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國際私法的發展歷史上,國際社會的學者們基于其所屬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需要,從不同的立場出發,提出各種各樣的國際私法學說,從而推動了國際私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關鍵詞】 國際私法 政府利益 沖突規范
國際私法作為一種上層建筑,是隨著國際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產生和發展而逐漸產生和發展的。自13、14世紀意大利著名法律注釋學家巴爾多魯創立“法則區別說”至19世紀末,國際私法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在這600年的動蕩歲月中,國際社會經歷了封建割據,經歷了自由資本經濟的發展和殖民經濟的開始和衰敗。
作為一門法律學科,國際私法學也經歷了產生一發展一停滯一再發展的曲折過程。在國際私法的發展歷史上,國際社會的學者們基于其所屬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需要,從不同的立場出發,提出各種各樣的國際私法學說,從而推動了國際私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例如,繼“法則區別說”之后,法國著名學者杜穆蘭提出了“當事人意思自治說”,主張在契約關系中,應該適用當事人自主選擇的習慣法;荷蘭人創立了“國際禮讓說”,該說把屬地主義的“禮讓說”和以立法權力的劃分為基礎的國際普遍主義學說結合起來研究法律沖突問題;德國法學家薩維尼建立了“法律關系本座說”以及英國法學家戴西倡導了“既得權說”,等等。歷史的事實表明,這些學說在國際私法的發展歷程中產生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
20世紀是一個極不平靜的世紀。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經歷了至少兩次大的經濟蕭條。戰爭和經濟危機反過來也促進了世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大發展,引起社會的大變革進而導致法學理論的變化。反對傳統法學,強調對法應采取“現實”態度的“現實主義法學派”在西方社會興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際私法學者們從現實主義法學對傳統國際私法學進行猛烈抨擊,創立新說,力圖對國際私法理論體系進行全面改革。其學說、理論之多,可謂國際私法發展史上任何時期都無法比擬。這些新的理論和學說對西方,乃至世界國際私法學和立法都產生了極為廣泛和深入的影響。政府利益分析說是20世紀最為激進的理論,由美國著名法學家布雷納德·柯里教授于上世紀50年代后期創立。按照這一理論,每個國家(州)的法律背后都隱含著這個國家(州)的政府利益,而這種利益是通過適用其法律來實現的。因此,沖突法的核心問題實際上就在于如何調和或解決不同國家(州)之間的利益沖突。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發生所謂沖突時,就必須了解和分析法律背后的政策和精神,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何國(州)利益應當讓位。
柯里的理論并不是他自己的主觀臆造,而是得益于美國的司法審判實踐。早在1935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審理的阿拉斯加帕克斯協會訴加利福尼亞工業事故委員會一案中,斯通法官運用了政府利益的概念,認為必須評估每一個法域的政府利益并依各自的利益的輕重來衡量判決。而在本案中,加州的利益大于阿拉斯加州的利益,因此判決最后適用了加州法律,而沒有適用侵權行為地——阿拉斯加州的法律。1939年,在太平洋雇傭保險公司訴工業事故委員會案的判決中,斯通法官又一次運用了政府利益分析方法解決法律適用問題。40年代中期,雖然有些學者對判決中體現的解決法律適用問題的新方法進行了評述,但是只有柯里教授站在理論的高度對它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并使之真正成為一套具有完整體系的理論。
柯里將法律沖突分為“虛假沖突”和“真實沖突”兩種,前者是指與案件有關的幾個國家(州)的法律雖然規定不同,但實際上只有一個國家(州)的法律在案件中存在利益的一種情況。此時就應適用具有利益的那個國家(州)的法律。后者,在柯里看來,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法律沖突,是指與案件有關的幾個國家(州)的法律的規定不同,同時也都存在利益的一種情況。對于這類沖突,法院應通過分析對其中一國(州)的政策和利益作更加審慎的解釋,以避免沖突發生;如果發現有關利益沖突無法避免,則應適用法院地法律;如果法院地對本案并無利益存在但兩國(州)存在無法避免的利益沖突,而法院根據正義原則又不能拒絕審理此案,那么,法院應適用法院地法。因為在他的觀念上,內國法優于外國法,“在正常的情況下,甚至在涉外案件中,應理所當然地要求法院適用法院地的實體法?!被谶@一思想,柯里對傳統的沖突規則深惡痛絕。他指出,我們一直期待著沖突法問題能依照從歐洲大陸移植過來的法典而得到解決,但這種法典根本不考慮法則和規則中所包含的政策,甚至不顧及相互沖突的法律的內容。因此應當將整個沖突法及其沖突規則一起全部予以拋棄。
柯里的理論一經產生即引起理論界的廣泛討論和司法、立法界的重視。在柯里思想基礎上,美國另兩位著名教授馮·梅倫和特勞特曼于1965年出版《多州法律問題》一書,提出“功用分析說”。兩位教授亦主張應探求政府利益或適用最具利益國(州)的法律,但反對柯里的給予法院地法優先適用的觀點,而主張當數國(州)對某一案件皆具有利益時,應基于多國(州)管轄權的考慮因素,尋找最適當的解決方法??吕锏恼娣治稣f所主張的法律選擇方法,擯棄傳統法律選擇方法,使法律的選擇更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又符合了統治階級的需要??吕锸堑摹罢娣治稣f”對美國的司法實踐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美國的各州法院甚至聯邦最高法院都曾采用利益分析的現代理論方法。沖突法主要是解決內外國或者內外州民商事法律發生沖突時,如何進行法律選擇的問題,而“政府利益分析學說”拋棄了傳統的“管轄權選擇”方法,提出了新的法律選擇方法,不再依賴規則,具有創新性。但是由于實踐中難于確定的政府利益,缺乏確定性,可預見性和一致性,且政府利益與當事人利益的沖突,違背法律沖突案件審理目的,偏頗不公,此理論也擴大了法院地法的適用范圍,因此也招致了許多學者的批評。
【參考文獻】
[1] 姜茹嬌、王嬌鶯,《論國際私法中法律選擇方法的價值追求一兼論最密切聯系原則的勃興與修正》,(比較法研究》,2002 年第3期
[2] 譚岳奇,《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一現代國際私法的價值轉換和發展取向思考》,《法制與社會發展》,1999 年第3期
[3] 宋曉,《論憲法對沖突法的限制》,《法學論壇》, 2002 年第5期
作者簡介:周若梅 ?1998年 ?女 ?漢族 ?江西省上饒 ? ?無 ? 高中 ? 江西師范大學 ? 法學 ? ?江西省3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