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倩 種朝陽
【摘要】 目的:探討血清鱗狀細胞癌(SCC)以及惡性腫瘤特異生長因子(TSGF)聯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宮頸癌患者為宮頸癌組,100例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10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檢測三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并且比較三組的SCC陽性率以及TSGF陽性率。結果:宮頸癌組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宮頸癌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明顯高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P<0.05);宮頸癌組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宮頸癌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P<0.05)。結論:血清SCC以及TSGF聯合檢測可以有效輔助診斷宮頸癌患者的病情。
【關鍵詞】
鱗狀細胞癌;惡性腫瘤特異生長因子;宮頸癌
SCC被臨床上認為是診斷宮頸癌具有較高特異性的一種腫瘤標志物,但是單項檢測SCC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且對早期宮頸癌的敏感性比較低[1]。TSGF對于臨床上多種惡性腫瘤均具有比較高的敏感性,在早期惡性腫瘤患者機體內就能檢測到明顯的濃度升高[2]。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清SCC以及TSGF聯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100例宮頸癌患者為宮頸癌組,100例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患者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100例健康者為對照組。宮頸癌組100例,年齡35~79歲,平均(49.73±12.46)歲;病程1~14個月,平均(4.93±1.16)個月;體質量43~76kg,平均(60.13±14.25)kg。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100例,年齡35~79歲,平均(48.42±13.19)歲;病程1~17個月,平均(5.25±1.43)個月;體質量43~77kg,平均(59.83±13.26)kg。對照組100例,年齡35~74歲,平均(45.13±12.48)歲;體質量43~77kg,平均(58.74±13.46)kg。三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檢測宮頸癌組、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以及對照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并且比較三組的SCC陽性率以及TSGF陽性率。陽性判斷標準如下:當血清SCC≥1.5ng/mL時,則可以判斷為陽性;當血清TSGF≥64U/mL時,則可以判斷為陽性。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處理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三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比較
宮頸癌組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宮頸癌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明顯高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P<0.05)。見表1。
2.2三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檢測陽性率比較
宮頸癌組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宮頸癌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P<0.05)。見表2。
3討論
宮頸癌早期的癥狀往往并不典型,自我感覺發現患有宮頸癌的困難度比較大,容易引發漏診和誤診,當患者由于身體出現不適而到醫院檢查時常常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而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迅速升高,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3]。宮頸癌患者的疾病發展過程是可逆轉的且有較長時間的癌前病變期,大約需要5~15年的時間,為早發現和早治療宮頸癌患者創造了有利的時機。TSGF是存在惡性腫瘤病人機體血清內的一種多肽類物質,可以促進惡性腫瘤的血管網發生增生,與惡性腫瘤的形成、擴散以及生長和緊密相關[4]。SCC是對于多種鱗癌具有相對比較高的特異性的一種抗原標志物,是診斷宮頸鱗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有研究表明,檢測SCC能用于監測宮頸癌患者的病情改變情況,也是制定輔助治療方案的參考依據[5]。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組以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和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宮頸癌組的血清SCC以及TSGF水平和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組(P<0.05)。表明血清SCC以及TSGF聯合檢測有助于判斷病情,且檢測方法比較簡便,推廣難度較小,適合客觀評估宮頸癌患者的療效和預后。
綜上所述,血清SCC以及TSGF聯合檢測可以有效輔助診斷宮頸癌患者的病情。
參考文獻
[1] 王浩,斯琴高娃,武敏.宮頸癌中SCCAg與miR21表達的聯系及臨床聯合檢測研究進展[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8,35(05):6569.
[2] 朱燊,丁權.聯合檢測血清SCC、TSGF、CA125在宮頸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醫刊,2017,44(04):6769.
[3] 吳翠霞,張艷紅,葛小花,等.高危型HPV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與宮頸癌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1):25682570.
[4] 余曉輝,周陽春.SCCA、TSGF和CA125在宮頸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與宮頸癌分期的相關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09):113116.
[5] 張蕾,曾凡清.血清中SCCAg、CEA和CA125聯合檢測在宮頸癌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10):1708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