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亮
摘 要:文章主要以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的與培養模式為核心進行闡述。先從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的和中西方之間創新創業教育的對比方面進行簡述,然后針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發揮創新創業優勢、完善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雙師型”隊伍等有效方法,旨在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背景,開展有效的創新創業培養模式,進而促進我國教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的;培養模式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藝術設計類專業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該專業不僅包含產品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設計及公共藝術設計等內容,更是培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和生產服務業設計人才的關鍵。但是依照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培養現狀來看,并不具備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會在就業的過程當中遭遇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何在藝術設計類專業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目的,為現代社會培養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專業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藝術設計類教育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目的
首先針對創新教育展開分析。創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所謂創新精神指的是敢于挑戰和探索的精神狀態,具有創新精神能夠幫助大學生準確把握機會;而創新能力指的是實踐能力與認知能力的有效結合,其中包含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協作能力等。[1]此外,針對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應當不局限于校內,還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奠定良好基礎。可見,創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現代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其次,針對創業教育展開分析。創業教育屬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商業活動的綜合能力教育,能讓學生從最初的求職人員變成創業人員,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出具有創業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的人才。在當前教育體系中,創業教育占據核心位置,尤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其被認作學校實施策略的重心,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二、中西方創新創業教育的對比分析
根據上述內容可知,開展創新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但是伴隨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整改,基于“素質教育”基礎,針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較高要求。[2]“創新精神”在我國教育體系中一直都不具備較強優勢,但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現代教育的個性化。現如今我國教育界有很多專家都在呼吁我國教育應當多借鑒和學習國外教育模式中有益的東西,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學習國外先進教育模式。西方教育體系中運用的教育方法是讓學生先進行體驗,促使學生在體驗中發現難點、分析難點和解決難點;但是我國教育體系所運用的教育方法則屬于“灌輸式”教學,在教學中把自己知道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再讓學生根據講解內容進行操作,通過按部就班的方法進行學習,雖然運用該教學模式也能讓學生獲取最終結果,但是長時間運用固有模式,不僅會讓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還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中西方教育中存有的最大差異問題,就是西方教育“以人為本”,而我國屬于“灌輸式”教育。[3]
三、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就當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而言,在教育中存在對藝術設計類教學缺乏重視、藝術設計類學生自身重視不足等問題。因此,將針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進行分析。
(一)對藝術設計類教學缺乏重視
根據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現狀來看,大部分教育體系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經濟類、計算機類等熱門專業,對藝術設計類教育缺乏高度重視,而且針對這一方面內容還缺乏資金投入,雖然有些院校創設并開展了有關藝術教育的專業,但是所開展的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上級教育機構的檢查,并沒有在實際生活中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藝術設計類學生自身重視不足
現如今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大學生,有一部分是因為高考文化課成績不理想,從而選擇報考藝術設計類專業,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失去了信心,不僅對學習產生了消極態度,還對生活和價值觀等多個方面產生了消極心理。自認為只要熟悉掌握軟件操作就能在現代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缺失創新能力的基礎上還缺乏創新精神,不具備較強的創新動力和能力。[4]而且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若是大學生不具備主動學習和創新的精神,就會在現代社會中被淘汰。所以,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不斷完善自身、培養創新精神等,促使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實現全方面發展。
四、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
就近幾年我國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教學現狀來看,并沒有在實際教學中普及創業教育,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的創業意識薄弱,缺乏創新精神。要想有效整改這一現象,需要高等院校給予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高度重視,通過加大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力度,從而為大學生提供全方面服務。因此,將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背景,從發揮創新創業優勢、完善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雙師型”隊伍等多個方面,對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模式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
(一)發揮創新創業優勢
藝術設計類屬于綜合性學科,其中包含美學和技術等學科,該學科與人們的生活、文明有著密切關系。由于藝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特點,并且還和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當前數字化技術發展背景下,藝術設計產品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潮流之一。院校應當在教學中有效結合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發揮創新創業優勢,促使創新創業教育具備一定的獨特性,避免盲目跟風等現象,并且還將針對專業特點組織開展市場項目,比如私人定制、設計工作室或攝影工作室等,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5]
(二)積極開展實踐教學
首先,應當在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設計創新,不能出現模仿、相似等問題,并且教師在評價學生實踐作業時,應當秉承“突出設計理念和設計創新”;其次,在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視實踐過程指導,其中包含選題、方案構思及方案評價等環節,所有環節都需要教師嚴格把控;再次,教師給大學生組織開展的實踐教學課題,應當圍繞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理念。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變廢為寶”的課題訓練,讓大學生在訓練中有效創新傳統固有思維模式,深入探索和分析廢舊物品能被再次使用的途徑。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綠色設計理念;最后,借助于比賽的方式促進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在比賽中不斷開拓自身事業,進而鍛煉自身的設計能力與創新能力。
(三)完善教育課程體系
要想在院校中建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內容就是針對現有的教育課程體系實現創新與完善。[6]現如今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中包含金融、理財、投資以及商務等多方面知識點,該教學內容是學生必修和輔修的關鍵科目。除此之外,院校還應當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實現課程拓展與延伸,可以適當地組織開展一些非正式課程,邀請企業家或優秀創始人在校內舉辦座談會或講座,通過該方式傳授給學生創業的實踐經驗,并且還需要大范圍拓展創新創業計劃大賽與創業項目等,確保創新創業教育能夠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
(四)構建“雙師型”隊伍
“雙師型”隊伍建設作為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開展的關鍵,不僅需要在教學中實現技術和藝術的相結合、專家與教師相結合,還需要通過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雙師型”師資隊伍。除此之外,“雙師型”教師還要在具有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具備豐富的藝術設計專業知識。對于“雙師型”隊伍建設而言,應當盡可能以年輕教師為核心逐漸向外拓展,年輕教師可以積極參與到企業實踐中,并且要讓教師擔任企業的設計人員,從而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到社會生產項目設計中。行業、專業與教師的有效結合,能夠讓教師及時把設計行業的標準和藝術設計新動態傳達給學生,促使學生及時更新自身結構體系,確保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及工作崗位。[7]
五、結語
綜上所述,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為現代社會培養出創新創業型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界的使命。但是根據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發展現狀來看,在教學中存在對藝術設計類教學缺乏重視、藝術設計類學生自身重視不足等問題。因此,將基于創新創業發展背景,高度重視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通過發揮創新創業優勢、完善教育課程體系、構建“雙師型”隊伍等有效方法,給學生與教師搭建出可以創業的平臺,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琳.新時期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7(15):80.
[2]葉欣欣,王德寬,王曉亮.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培養模式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5):166-167.
[3]王昕兵.校企結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1):29-31.
[4]邢丹,常小飛,萬譜,等.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43-145.
[5]趙海鶴.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體系的思考和探析[J].數碼設計,2017(11):61-62.
[6]李娜娜.淺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文存閱刊,2017(19):179.
[7]歐陽素梅.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134-135.
作者單位: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