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廣西醫科大學體育部,廣西 南寧 530022)
近年來,老年人患糖尿病的概率逐漸升高,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展了有關的健康教育主體活動,各種預防和治療手段也逐漸被人們熟知。其中,運動作為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3〕。研究表明,糖尿病會使血管內皮功能出現損傷,導致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多〔4,5〕。一旦血管內皮細胞受到外部刺激,白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會導致炎癥的發生〔6~8〕。因此,血清可溶性ICAM(sICAM)-1作為一種血管內皮黏附功能的標志,研究長期健身運動對其影響具有重要意義〔9,10〕。本文研究長期健身運動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的影響,為老年糖尿病患者預防血管內皮功能損傷提供重要依據。
1.1臨床材料 選擇南寧市第一人民醫院與南寧市江濱醫院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36例,隨機將其劃分成長期運動組與對照組,每組39例,所有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長期運動組和對照組受試者各年齡、病程、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長期運動組和對照組基本情況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受試者在實驗期間不進行任何運動。長期運動組受試者進行健身運動6個月,詳細運動過程如下:每周進行4次運動鍛煉,每次運動60 min,前5 min進行熱身運動,6~15 min進行快走運動,16~20 min休息,21~30 min進行快跑運動,31~35 min休息,36~45 min進行快走運動,46~50 min休息,51~60 min進行快跑運動。在進行長期健身運動時堅持安全第一、量力而行的原則,如果受試者出現心慌、呼吸困難等現象需即可停止運動。
1.3指標測試及方法 體重測試方法:在對體重進行測試前,需完成超聲波身高體重儀(HGM-16型)的校正,使其測量誤差低于0.1 kg。將HGM-16型身高體重儀置于地面,令受試者站在儀器中央,儀器將自動顯示受試者體重,為了不受到飲食與排汗量的影響,通常在上午10∶00左右對受試者體重進行測定。身高測量方法:令受試者以立正的姿勢站在HGM-16型身高體重儀中央,雙目平視前方,儀器將自動顯示受試者身高。計算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2。體脂百分比(FAT%)、腰圍(W)與臀圍(H)、腰臀比(WHR)數據由研究人員進行采集。血液的各項指標采集方式:在上午6點且受試者空腹的情況下采集2 ml靜脈血,保存至-20℃的冰箱中待用。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測試方法:通過羅氏專用 COBAS INTEGRA試劑盒對上述指標進行測試。動脈粥樣硬化指數(AI):=血TC-HDL-C/HDL-C。血清sICAM-1通過雙抗體夾心法進行測試。收縮壓(SBP)/舒張壓(DBP)通過YXY-60全自動血壓儀進行測試。肺活量通過杭州金邁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肺活量測試儀進行測試,握力通過萬慶電子握力計進行測試,坐位體前屈通過型號是MK-090的測試儀進行測試,靜息心率通過智能手環進行測試。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 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實驗前后形態學指標比較 實驗前兩組形態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后對照組形態學指標與實驗前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長期運動組BMI、W、H、WHR明顯降低(P<0.05,P<0.01),且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P<0.01),體重、FAT%兩組實驗前后未見明顯變化(P>0.05),見表2。
2.2實驗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對照組血脂水平實驗前后無顯著差異(P>0.05);長期運動組TC、LDL-C、HDL-C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TG實驗后與實驗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后長期運動組TC、TG、HDL-C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LDL-C與對照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表2 兩組實驗前后形態學指標比較
與本組實驗前比較:1)P<0.05,2)P<0.01;與對照組實驗后比較:3)P<0.05,4)P<0.01,下表同

表3 兩組運動前后血脂、AI及sICAM-1比較
2.3實驗前后AI及sICAM-1比較 對照組AI及sICAM-1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后長期運動組AI與實驗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sICAM-1與實驗前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后長期運動組AI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sICAM-1與對照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
2.4實驗前后FPG比較 對照組FPG在實驗前后沒有呈現出較明顯變化〔(8.23±2.81)mmol/L vs (6.15±1.63)mmol/L,P>0.05〕;長期運動組FPG在實驗前后呈現出很明顯、直觀的變化〔(8.19±2.17)mmol/L vs (6.92±1.29) mmol/L,P<0.01〕;實驗后長期運動組FPG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變化(P<0.05)。
2.5實驗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對照組SBP、DBP在實驗前后沒有發生明顯變化(P>0.05);長期運動組DBP在實驗后產生了與實驗前相比較為明顯的變化(P<0.05),SBP在實驗后與實驗前存在明顯差異(P<0.01);實驗后長期運動組DBP與對照組相比較有較明顯的變化(P<0.05),SBP與對照組相比較有很明顯、直觀的變化(P<0.01)。見表4。

表4 實驗前后兩組血壓比較
2.6實驗前后體質指標及靜息心率比較 對照組受試者各項體質指標和靜息心率在實驗前后并沒有很大的變化(P>0.05);長期運動組握力、坐位體前屈、靜息心率在實驗前后呈現了明顯的變化(P<0.05),肺活量也在實驗前后呈現了明顯的變化(P<0.01);實驗后長期運動組受試者握力、坐位體前屈、靜息心率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肺活量與對照組相比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5。

表5 實驗前后兩組受試者體質指標及靜息心率比較
本研究表明長期堅持健身運動可以促進人體內脂肪的消耗,有助于人體肌肉組織增加對游離脂肪酸的攝用量,并吸取血液中多余的糖分,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復。長期健身運動能夠促進脂蛋白酶的合成,同時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提高血脂代謝速度,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當血管內皮細胞受到炎癥因子刺激時,血清sICAM-1的表達將大大增加。因此,可將血清sICAM-1看作炎癥的標志物,其和一些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發存在一定的關系,如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等,這些病的發病過程可能會受到血清sICAM-1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AI的數值越大,就代表動脈硬化的情況越嚴重,因動脈硬化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可能性就越大。本研究發現,進行長期健身運動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與AI均顯著降低,長期健身運動降低了炎癥因子的濃度,使得黏附分子的表達減少,說明長期健身運動能夠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與血管黏附功能。
FPG濃度水平是判斷是否有糖尿病的關鍵依據,本研究發現,進行長期健身運動后,老年糖尿病患者FPG濃度明顯降低,說明長期健身運動能夠對糖尿病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影響。SBP、DBP水平增加是高血壓的體現,老年糖尿病患者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動脈內膜損傷,同時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帶來負面影響。本研究發現實驗前老年糖尿病患者SBP、DBP雖然處于正常范圍內,但屬于臨界值,而進行長期健身運動后,糖尿病患者SBP、DBP均降低至正常范圍。
體質是人體各器官功能在運動過程中的綜合反映,本研究發現長期健身運動能夠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肺活量、握力、坐位體前屈顯著增加,靜息心率明顯減少,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呼吸、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統等功能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說明長期健身運動有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