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措施。方法:搜集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急診科就診的10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均為51例。其中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聯合急診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為(46.24±8.33)分、SAS評分為(10.35±2.16)分,較干預前有所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SDS評分(58.72±11.60)分、SAS評分(14.94±3.85)分;觀察組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臨床總滿意度為98.04%,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80.39%,組間進行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診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佳,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護理措施;臨床滿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心血管科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多見于持久性胸骨后疼痛,嚴重可導致心律失常及心律衰竭,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為此,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給予一套安全、有效的急診護理措施刻不容緩[1]。本文作者選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分別采取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及急診護理措施后的臨床效果進行深入探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集于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以上研究對象及家屬均知曉同意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按來院接診的先后順序分成對照組51例(傳統護理措施),觀察組51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強化聯合急診護理干預)。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53.21±2.34)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56.23±2.51)歲。102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包括心肌前臂患者36例、心肌前間壁患者32例、心肌下壁21例、心肌廣泛前臂患者13例。所有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相比較,無顯著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式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1)嚴密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如心率、呼吸、脈搏及血氧飽和度等;2)認真遵守醫囑執行相關護理工作[2]。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急診護理措施,具體包括:1)急救措施:對入院前的患者均采取心電監護,并做好詳細記錄,作為進一步診斷及治療的臨床依據;2)協助患者采取平臥位,不允許患者自主翻身,以免加重病情;3)針對呼吸困難的患者應采取半臥位,并結合患者疾病的實際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3];4)由于該疾病的病死率相對較高,促使患者產生焦慮不安、恐懼感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相應心理疏導,徹底消除不良情緒,促使患者對疾病充滿自信,確保預后恢復;5)護理人員需結合患者的實際疼痛程度來進行適當給藥,進而充分告知患者因疼痛會引發不適感,同時應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定時監測各項生命體征,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并遵醫囑進行對癥治療。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心肌梗死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情況。
1.4評判標準
兩組急性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評判標準:≥90分則判定為非常滿意;≥70分則判定為一般;<60分則判定為不滿意;臨床護理評分總分為100分。
1.5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
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SAS評分較干預前有所改善,且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進行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總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臨床總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以起病急、發病快、病癥多且猝死率高為特點,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危造成嚴重影響。若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和相應急救措施,可有效減少并發癥以及死亡的發生。護理人員應通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主動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指導,緩解其不良情緒,有效提高整體的護理服務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此舉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SDS評分、SAS評分較干預前有所改善,且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心肌梗死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臨床總滿意度為98.04%,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80.39%,這與楊晶等[4]在研究報告中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67%,而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80.00%的結果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傳統護理干預聯合急診護理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確切,不但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促進醫患友好關系,進一步提升了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急診護理措施,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邢彩虹,楊寶珠,王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1):252.
[2] 綦甲清,陳書艷.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措施[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05):173174.
[3] 王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診護理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9(15):198199.
[4] 楊晶,劉春紅.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急診護理路徑的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09(15):170172.
span lang=EN-US>,高晨飛, 等.康復護理在急性腰扭傷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5,31(07):128130.
[4] 殷瑋瑋.康復護理在急性腰扭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7,08(1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