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屬于世界人口大國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越來越變得開放,我國非婚同居現象已是屢見不鮮。非婚同居屬于一個社會現象,但是我國是法治社會國家,在我國婚姻法以及2004年的《婚姻法解釋(二)》、個人財產法等法律中也有相關文字解釋,但都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所以,在我國學者的視野下,非婚同居這一社會現象具有強烈的研究價值。非婚同居因其普遍性在當代社會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因此,我們應該有更完善、更符合時代發展的法制體系來滿足社會的變化,并產生一定的約束力。
【關鍵詞】 非婚同居 社會現象 法律關系 法律保障
自古以來,我國很多地方一直都存在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在男女婚嫁上,有著十分重要的禮儀規矩。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新觀念漸漸的取代了封建思想,隨著開放式婚姻的流行和自由戀愛的觀念,現在的年輕人出現非婚同居的情況逐年增長,并且慢慢的已經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非婚同居日益普遍,但是在這樣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同樣產生了許多的問題,迫于傳統觀念的道德輿論,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就很容易處于劣勢一方。本文闡述了這一現象在我國的現狀,并且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關系。
一、非婚同居的構成要素
非婚同居這一現象在新一代的年輕人中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男女居住在一起,怎樣才能構成法律上的非婚同居關系,其構成的要素又有哪些呢,如下:
(一)自愿同居
很多年輕人建立戀愛關系后有了一定基礎會選擇同居在一起,進行婚前試婚。那么,構成非婚同居的第一要素就是男女雙方均達到了我國的成年要求,并且具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其次,雙方居住應出于自愿原則,自愿且持續生活,形成一個生活共同體。
(二)雙方均未有配偶
非婚同居的構成第二要素,便是男女居住雙方均是單身的情況,也就是說男女雙方無配偶。《婚姻法》中明確規定一夫一妻制,若居住雙方其中一方已經成婚,便不構成非婚同居,則屬于非法同居。
(三)生活關系公開
男女雙方自愿同居在一起,進行公開生活,并長期穩定的生活關系持續一年以上,就符合非婚同居的第三要素,生活關系的公開。
(四)男女雙方不屬于直系親屬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結婚男女雙方不屬于直系血親和三代旁系血親關系,也沒有法律不允許的禁婚情況,兩者居住在一起但未進行法定婚姻登記,便構成非婚同居關系。
二、 非婚同居現象的造成因素
雖然封建社會的思想殘留依舊存在,但我國的《婚姻法》明確的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也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倫理觀念的轉變,同居作為婚姻關系之外的一種兩性關系,在日常生活中已屢見不鮮。這些年,我國開放了二胎政策,更是加速了思想觀念的變化。經濟發展越發迅速,消費以及教育、科學發展的觀念不斷更新,很多人們的家庭概念相對以前降低了,更多傾向于事業和個人的發展,所以非婚同居在我國成為了一種常見的社會現象。另外,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離婚率也在不斷的上升。據統計,我國的婚姻離婚率在近年提升了6個百分點,以不斷上升的趨勢向前發展。現代人為了避免因對對方了解不夠深入而匆忙結婚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因此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婚前試婚,進行一段時間的同居生活。在現代社會,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三、我國關于非婚同居法律法規的構建
(一)個人關系
由于非婚同居在法律上不是婚姻關系,且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所以在很多方面同居雙方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亟待建立相關法律機制來規范非婚同居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首先應該對其男女雙方之間的同居義務進行合法的規定,這也是雙方應有的法制保障以及對雙方生活共同體應該履行的義務。未婚同居的雙方,需要一起維持長期穩定的生活關系,這是同居中男女雙方應該遵守的基本權益,也是擺正雙方關系的一個標準。
其次,在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男女雙方都應具備獨立的法律代表權力和法律代理權,這樣的一個規定,不僅僅對男女雙方的獨立權益有相對的保障,也對生活中的第三人有一個法制的保障。
(二)財產關系
非婚同居是現代化自由戀愛思想的產物,那么也意味著這是雙方的一個自由的決定,因此,男女雙方在日常的生活中,對于個人財產的處理應該是男女雙方都具有的權益。
1.采用獨立產權制度作為法定產權制度
未婚同居雙方的財產可以以婚姻法規定的財產所有權的形式確定,也可以以多種形式的所有權的結合確定。如果說沒有進行特別的說明和要求,雙方財產應該是各自所有獨立財產權。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說明,雙方財產應該按照婚姻法中的處理辦法,婚前財產屬于個人所有,保護非婚同居當事人的財產獨立。
2.債務分享
應根據債務的不同性質采取不同的規則。男女雙方用于雙方共同生活所產生的債務,則是需要共同償還。用于其他個人債務,則由個人償還。
3.遺傳的條件識別
我國現行民法和婚姻法規定,繼承權是在雙方有具有獨立的民事行為中進行的,但是在非婚同居中,男女雙方并未構成合法的婚姻關系,這種特殊的情況是不享受法律規定的繼承權。但是同居雙方的關系中,一方死亡以后,則對于另一方的合法權益保障是沒有優勢的,因此在法規中,應當對未婚雙方的繼承權做一個合理的規定。未婚同居的當事人若符合事實婚姻的相關規定,則應當享有與其他合法繼承人相同的繼承權。
(三)非婚同居當事人與子女的關系
《婚姻法》中有明確的條例規定,雙方未婚是不能夠產生下一代的,但是非婚同居中出現下一代的情況,應該享受與婚姻生子一樣的法律待遇,來保障男女雙方的合法權益。未婚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很容易確定,但是未婚爸爸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很難確定。作者認為,為了更好地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同時確保穩定的婚外同居,應當建立有利于未婚媽媽和子女的法律規定。
(四)非婚同居關系的解除
第一,非婚同居雖然缺乏形式要件,但如果任其解除,對于非婚同居中男女的生活持續性是并不穩定的。所以說,非婚關系的解除,應該是經過當地民政局的正常法律程序,來確認解除男女的未婚同居關系。如果向法院提出有關非婚同居關系的情況,法院應該合理合法的受理,并公正的處理。
第二,男女雙方的非婚同居關系處于穩定發展階段時,女方在妊娠期間的一年內都是不能夠解除關系的,并且一方在同居中支出相對較多的費用時,應該支持終止,并且恢復合理的支出需求。
第三,在解除同居關系時,應給予無過錯方適當的照顧。一方以試婚為借口誘騙另一方同居的,或者一方在同居過程中有過錯,最終導致同居關系終止的,法院在財產分配時應當適當考慮無過錯方。
非婚同居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產生的現代化思想,并且在當下社會中,它是有著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歷史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在法制保障這一環節,應該賦予男女雙方合理的法律權益和義務,并以當下的同居狀況為例,以立法的形式來調節財產和個人權利之間的未婚同居,形成和諧的同居關系。
結 論
我國是一個法制社會,時代在不斷發展,非婚同居這一社會現象,是我國歷史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不能禁止的。所以,應該有相對應的法律依據,以此對同居雙方有一個合法的保障,維持雙方的穩定生活,維護社會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大學生非婚同居問題研究[J]. 田雪梅. ?現代交際. 2019(03)
[2] 淺議我國非婚同居立法規制[J]. 彭李咪. ?法制博覽. 2019(09)
[3] 非婚同居與相關概念之分析[J]. 楊媛媛. ?法制博覽. 2019(13)
[4] 非婚同居伴侶中弱勢一方權益保護[J]. 劉蓓,王媛. ?法制博覽. 2019(17)
作者簡介:楊媛媛,女,漢族,四川蒼溪人,學歷:2016級在讀本科生,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研究方向:非婚同居的法律關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