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疆維吾爾醫藥是中華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維吾爾醫藥產業發展具有鮮明的地方性特征,本文基于民族藥產業鏈視角分析維吾爾醫藥產業構成,并對進一步提升維吾爾醫藥產業發展水平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維藥 維藥產業 產業鏈
一、新疆維藥產業發展
新疆維吾爾醫藥是中華民族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5月23日,維吾爾醫藥(維藥傳統炮制技藝、木尼孜其·木斯力湯藥制作技藝、食物療法、庫西臺法)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14年11月11日,維吾爾醫藥(沙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新疆維藥是傳統的醫藥產業代表,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維藥是傳統醫學中民族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維藥基礎理論的形成,距今有約2500多年的發展歷史。早在公元前4世紀,維吾爾族人就認為‘火,氣,水,土四大物質是構成自然界乃至宇宙的物質基礎”[1]傳統維藥對治療,皮膚病白癜風,牛皮癬,心腦血管病有獨特的療效。
新疆維藥產業具有地方性特征,其發展空間有余。維藥作為六大民族藥之一,傳承中華民族醫藥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新疆維藥產業化發展起步晚,共有民族藥生產企業12家,有維藥批準文號55個(45個品種),有9個維藥品種維藥品種列入醫保目錄。新疆共有民族醫療機構48家,制劑室21個,維藥制劑品種1558個。國家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實驗機構1個,維吾爾醫藥大專院校兩所。新疆三級甲等民族醫醫院有三所:和田地區維吾爾醫醫院、喀什地區維吾爾醫醫院、新疆維吾爾醫醫院。
從十二五開始,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醫療需求不斷刺激中,新疆民族醫藥才有緩慢發展,維藥產業初步形成,醫療機構逐步規范。維藥企業承包大量藥材基地種植藥材,常見維藥藥材有:玫瑰花,黑種草籽,茴香,斑鳩菊,一支蒿等。用藥材依據傳統炮制方法制成的制劑再到成藥產品,是維藥產業化發展第一步。在新疆維藥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中,最具代性的維藥產品有:祖卡木顆粒,復方一枝蒿,玫瑰花口服液等熱銷產品,但民族藥產業化發展僅僅依靠這幾種代表性產品遠遠不足。此外新疆維藥與其他民族藥(如:苗藥,蒙藥,藏藥)的產業發展還有很大差距。
二、 新疆維藥產業鏈構成
(一)上游產業
維藥的常用藥材來自于當地,有玫瑰花,黑種草籽,茴香,斑鳩菊,一支蒿等。如常用藥材玫瑰花,產于于田縣,維醫藥在祖國傳統醫學寶庫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文獻資料記載的 1000 多種植物、動物、礦物藥材中,常用 450 余種,維藥的發展,也離不開藥材。”[2]維吾爾族人依靠地道藥材,根據傳統配方,制成制劑,驗方,治療病當地多發病、常見病。其次,維吾爾族人依靠地道藥材用于日常生活,制成藥茶調節身體。再次,采集藥材的人多是當地維吾爾族人,在藥材市場上出售,獲得利潤以謀生。如和田地區藥材市場,是原始維藥地道藥材產地,出售藥材者一般是當地維吾爾族百姓。
(二)中游產業
1.產品研發
維藥臨床中, 防病治病主要是以方劑為主, 這是維醫理論精髓所在, 同時是辯證論治的靈魂。[3]維藥研發依靠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所和兩所維吾爾醫藥大專院校,研發基礎比較薄弱。關于質量標準,目前國家民族藥的標準約1200種,其中制劑856(藏藥318種、蒙藥177種、苗藥274種、維吾爾藥87種),在87種維吾爾藥制劑中有394制劑處方中,無質量標準的藥材67種,有制劑批準文號的不到11%。國家批準的200多種非處方民族藥,維吾爾藥品種只有30種,嚴重影響了民族藥的產業化發展。
2.知識產權
維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據統計,新疆在1999年上部頒標準的87個維藥未能采取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行政保護,有15個維藥經典品種被區外9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仿制,在新疆現有的維藥品種中,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的不到20%,典型的是百塔夏塔熱片被近30家企業仿制,阿娜爾婦潔露被26家企業仿制,由此可以見維藥被重復仿制和同質化的嚴重程度。反觀貴州省的154個民族藥品種有2/3申請了專利保護;藏藥打入市場的幾十個品種中,大部分申請了中藥品種保護。大量仿制藥品進入市場,威脅維藥產業的發展。
