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張鴿 付曉君
【摘要】 目的:闡述個性化護理策略在肝膽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方法,觀察應用效果。方法:隨機分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結果:觀察組術后(1.59±0.10)d排氣、術后(1.98±0.05)d排便、術后(3.10±0.14)d下床、并發癥發生率為2.27%,心理、飲食、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滿意度分別為97.73%、93.18%、97.73%、95.45%及93.18%。對照組術后(3.00±0.23)d排氣、術后(3.87±0.12)d排便、術后(4.79±0.20)d下床、并發癥發生率為13.64%,心理、飲食、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滿意度分別為81.82%、79.55%、70.45%、77.27%及68.18%。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個性化護理策略,能夠提高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康復速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個性化護理;肝膽外科手術;康復速度;并發癥
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病情不同、心理及生理狀態不同,護理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未給予妥善的干預,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將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則會有所降低。有研究指出,將個性化護理策略應用到患者的護理中,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本文作者于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肝膽外科手術患者中,隨機選取88例作為研究對象,闡述了個性化護理策略的應用方法,觀察了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4/20,年齡(45.62±14.22)歲。對照組性別:男/女=25/19,年齡(46.00±13.89)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采用統一的手段,對患者進行干預。觀察組實施個性化護理,護理人員需在分析患者特點的基礎上,采取不同措施對其進行干預,方法如下:1)個性化心理護理:針對對手術存在恐懼情緒,且焦慮與抑郁嚴重者,應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護理。針對恐懼者,應給予安慰及疏導。針對焦慮者,應為其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使其心態得以改善。針對抑郁者,應對其進行鼓勵,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如患者無負面情緒,且可積極依從治療,護理人員則應以之為案例,向其他患者強調保持良好心態的重要性,為其他患者不良情緒的緩解奠定基礎。2)個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過程,應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疾病類型而進行。針對文化水平低者,可利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口頭宣教。如文化水平尚可,則可發放健康宣傳手冊,提高護理效率。此外,護理人員同樣應根據患者的疾病類型,為其介紹手術方法,列舉術后的常見并發癥,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提高手術的安全性。3)個性化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于患者術前評估其營養狀況,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飲食護理。針對伴有營養不良者,應重點為其制定飲食計劃,改善患者的食欲,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病情康復。針對營養狀況良好者,應囑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術后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以免影響術后康復。4)個性化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喜好,對其進行環境護理。如患者喜靜,則應盡可能為其提供單人病房,使病房保持安靜,反之則否。5)個性化出院指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出院指導,囑其依從用藥、依從復查,改善預后。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1.59±0.10)d排氣、術后(1.98±0.05)d排便、術后(3.10±0.14)d下床、并發癥發生率為2.27%,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心理、飲食、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滿意度分別為97.73%、93.18%、97.73%、95.45%及93.18%,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常規護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需求、病情特點、性格、心理特點及營養狀況缺乏重視[1]。長此以往,患者的病情康復過程往往會受到阻礙,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風險高,護理滿意度低。
本文研究發現,接受常規護理的肝膽外科患者,術后(3.00±0.23)d排氣、術后(3.87±0.12)d排便、術后(4.79±0.20)d下床、并發癥發生率為13.64%。上述數據表明,針對肝膽外科患者所實施的常規護理,存在一定的缺陷。通過對患者滿意度的觀察發現,本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后,心理、飲食、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滿意度,分別為81.82%、79.55%、70.45%、77.27%及68.18%,提示患者滿意度較低。
個性化護理指針對患者的特點,對其進行針對性干預的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該模式強調采取多樣化手段,落實相同的護理內容[2]。根據患者的心態特征實施心理護理,可全面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及手術類型實施健康教育,則可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實施飲食干預,能夠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均得以增強。根據患者的性格及喜好,實施環境護理,能夠增強其舒適度[3]。此外,以患者的康復情況為基礎,實施出院指導,同樣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發現,實施個性化護理策略后,肝膽外科患者術后(1.59±0.10)d排氣、術后(1.98±0.05)d排便、術后(3.10±0.14)d下床,提示患者康復時間明顯的縮短。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27%,心理、飲食、環境護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滿意度分別為97.73%、93.18%、97.73%、95.45%及93.18%,與常規護理相比,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實施個性化護理策略,能夠提高肝膽外科手術患者的康復速度,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南旭,楊嬋,李曉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加速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9,(07):158159.
[2] 化萌芽.循證護理結合個體化護理對肝膽外科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02):250252.
[3] 皮桂芳.整體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影響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