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臨云 楊學文
【摘 要】市場營銷,又稱作市場學,市場行銷或行銷學。從這些名稱我們可理解到市場營銷的“營”跟“銷”是掛鉤的,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可以說企業跟市場營銷有著巨大的關聯,一個企業把市場營銷運用的好,會創造無限的財富。可想而知,營銷系學生學好市場營銷學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們就應該把市場營銷學學好,學的透徹,學的精通。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覺自己沒有學到東西。筆者認為:感覺學不好,學不到真材實料,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學前不看教科書的目錄,不了解知識體系,不明白教材框架是什么,不做任何準備,糊里糊涂就跳入書海。本文就是針對這一現象,運用思維導圖,談談具體解決措施,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學習好專業課。
【關鍵詞】目錄;思維導圖
眾所周知,書的目錄就是引領讀者進入知識海洋的一扇大門,我們只有厘清目錄,才能真正進入書中,咀嚼知識,享受書中的精彩世界。現在很多書本的目錄都有章節介紹,并且每一章都有小節,可以說目錄已經粗略的把書本內容概括完了。但在實際生活當中,大部分人看書的時候不看目錄,急功近利,直接進入書中攝取知識,但學習一段時間后,就會進入迷茫狀態,失去了方向。筆者認為他們沒看目錄的原因是書本的目錄是一頁一頁的,只能看到一部分,看下一頁的時候又會忘記前面的目錄,無法進行對比,這樣會徒增煩惱。而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解決讀者的這種煩惱。思維導圖同樣是全面概括內容,相比傳統目錄,讀者更愿意看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讓讀者更好地學習。
與傳統目錄相比較,思維導圖有以下這些特點:首先,運用思維導圖更具簡化性。相信很多人都有留意到,薄的書籍的目錄占的頁數會少,讀者可以快速的瀏覽完,但要是幾十萬字的書籍,它的目錄相對來說很長,有些十來頁,甚至二十多頁。剛接觸的讀者看到如此多頁的目錄,還沒有進入正題,會讓讀者產生厭惡的感覺。而思維導圖卻不會,思維導圖它少則一頁,多則幾頁就把所有的內容概括完了,沒有給讀者帶來閱讀壓力。其次,運用思維導圖可以進行更具直觀的比較。學習完一個章節后,就要進入下一個章節。在預習或復習的時候,我們第一想要對比的就是大章節的題目,看看這一章與下一章有何區別。傳統目錄是介紹了大章節題目,然后在大章節下面列舉的幾個小節,然后再到下一個大章節題目。思維導圖的好處是兩個大章節題目可以貼近,省去看小節步驟,直接進行對比。這樣一來,可以節省讀者的精力成本,快速找出不同點。再者,運用思維導圖讓讀者可以更深刻,思維導圖它是彩色的,有背景圖,給讀者一種視覺沖擊,吸引讀者的目光。而且大章節分一種顏色,小節又分一種顏色,這樣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部分,減少看錯的幾率。另外,運用思維導圖的這些特點可以讓讀者對書籍產生閱讀興趣,并且能夠直觀的了解到書本的內容。
自學的時候,讀者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去學習書本,但固定的思維導圖并不是適用于任何人,所以還需要培養學生自己制造思維導圖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學生討論、總結制造思維導圖。
教師上課時引導學習的時候,對還不清楚章節重點是什么,課堂要講的重點是什么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要講的內容,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來回答,教師只作引路人。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得出答案。教師再去糾正學生的答案。正確的思路,給予肯定,錯誤的思路,幫助學生糾正過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清晰深刻的理解。與此同時,還可以舉行學生討論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幾個學生自愿組成小組進行討論,一個人面對問題,可能許久都想不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一個組想辦法的時候,大家一起出力,集思廣益,交談的越多,想的就越深,就可以碰撞產生思維的火花,這樣就很容易得出相關的答案,然后學生再一起總結,把這些知識整理出來。
制造思維導圖的方式各異,網上很多人制作的思維導圖,畫面寫的滿滿的,呈樹狀圖,密密麻麻,難以接受。有些思維導圖又過于簡單,內容概括不全面。所以思維導圖要根據自身情況,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制作,而不是直接抄襲別人的作品,這樣可以加深和理解學到的知識,復習的時候,一眼望過去就回憶起章節講了什么,思路清晰。讀者若是能把握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會更好的掌握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展,組織的教學方式與觀念也應當有所改進,就像市場營銷隨著社會的進步由生產觀念升級為消費者觀念,再進一步升級成社會觀念。組織教育者應追隨社會的腳步,采取更有效的教學工具,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把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實踐當中。思維導圖所達到的效果,絕大多數組織教育者表示認可。但在一些實踐中還是出現了小誤差,對此,筆者對這些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采用思維導圖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制定相關的思維導圖,如果教師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問題,沒有顧及到學生們的情況,應用這樣的思維導圖在課堂上,雖然滿足了教師的需要,如果學生們跟不上教師步伐,那么這個思維導圖教學也是失敗的,所以制作思維導圖的時候應從多方面去思考,顧及多方面內容,讓思維導圖的作用達到最大化。
教師在使用思維導圖給學生們授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框架,先從一個完整的框架開始教育學生,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大概的理解。然后講內容的時候要執行金字塔原則,避免從下到上講將解內容,因為傳統教學就是采取這種形式,就好比學生看書的時候,先看知識點,再回頭看大題目,很大程度會產生迷茫的感覺,所以要從上往下講。比如在講市場營銷學第四章-市場營銷策劃的時候,市場營銷策劃就是塔頂,接著講下一層:市場營銷策劃概述,現有業務組合策劃和新業務發展策劃,以此類推,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教師有條理的講解框架后,再細講內容,最后往金字塔頂回走,再概括一次。這樣的好處是學生們一開始就了解到要學什么,學后又可以概括出來。
綜上所述,傳統目錄對知識點概括全面,但思維導圖對讀者去閱讀更有優勢,現在很多輔助資料都是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它的確幫助我們更好的去學習。所以如果教材能夠加入思維導圖,我相信學習者將會更能理解書本的知識結構,輕松的學到有用的東西,加深記憶并用所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社會達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謝曉麗.《高中生對英語課堂教師糾錯的調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4
[2]朱義祥.《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提問藝術》[J].《讀寫算·教研版》.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