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欣 劉璇 連凱宇
【摘 要】 本文在接受美學理論指導下,以其期待視野、召喚結構、視野重構概念為基礎,探究《平“語”近人》英譯本翻譯策略及翻譯技巧。
【關鍵詞】 接受美學 翻譯策略 《平“語”近人》英譯本
1 引言
引經據典是習總書記講話的一大特色。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新局面,在一系列講話中,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經史典籍融匯貫通,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整理歸納了習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及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置辦了“百家講壇”系列節目《平“語”近人》,舉國之內引起劇烈反響。本文選取其部分經典選段并搜集其英譯版本,在接受美學的指導下,分析其翻譯策略及翻譯技巧,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海外傳播。
2 研究現狀
國內截至目前,在CNKI(中國知網)上可搜到關于接受美學與翻譯策略研究的文獻236篇,涵蓋典籍翻譯、兒童文學翻譯、旅游文化翻譯、譯者主體性研究等多個方面,但尚且沒有關于《平“語”近人》英譯本的研究。就國外現狀而言,目前Google學術上關于接受美學與翻譯策略的相關文獻有96,000篇,涵蓋譯者主體性研究、、女權視角、廣告翻譯文化差異等諸多方面,但對于《平“語”近人》英譯本的研究尚屬空白。
3 理論基礎
接受美學理論(Reception Aesthetic)是一種以康斯坦茨學派的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瑟爾(Wolfgang Iser)為代表人物的文學批評理論,以闡釋學與現象學為理論基礎,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該理論強調以讀者為中心,主張從作者與公眾相聯系的角度思考來實現作品的延續。20世紀70年代后期,接受美學在西方逐漸被引入翻譯研究領域,以姚斯和伊瑟爾為代表的接受美學研究者提出了“期待視野”、“召喚結構”、“視野重構”等概念,構成了接受美學的基本理論范圍,也為翻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是《平“語”近人》英譯本。《平“語”近人》特別節目于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9日每晚8: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定檔播出。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黨的創新理論不僅由此面向黨員干部、領導干部,更“飛入尋常百姓家”。對其英譯本的研究實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世界的對話,樹立有擔當的大國形象。
4.2 譯文文本選取
由于目前對《平“語”近人》英譯的相關研究尚屬空白,因此筆者搜集了一些認可度較高的網絡翻譯愛好者的譯文。對其進行針對性分析,探究其接受美學指導下的翻譯策略。
4.3 適用性分析
接受美學理論是一種文學批評理論,但其同樣適用于翻譯研究。接受美學強調走向讀者,發揮讀者的創造性,增強閱讀體驗感。譯文是對原作的再創作,需要譯者將原文視角轉述給譯作讀者,文學作品需要走向其讀者,譯作同樣需要走向其譯作讀者。接受美學的“期待視野”、“召喚結構”、“視野重構”概念對翻譯策略的選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符合接受美學理論要求的譯文方能實現譯作讀者與作品的視域融合,因此,接受美學適用于翻譯研究。
5 接受美學視閾下《平“語”近人》英譯本翻譯策略分析
5.1 期待視野
“期待視野”是姚斯提出的核心概念。所謂“期待視野”,是指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原先各種經驗、趣味、素養、理想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要求和欣賞水平,具體閱讀中表現為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1]讀者在接受一個作品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期待視野”將作品客觀化,實現與作品的交流。
為了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網絡翻譯愛好者采用了合句譯法。
例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譯文: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
譯者此處采用了合句譯法,將中文中的兩個句子連接成了邏輯性較強的一個句子,填補了中文意和而英文形和所造成的句式空白,更符合譯文讀者的閱讀習慣,更好地傳達了原文內容,迎合了讀者的期待視野。
5.2 召喚結構
“召喚結構”是伊瑟爾提出的核心概念。所謂“召喚結構”即喚醒讀者參與創作,促進讀者主動探尋作品意義。伊瑟爾認為,文本是一個開放性的結構,具有很多意義空白,而這些空白也造就了不確定性。作品的空白和不確定性存在調動讀者的潛力,為讀者提供參與空間,根據自身審美期待進行再加工、再創造。
在召喚結構概念的指導下,譯者采用了注釋法。
例2: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譯文:If you love him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the “Tao”, then you will hurt him.
(Tao, the natural force that unites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according to Taoism. Here refers to the right way to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