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城
【摘要】 目的:分析胎兒顱后窩異常的超聲診斷價值,并對預后表現進行總結。方法:選擇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0例經婦產醫院超聲檢驗提示存在顱后窩異常的胎兒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的二維和三維超聲圖像進行分析,總結不同種類的顱后窩異常胎兒產前超聲圖像特點,同時為胎兒配合磁共振檢查,出生以后進行相關結果的隨訪對照,分析超聲對胎兒顱后窩異常診斷的準確性。結果:通過與胎兒顱腦磁共振和出生以后的檢查隨訪結果比較可得出,產前二維超聲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產前三維超聲準確率相對較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不同種類的顱后窩異常通過產前二維超聲診斷在圖像上存在著類似性,產前三維超聲可有效地甄別顱后窩異常病情分類,可作為有效的診斷方案進行應用。
【關鍵詞】
胎兒顱后窩異常;超聲診斷;預后分析
胎兒顱后窩異常主要包括幾個類型的病變,臨床主要有DandyWalker畸形、小腦蚓部位發育不良、Blakes陷窩囊腫、顱后窩蛛網膜囊腫、小腦發育不良和小腦延髓池增寬等多種病理類型[1]。這種病情表現比較嚴重,有研究認為相關病癥存在相似的解剖形態和二維超聲表現,從預后角度而言,從正常變異到嚴重畸形還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最近這幾年因為三維超聲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不斷的增多,使產前超聲可以對胎兒的小腦蚓部準確地加以評估和量化診斷,在對顱后窩疾病診斷中存在一定的意義。所以本文作者基于此,將超聲診斷應用到胎兒的顱后窩異常診斷中,并將相關的聲像圖情況進行如下的報告和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經過婦產醫院超聲檢驗提示存在顱后窩異常的胎兒,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單胎,孕周時間為18~38周,平均孕周為(28.5±4.4)周。所有研究對象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符合倫理委員會的標準。
1.2方法
本文在進行超聲診斷的時候選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儀器配備腹部二維和經腹部三維容積探頭,腹部探頭選擇C14和C15D,并且將頻率設置為1~4MHz或是1~5MHz。對經腹部三維容積探頭設置為RAB 4~8以及RAB 6D,其頻率設置為4~8MHz和2~8MHz。
在超聲檢查期間,進行常規的二維超聲檢查,以轉換經腹三維體積探針用于檢查,并且在小腦的標準橫截面中選擇小腦的三維體積數據,Omniview應用自由解剖部分的功能以獲得胎兒的頭部。切割切片并在切割表面上測量并確認胎兒的小腦區域,測量胎兒的腦干-小腦蚓部夾角(BV角)和腦干-小腦幕夾角(BT角)。
超聲診斷標準:根據國際婦產科學會的相關標準,當確診后顱窩胎兒異常時,如果小腦蚓小,后顱窩和小腦是正常的,那么診斷是小腦發育不良,如果小腦不是正常的則意味著小腦不發達;如果小腦在臺上,心尖形態正常,小腦和髓池正常,則診斷出布萊克的腔隙囊腫。如果在背部發現囊腫,后顱窩沒有連接,則診斷為后顱窩蛛網膜囊腫;如果小池的寬度大于10mm,則診斷為小腦池擴大。
胎兒顱腦磁共振成像的隨訪和回顧:對二維超聲和三維超聲提示結構異常的胎兒進行腦磁共振檢查,并且每3周對繼續受孕的胎兒進行超聲檢查。妊娠結局:在胎兒出生后,對整個胎兒組進行了2年的隨訪。分析與胎兒相關的狀況,了解產后的隨訪結果,將顱后窩產前超聲的超聲特征與產前超聲診斷的準確性進行比較。
2結果
本研究40例顱后窩異常胎兒通過三維超聲進行診斷,最終提示存在有Dandy-Walker畸形6例,存在小腦蚓部發育不良的6例,存在Blakes陷窩囊腫4例,存在小腦發育不良4例,存在顱后窩蛛網膜囊腫7例,存在單純小腦延髓池增寬11例,還有小腦蚓部形態異常2例。
其中存在21例胎兒的顱腦磁共振顯示證實有19例和產前三維超聲診斷提示相吻合的情況,1例和產前三維超聲提示不符合,1例胎兒的顱腦磁共振的檢查對超聲診斷進行補充。
對妊娠結局進行分析,本研究40例胎兒經過超聲和顱腦磁共振的檢查,存在有19例孕婦最終選擇終止妊娠,其中包括有4例失訪的孕婦;另外的21例孕婦繼續妊娠,顯示小丘腦發育不良和小腦發育不良的各有1例,存在有Blakes陷窩囊腫3例,顱后窩蛛網膜囊腫存在5例,單純性小腦延髓池增寬存在11例,其中1例小腦蚓部發育不良的胎兒在出生以后被診斷為Joubert綜合征,其余的20例胎兒預后良好。
分析診斷的準確性,與胎兒顱腦磁共振和出生以后檢查隨訪結果進行比較,產前二維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66.67%(24/36),產前三維超聲診斷的準確率為88.89%(32/36),進行比較可以得出,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本研究分析對40例胎兒顱后窩異常的超聲診斷情況,從結果中能夠得出三維超聲的診斷效率相對更好[23]。進一步進行分析,本研究當中40例顱后窩異常胎兒產前經二維超聲診斷的符合率相對較低,其主要表現在Blakes陷窩囊腫、小腦蚓部發育不良,以及小腦延髓池增寬等方面。對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在檢查的時候對小腦發育和解剖結構的超聲圖像認識方面存在不佳,因胎兒的小腦發育經歷漫長的過程,在孕周為18周之前無法準確地對小腦蚓部發育情況加以診斷[45]。因為顱后窩異常的病情分類和術語在使用上存在混亂,所以容易在診斷的過程中存在混亂和偏差,對于整體的診斷結果也會產生影響。從總體而言,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證實,產檢二維超聲診斷準確率相對較低,產前三維超聲準確率相對較高[6]。綜上所述,對不同種類的顱后窩異常通過產檢二維超聲診斷在圖像上存在著類似性,產前三維超聲可有效地甄別顱后窩異常病情分類,可作為有效的診斷方案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 洪燕,覃伶伶,符小艷,等.產前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2,28(09):17671768.
[2] 鄧學東,李紅,梁青,等.超聲鑒別診斷技術在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08(04):711718.
[3] 杜曉敏.產前常規超聲檢查對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臨床價值[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10):7677.
[4] 陶國偉,馮德朝,展新風,等.超聲聯合MRI技術在診斷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2,47(04):299300.
[5] 鮑天萍,石德峰,牛宗保,等.超聲聯合MRI對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畸形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03):9293.
[6] 陶斯翠,李建蓉,梁輝,等.超聲與MRI在疑似高危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篩查中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04):14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