3.生產單位
(1)企業
傳承維藥,發展維藥產業化,離不開維吾爾醫藥企業的發展。“維藥企業是維藥部門創新系統中的主要創新主體,維藥生產企業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 決定了維藥整體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是維藥產業轉型的主要推動者。”[4] 隨著維吾爾醫藥產業的不斷發展,許多新疆醫藥企業開始逐步將維藥研發和生產作為主要發展方向,具有代表性的維藥企業有新疆維吾爾藥業、新疆奇康哈博藥業以及新疆銀朵蘭藥業等。這些企業業務從維藥生產和銷售逐步拓展到維藥研發和維藥材種植等整個產業鏈。目前新疆已創辦了維醫醫院、在西醫醫院內開設維醫科、創立了新疆維醫專科學校和新疆維醫研究所;維吾爾藥業有限公司等家15企業通過GMP藥品認證,取得國藥準字批準文號的維吾爾藥品共有48個。其中新疆維吾爾藥業是致力于發展和傳承維藥的代表性企業。維藥企業主要生產國準字藥,僅有20個品種,如玫瑰花糖膏(國藥準字Z65020170)。
(2)醫院
維吾爾醫醫院是傳承維藥發展的核心部門。全疆已取得制劑許可的民族醫療機構制劑室共計21家,已獲批準的制劑品種達1558個,并允許民族藥制劑在全疆范圍內調劑使用。新疆維吾爾醫院90%以上用藥全靠醫院制劑。一是維吾爾醫院服務于患者治療各種疑難疾病,特別是疑難雜癥,地方病和多發病,像白癜風,心血管疾病等;二是病患就醫后需要制劑輔助,維藥制劑是支撐維吾爾醫院發展的關鍵;三是患者在進行特色療法后,也需要醫藥制劑輔助外用或內服;四在維吾爾醫院就醫患者以當地的維吾爾族患者為主,大多數少數民族患者信賴民族醫治療。此外,醫院不僅是就醫的場所也是傳播維藥文化的機構,如成列地方藥材以供觀賞、免費義診等。
4.產品
(1)醫院制劑
維藥制劑中具有代表性制劑有消炎木尼孜其顆粒(新藥制字M20030130),用于調節人體內分泌,玫瑰花花油(新藥制字20041602),用于消炎止痛,皮炎等。這些制劑都用當地玫瑰花,黑種草籽,小茴香,菊苣子等地道藥材制成。制劑在治療當地多發疾病(風濕病、白癜風、心腦血管病等)獨具優勢。如維吾爾藥成藥中消白軟膏(國藥準字Z20026383)治療白癜風療效顯著,受到各地患者一致好評。但維藥制劑市場也具有地方性特征。首先,制劑是為滿足臨床用藥需要才生產并銷售給患者。其次,制劑只能限于醫院內部使用,除非經過藥監局批準才能調劑給別的醫院(中下游產業間分散)。再次,新疆維藥制劑僅限于新疆省內醫院間的調劑使用,如和田地區維吾爾醫院調劑給阿克蘇地區維吾爾醫院,且調劑手續需要層層審批才能許可(中游產業內部聯系不緊密)。最后,制劑作為各族患者特需商品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2)國準字號藥
國準字號藥經過國家藥監部門批準能面向市場出售的非處方藥(OTC)類。一般國準字號藥都是療效好,口碑好的常用維藥制劑。如玫瑰花口服液,祖卡木顆粒等。經統計,有國家批準文號的維藥數量有55個(45個品種),9個維藥品種維藥品種列入國家醫保目錄。全國中藥國準字號藥有20000萬多個品種,而維藥僅僅只有55個品種,只有國藥可以面向全國各地乃至世界銷售,由此可見維藥發展空間很大。但維藥在面向市場時產品同質化嚴重,存在大量同品種不同廠家,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如新疆維藥有限公司、新疆銀朵蘭有限公司同時生產祖卡木顆粒(規格:每袋12克裝),以及哈爾濱美君藥業生產的同規格(每袋裝12g)。還存在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成藥,奇康哈博維藥的祖卡木顆粒(每袋裝6g)。大量的同品種產品,充斥市場,形成下游企業間相互競爭,不利于企業間展開分工。此外維藥與其他民族藥(藏藥,蒙藥,苗藥)相比發展也較為落后,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
(三)下游產業
由于醫藥企業產品流動方式的特殊性,購買方式主要通過醫院、藥店和政府招標采購。以新疆維吾爾藥業有限公司為例,新疆維藥擁有20個產品,祖卡木顆粒和復方木尼孜其顆粒是新疆維吾爾藥業的拳頭產品。可上市的OTC藥品購買方多為藥店或醫院,但新疆維藥上市企業僅有15家,完全依靠45個可上市品種,市場規模較窄,不利于提高市場集中度。醫院制劑除了供應維吾爾醫院內部使用,還存在調劑使用的情況。一般不符合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GPP)、不達標的民族醫院制劑室,不具備生產制劑的能力制劑室有調劑的需求。如阿克蘇地區鄉鎮衛生室調劑使用和田地區維吾爾醫院的制劑,限于新疆省內調劑,維藥調劑市場也較為狹窄。在對外貿易領域,維藥市場面向于中亞地區的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展開銷路。從產業鏈視角分析得出維藥產業上、中、下游間產業鏈范圍窄,產業間聯系不緊密,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
