尿病臨床確診率的影響,探討聯合檢測以上指標對診斷鑒別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0例患者,均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其中,A組納入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經臨床確診;B組納入65例空腹血糖受損患者(6.09~6.70mmol/L,2hPG≤7.8mmol/L),C組納入65例健康體檢者,均口服糖耐量(OGTT)試驗正常,各項常規指標正常。其中,男性134例,女性66例。病例年齡:15~80歲。三組患者一般資料行統計學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三組對象的FPG、2hPG指標測定均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寧波普瑞柏試劑套盒與西門子Dimension RxL Max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朗道多項目復合標準血清及質控血清,操作時嚴格按照儀器、試劑說明書執行。HbAlc指標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采用西門子生化分析儀,進口原裝配套試劑,原裝配套標準品,進口原裝質控,操作時嚴格按照儀器、試劑說明書執行。
1.3判斷標準
FPG在7.0mmol/L及以上,2hPG在11.1mmol/L及以上,HbAlc在6.5%及以上。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確診率及漏診率等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FPG、2HPG及HbAlc等各項指標等計量相關資料采用(±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FPG、2hPG、HbAlc各項指標比較
A組的FPG、2hPG及HbAlc相比C組明顯較高(P<0.05);B組2hPG水平與C組無顯著差異(P>0.05),FPG、HbAlc水平均顯著高于C組(P<0.05)。詳情見表1。
2.2不同診斷標準下糖尿病的臨床確診率比較
A組患者以FPG在7.0mmol/L及以上為診斷標準時,確診率為48.57%(34/70);A組患者以2hPG在11.1mmol/L及以上為診斷標準時,確診率為94.29%(66/70);A組患者以HbAlc在6.5%及以上為診斷標準時,確診率為91.43%(64/70);聯合檢測FPG、2hPG、HbAlc三項指標,以任一指標達到診斷標準可診出糖尿病69例,確診率為98.57%(69/70);糖尿病聯合檢測FPG、2hPG、HbAlc等指標的確診率相比各單項指標均較高(P<0.05);但以單個指標作為診斷標準時,比較三組的2hPG、HbAlc的診斷率無顯著差異(P>0.05);2hPG、HbAlc兩者的確診率相比FPG的確診率明顯較高。
3討論
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我國糖尿病發病率位居世界首位。糖尿病患者發病早期表現為空腹血糖受損,在此階段若不實施有效措施,極易發展為2型糖尿病。因此積極探尋簡單快捷的糖尿病篩查方法與臨床診斷方法及標準,對早期診斷糖尿病,增強患者生活質量以及有效預防控制糖尿病均具有重要意義。FPG在7.0mmol/L及以上是臨床篩查與診斷糖尿病的常用指標,但其靈敏度不高。本研究結果顯示,A、B兩組患者的FPG指標水平相比C組較高,有顯著差異(P<0.05)??梢姡現PG指標在2型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損中具有一定的臨診斷價值及風險評估價值,但其在2型糖尿病組中的確診率僅為48.57%,極易出現漏診的情況。因此,此指標必須進一步聯合HbAlc其他指標作為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可有效防止漏診的情況出現。2hPG在11.1mmol/L及以上是臨床診斷糖尿病的最佳節點,在臨床診斷中取得了廣泛認可。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的2hPG相比C組較高,差異顯著(P<0.05)。B組2hPG水平與C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A組患者以2hPG在11.1mmol/L及以上為診斷標準,診斷率高達94.29%,相比以FPG為診斷指標的確診率較高,有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FPG診斷指標的特異度及靈敏度均較高,2hPG在糖尿病的篩查診斷中的價值明顯比FPG更具優勢[3]。HbAlc在6.5%及以上是臨床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研究結果顯示,A組確診率高達91.43%,相比2hPG的確診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是臨床篩查和診斷糖尿病的有效指標,同時可有效評估糖尿病風險[4]。綜上,聯合檢測FPG、2hPG及HbAlc三項指標對于臨床篩查、診斷糖尿病以及風險評估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素蕓,周臣敏.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5):640642.
[2] 張景義,郭靜,董釗,等.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早期診斷糖尿病的截點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07):808811,822.
[3] 牛登冉,劉義慶,張培莉,等.中老年健康體檢人群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醫藥,2017,12(08):11761179.
[4] 蘇淑娟.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聯合檢測糖尿病的臨床意義及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z2):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