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蓮


【摘要】 目的:探討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病的臨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醫療數據完整的宮頸病患者48例,以患者意愿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24)與觀察組(n=24),對照組選用MTC微波治療儀進行治療,觀察組選用Bovie Aaron 1250型LEEP刀進行治療,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5.8%)高于對照組(75.0%)(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0.0%)低于對照組(16.7%)(P<0.05)。結論:在宮頸病的臨床治療中引入高頻電波刀,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關鍵詞】 宮頸病;高頻電波刀;微波治療
宮頸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在已婚或有性生活女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上,宮頸病若得不到及時的有效治療可能會進一步惡化為宮頸癌,從而嚴重威脅女性的健康與日常生活質量[1]。目前,在宮頸病的治療中臨床上提出了多種方法,其中,微波、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均較為常見。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借助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病在臨床上也得到越來越普遍的應用。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對于提高宮頸病的治療有效性意義重大,現結合本院在宮頸病患者治療上的現狀數據,對不同治療方案進行探討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醫療數據完整的宮頸病患者48例,以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療方式差異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24)與觀察組(n=24)。觀察組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37.65±2.36)歲;平均病程(1.15±0.24)年;平均體質量(49.60±1.45)kg。對照組年齡25~55歲,平均年齡(37.65±2.36)歲;平均病程(1.15±0.24)年;平均體質量(49.60±1.45)kg。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臨床病癥檢查或實驗室檢查確診為宮頸糜爛疾病,患者在治療前未經過系統化的藥物或手術治療,患者各項手術指征符合手術開展的要求,患者未見藥物使用禁忌;患者知曉且完全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標準:患者存在手術不耐受性、藥物使用禁忌,患者合并多種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性障礙,患者存在年齡過大(超過80歲)或治療資料不完整的情況。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微波治療:選用MTC微波治療儀,各項操作嚴格遵守使用說明書;將儀器探頭靠近患者的宮頸病變處,從糜爛面的下緣開始向上擴延至超糜爛面2mm處,探頭均勻地燒灼患者的糜爛面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照射時間及功率,術后外敷甲硝唑粉(山西同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2863)。
觀察組采用高頻電波刀治療:選用Bovie Aaron 1250型LEEP刀,以碘液標記手術范圍,電極類型選用必須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沿著逆時針或順時針方向用電刀切除其病變組織;宮頸管組織切除的深度為10~20mm,并利用電極止血;隨后,將明膠海綿填塞在宮頸創面,在陰道置1塊紗布待24h后取出。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率。療效分類:痊愈,病灶消失、宮頸光滑,無不適感;顯效,病灶消失大于80%、宮頸基本光滑,有輕微不適感;有效,病灶消失50%~80%、宮頸光滑度低,有可忍受不適感;無效,病灶消失小于50%、有難以忍受的不適感且相關病癥未改善甚至是惡化。治療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患者人數×100.0%。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患者人數×100.0%。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5.8%)高于對照組(75.0%)(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0.0%)低于對照組(16.7%)(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肝癌(T2N0M0)切除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顯著提高。但是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麻醉藥物與方法,如果麻醉藥物發生代謝不良、不良刺激及低氧血癥等方面的影響,均會導致患者在術后發生躁動。同時麻醉不全機體的耗氧量會提高,二氧化碳產生增加,兒茶酚胺大量釋放,容易引起眼內壓、顱內壓增加,嚴重時會引起心臟不良事件出現[1]。
受到日常生活方式、個人衛生等因素的影響,多數成年人尤其是已婚女性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宮頸病,而多數宮頸病也可以通過治療實現康復目標[23]。目前,在宮頸病的治療上藥物方案雖然具有操作簡便的特點,但是,往往治療的預后以及治療效果發揮時間等均難以較好地滿足預期[4]。近年來,在醫療技術的推動下,以微波和高頻電波刀治療為代表的現代化治療方式已經在臨床上進行了大范圍的應用,而在宮頸病的治療中微波方式的治療效果與綜合預后上還存在一定的缺陷。為此,近年來本院加大了對新技術設備的應用,而在臨床上借助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病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8%,對照組為75.0%;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0.0%,對照組為16.7%。高頻電波刀的原理是利用LEEP金屬絲電極尖端產生的高頻電磁波,通過高頻電刀接觸病變組織瞬間產生的高熱,對病變組織進行切除。高頻電波刀還能夠較好地清除患者深層次的病變組織并對切除過程中的范圍和深度有較好的控制效果。同時,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采用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病還具有熱損傷較低、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少以及手術時間短等一系列優勢,能夠較好地保護患者宮頸功能[56]。所以,在宮頸病的臨床治療中引入高頻電波刀,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率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為后續相關疾病的臨床治療實踐提供了參考價值和基礎。
參考文獻
[1] 戴慧芳.陰道鏡聯合高頻電波刀診斷治療宮頸癌前病變及對患者HPV病毒負荷量變化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8,37(14):4143.
[2] 郝春燕.高頻電波刀宮頸環切術對慢性宮頸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06(03):175176.
[3] 李小芬.宮頸炎性疾病物理治療后并發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2):2930.
[4] 蔡扣云.用高頻電波刀宮頸環切術對68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2):4041.
[5] 馮寧.用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23):181182.
[6] 呂素英.高頻電波刀治療宮頸糜爛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