三、基于民族藥產業鏈視角對新疆維藥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將維藥制劑發展成為國準字成藥
維藥產業化發展特點表現為產業規模小、產品結構單一、市場集中度低。維藥制劑不像國準字號藥,是(OTC)非處方藥可以在區外市場銷售,制劑僅限于本醫療機構使用,且制劑的市場受到國家和地方食藥品監督局的管理,一般不能向省外市場調劑。制劑只有上升申報為國準字號藥才能向區外市場銷售,才能突破維藥產業發展的瓶頸。對于制劑,新疆維藥制劑具有1000多種,如果把部分療效好制劑上升成為國藥,并納入醫保目錄中,將加強維藥中游產業間的聯系,有助于下游產業市場拓展。此外發展維藥不僅傳承維藥文化,促進維藥產業化發展,更能帶動新疆經濟整體提升。
(二)利用地緣優勢突破地方性市場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到中指出“市場過小,那么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因為分工受到市場范圍的限制,不能形成分工,就無法形成專業化生產,“人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的剩余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余部分。”[5]維藥產業發展囿于地方性市場,不開拓區外市場,將難以形成專業化分工,將阻礙其今后發展。因此,維藥發展應先面向國內市場,如新疆維藥集團和湖北人福公司合作;維藥與其他省區發展較好的民族藥企業合作,如青海的金訶藏藥,久美藏藥等知名企業。新疆邊境地區跨界民族總占邊境地區總人口的68%,利用地緣優勢積極開展與中亞及俄羅斯的經貿往來,發揮市場競爭力。新疆是中國向西發展的突破口,周邊國家市場開拓潛力巨大。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土耳其等中亞國家與維吾爾族文化、習俗、宗教的相似相溶性,維藥面向這些國家出口銷售,市場前景廣闊。此外,利用一帶一路的地緣優勢將區內、區外兩個市場結合將有助于突破地方性市場。
(三) 政府提供政策資金支持
維藥的發展,尤其是要真正實現產業化,需要政府、維藥研究機構和維藥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只有將這幾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促進維藥的跨越式發展。其次,維藥市場發展落后原因表現為,維藥醫藥人才缺乏,特別是創新和研發人員。不僅要加大維藥專業人才的培養,而且要引進相關專業的人才,為維醫藥研究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實現維藥產業專業化發展。最后,政府以及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加強藥品管理,減少仿制藥品生產,鼓勵新藥研發,進一步延長產業價值鏈。
【參考文獻】
[1] 阿布都卡地爾,阿布都瓦依提.論挖掘、收集和整理維吾爾醫藥古籍文獻明確鑒定的幾點問題[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6(04):64.
[2] 劉永剛,木艾塔爾·努爾麥麥提,阿曼古麗,趙娜,木葉賽爾·吐爾遜,楊小林.維藥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4,16(01):87.
[3] 排爾曼江·伊斯拉提,句熱提·土爾遜,吐泥沙汗·買提卡斯木.維吾爾醫藥的研發和藥理學研究思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19):96.
[4] 馬志橋,楊檸,胡豪,王一濤,阿爾帕提·沙迪克.知識基礎轉移與傳統產業轉型:以新疆維吾爾醫藥產業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31(02):146.
[5] (英)亞當·斯密著;郭大力,王亞楠譯.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72:16.
作者簡介:成瑞雪(1995-),女,漢族,新疆博樂人,碩士研究生,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專業: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史。
基金項目: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項目資助
項目編號:SSZZKY-201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