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東華
【摘要】 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62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奇數偶數分配原則分為兩組,對照組用常規護理,觀察組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情況。結果:護理后,兩組所取得膝關節功能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數值高于護理前數值,所取得疼痛評分數值低于護理前數值;觀察組所取得膝關節功能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數值高于對照組數值,所取得疼痛評分數值低于對照組數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
循證護理干預模式;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用效果
股骨粗隆間骨折為常見臨床疾病,導致該疾病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多為患者受到外界力量撞擊所致。患病后,患者常見癥狀為腫脹、疼痛、壓痛等,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非常嚴重,會導致患者行動受限,關節功能障礙,生活質量變得極差,應重點關注[1]。筆者探討了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本院62例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奇數偶數分配原則分為兩組,每組31例。其中,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齡(76.22±1.35)歲;骨折Evans分型:5例I型者、8例II型者、15例III型者、3例IV型者。觀察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齡(76.26±1.33)歲;骨折Evans分型:4例I型者、9例II型者、16例III型者、2例IV型者。兩組在年齡、骨折Evans分型、性別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排除精神類疾病者,排除家屬或患者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護理,未做任何方面改變,執行原有操作。
觀察組用循證護理,措施為: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組長為護士長,組員均由護理經驗極為豐富的人員組成。完成小組組建后,定期對小組成員進行循證護理方面知識的培訓,提升小組成員專業護理水平。2)查閱相關循證護理方面的資料,結合患者的實際癥狀,找出現有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制定針對性改善計劃表[2]。3)護理人員嚴格依據制定好的計劃表執行相關操作,主要內容為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環境護理、用藥指導等措施,通過穩定患者情緒,形成良好心態,讓患者積極、主動面對疾病。4)對計劃表實施后的情況進行評估,找出其中依舊存在的問題,再次制定改善措施并實施,不斷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膝關節功能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疼痛評分情況。對膝關節功能選用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分數在0~100分,數值越高,膝關節功能表現越強,數值越低,膝關節功能表現越弱。對髖關節功能選用髖關節功能評分量表進行評估,分數在0~100分,數值越高,髖關節功能表現越強,數值越低,髖關節功能表現越弱。對疼痛感選用視覺模擬量表進行評估,分數在0~100分,數值越高,疼痛感表現越強,數值越低,疼痛感表現越弱。
1.4統計學分析
將所得數據輸入SPSS 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兩組所取得膝關節功能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數值高于護理前數值,所取得疼痛評分數值低于護理前數值;觀察組所取得膝關節功能評分、髖關節功能評分數值高于對照組數值,所取得疼痛評分數值低于對照組數值,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典型骨科病癥,主要患病群體為老年人群,導致該疾病形成的原因主要分為患者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3]。自身因素主要為患者年齡越高,身體組織器官功能性降低,鈣物質等攝入量不足,造成骨質密度降低,脆性升高,一旦受到外界重力撞擊,極易形成骨折[4];外界因素主要為各類機械大量使用,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發生率提升?;疾『?,患者病變部位功能會產生嚴重損傷,導致患者出現劇烈疼痛感和嚴重的負面情緒,這會使得患者的依從性降低,不利于治療措施和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應予以重視。
通過對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研究發現,患者在對癥治療的同時,受到的護理服務非常關鍵,能對患者治療效果形成直接影響,呈正比關系。循證護理作為科學化、人性化的干預措施,主要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明確的、審慎的、明智的護理服務,將臨床經驗和科研結論有效結合,循證保健、循證醫學為其不可缺少的部分[5];該護理方案的主旨為“以人為本、患者為中心”,在掌握患者實際狀況的基礎上,運用批判性思維,制定最佳的干預方案,為患者提供全方面、優質化的干預措施,能有效加快患者身體康復速度,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循證護理的應用價值極高。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減輕患者疼痛感,提升膝關節功能和髖關節功能,值得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應用。
參考文獻
[1] 吳剛,宋楹,黨華.人工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14(20):4525.
[2] 雷飛躍,張雪平.內固定術與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6,31(04):405406.
[3] 鞠超杰,張偉,蘇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與內固定術治療高齡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09):98100.
[4] 馬健,楊明貴,段政,等.股骨近端鎖定鋼板、PFNA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08):762763.
[5] 王博,王偉力,李展春,等.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用于高齡患者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