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炎
【摘 要】特許經營已經成為21世紀最有潛力的商業模式,是推動中國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在產權經濟學和企業經營管理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各類特許經營企業快速發展,急需大量具備特許經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人才。但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無論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還是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均與市場需求匹配度不高,存在兩張皮的現象,本文筆者從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特許經營實務》著手進行改革,努力嘗試授課內容與考試內容僅僅貼合企業要求與市場實際。
【關鍵詞】崗位核心能力;特許經營;創新
《特許經營實務》是我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努力做好該門課程的課程改革對于優化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提高學生的核心職業技能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特許經營實務》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合適的教材和案例
目前市面上《特許經營實務》的教材沒有傳統類課程那么多選擇,而且,這些教材的內容都大同小異,以理論為主,缺乏能與特許經營行業(企業)的實際運作案例。枯燥的理論內容缺乏生動案例的支撐導致這門課程的授課難度比較大。
(二)重商超零售,業態選擇單一
因受現在教材的影響,理論授課內容設計中大都普遍采取商超這種零售業態,校企合作、訂單班等實訓項目的設計也都是選擇沃爾瑪、天虹、家樂福、華潤萬家等這樣的大型零售企業。但是截止至2019年7月31日,在商業特許經營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備案并公告的企業總數量為4859家。按行業統計,零售業1530家,餐飲業1777家,居民服務業418家,教育培訓業265家,住宿業104家,中介服務業129家,其他商業服務業631家。這些行業都快速發展、潛力巨大。而且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傳統的課程設計以商超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于為這些新興行業輸送大量人才明顯不利。
(三)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目前所有的教材在內容的編寫上都有明顯的滯后性,與特許經營企業與行業的快速發展存在非常明顯的時間差。而且目前市面上的這些教材都是以特許人的視角出發,主要以培養特許人為目的。但是目前學生缺乏雄厚的知識積累與經營經驗積累,他們暫時不具備成為特許人的實力,這導致學生上課缺乏學習熱情。同時,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僅需要大量的特許人,但也需要更多的受許人。目前這部分的內容還沒有引起重視。
(四)教學方式與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相脫節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方式絕大部分是采用老師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實訓項目中,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同時,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很少有機會愿意深度參與校企合作與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非常不利。
(五)考核方式以綜合性考試為主
目前絕大部分的課程采取傳統試卷考試的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主要關注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這種考核模式不適應特許經營實務這門的特質,完全忽略了基于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等內容的考核,這些不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實踐工作中,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就業難度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特許經營實務》課程改革
在進行了充分地市場調研并深入了解特許經營行業與特許經營企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結合職業崗位對職業能力需求的實際情況,貫徹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許經營管理崗位標準,結合我校學生工商管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對特許進行課程改革著重進行以下改革:
(一)重新課程設計與開發
課程改革應采取適應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綜合技能型應用人才,在理論教學設計上特許經營課程應讓學生掌握“特許經營可行性分析、特許經營項目評估、特許總部管理體系建設、遴選受許人”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制定特許經營合同和手冊,制定特許經營企業總體發展規劃、設計特許權組合要素、運營與建設分店,總部運營管理系統、推廣特許經營體系及加盟,勝任特許經營企業一線經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在實踐實訓教學內容方面按照學生未來的畢業去向(就業與自己創業)選擇,結合特許經營行業與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設計成2條主線,一條是以特許人為主線(其主要內容是:根據企業發展特許經營需要分別按流程構建特許經營體系)和以受許人為主線(其主要內容是:根據個人創業需要分步驟按流程進行加盟)。努力將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目標調整優化成既能滿足企業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又能適應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目標。
(二)融入創業教育
因為特許經營實務課程的先天優勢,加盟創業成為特許經營實務課程與創業教育緊密結合的有機載體。在現代國家大力提倡創業,并且創業也已經成為了學生畢業之后的一個重要就業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資源和實訓條件將創業教育貫穿整個特許經營實務課程中,培養學生具備跨學科駕馭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適時地融入創業理念,增加創業元素,努力培養學生基于特許經營專業知識的創業素養。
(三)采取PBL教學法
為適應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及適應特許經營行業(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采取PBL教學法,所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教學法,是指基于現實生活,以學生在中心,重點把學生放在復雜且有意義的真實企業運作情景中,培養學生能從挖掘企業運作情景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點,能有效用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復雜問題,進而訓練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進行考試改革
(1)職業素養考核:該項內容主要考核學生上課過程出勤情況、課堂互動及SOC完成情況等,其細化考核指標主要有:上課是否出席、聽課狀態、課堂互動情況、小組成員互動、職業道德等。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60%。
(2)期末考試改革:根據學院期末考試要求該門課程申請考試改革,要求學生按照考試方案提交考核方案,其細化考核指標有:主要理論知識內容展示、實訓項目完成情況、項目匯報展示狀態等。該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40%。
【參考文獻】
[1]蔡維睿.基于PBL教學法的《特許經營實務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文化視野.
[2]臧慶玉,基于“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特許經營實務”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和實踐 [J],科技世界:20-41.
[3]張小桃,《<特許經營實務>課程建設實踐教學設計》現代商貿工業201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