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括號里的職教:技工教育概念起源與發展

2019-12-10 05:50:16李興軍
職教論壇 2019年10期
關鍵詞:教育

□李興軍

筆者通過“晚晴和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833-1949)”“民國圖書數據庫”和中國知網(CNKI)等數據庫,同時參考“中國技工教育150 周年紀念展”等史料文獻,緊扣“技工”“技師”“技工學校”“技工訓練”“技工教育”等概念,梳理其起源和發展脈絡,以期促進技工教育基礎研究。

一、“技工”與“技師”的起源定型

(一)“技”與“工”的古典含義

技,“手”與“支”聯合起來表示“一種維持生活的手藝,它像人的四肢可以支撐本體那樣支撐人的生活”。本義是人賴以謀生的手藝。《說文》 巧也。《禮·王制》作奇技,奇器以疑眾。《前漢·藝文志》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

工,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規矩”,即持有工具。本義:工匠的曲尺。《韻會》匠也。《禮·曲禮》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周禮·冬官考工記》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

在古代漢語中,技與工很少連用,技有技藝、技巧、技術的含義,工有工具、工匠、擅長的意思。有研究指出,“技工”在我國的典籍中稱為“百工”。我國早期的百工教育,就是技工教育的初始[1]。經查,古典文獻中第一次連用“技工”一詞的是南宋詩人劉克莊(1187~1269),其《方巖尹主課漁溪》詩曰:“君于場屋①素稱雄,非止原夫一技工。貫虱心②推白社族,執牛耳③屬紫薇公。烏衣子弟④如康樂⑤,絳帳先生⑥得馬融。看得龍飛第一榜⑦,聯翩奏賦冠南宮。”

(二)“技工”一詞的傳入與引用

沈葆楨在福建馬尾船政學堂藝圃所培養 “藝徒”被不少研究類比為“技工”,細查發現,這些“藝徒”的老師為“洋員”“洋教員”,招考“藝童”有食無薪,優秀者留下為“藝徒”有食有薪,畢業發展可由“小匠”至“匠人”再到“匠首”,大部分從事艦船維修的船身、船機、木匠、鐵匠等工種。張之洞在湖北創辦“工藝學堂”培養學生分為“工師”“匠首”“匠目”[2],可以推測,“技工”是近代海軍發展的產物,但其范圍不僅限于“藝徒”“匠人”,還包括電報等領域的工人,有高級“技術工匠”的含義。

1896年9月2日,李鴻章在美國紐約接受《紐約時報》采訪,美國記者問:“美國資本在清國投資有什么出路嗎? ”李鴻章答:“清國政府非常高興地歡迎任何資本到我國投資……我們歡迎你們來華投資,資金和技工由你們提供。但是,對于鐵路、電訊等事物,要由我們自己控制。”[3]

1914年1月14日,民國政府參謀部登載《航空學校畢業學員技工待遇條例》。《條例》共有“第一章學員”“第二章學習技工”“附則”三部分共12 條。第一章分為任用、獎勵、召集、撫恤等四節。第二章分為任用及獎勵、服務年限兩節,此為民國第一次出現“技工”的文獻[4]。

1916年,奉天師范學校王卓然發表中英文對照小文章《技工與水手》(the Artisan and the Sailor)[5]。可見,水手還算不上技工,技工是比水手更有技術含量的人。

經查,技工(artisan)一詞的本義源自拉丁語中一種被稱為“ars”的體力勞動,意為把某種東西“聚攏、捏合和進行塑形”(to put together,join,or fit),后來隨著勞動形式的逐漸豐富才演變為“技能、技巧、技藝”(art)的意思;而“artisan”作為一門特定的職業和特定的社會階層,即工匠、手藝人的意思是通過16世紀法語“aitisan”和意大利語“aitigiano”的含義才確定下來的,并于17世紀早期開始廣泛使用起來。

可見,由于西方“船堅炮利”,“技工”一詞伴隨大清南洋和北洋水師建設傳入中國,并在航空領域率先登場,成為稀缺人才。“技工”的源頭與常說的“skilled personnel”“technical talents” 有所不同,不是簡單的以操作性為主工作者的統稱,而是高技術、懂機械、常動手人員的代稱。

(三)“技工”含義的明晰

1921年,《江西省農會叢刊》發布《江西農事試驗場技工服務規則》。1922年,航空署令第154 號公布《修正技工工資等級規則》。1924年,大總統簽發國務總理附署,為積勞病故的航空學校技工班長曹玉棟給予一次恤金,隨后類似撫恤多見于公文。1925年,航空學校教官曹明志飛行事故身亡,飛機螺旋槳擊亡技工張開文,登報同開追悼會,該技工“由上海兵工廠出身……投效航空工廠,技術頗稱精巧”[6],此技工多類似于如今航空維修與地勤。1927年,浙江省建設廳分別命令雷男、張福仁、龔式農等審查考核蠶種制造廠、林場、農事試驗場等成效[7]。至此,“技工”已泛為“技術工人”的代稱,涵蓋多個領域。

1928年12月31日,交通部令第276 號發布《技工章程》,全文共63 條,分為“總則、錄用、薪給、考核、獎勵、懲戒、告假、川資、恤養”等9 章,標志著“技工”作為正式應用詞匯流傳于國家管理體系中。《技工章程》第二條規定“凡從事于交通部電政機關機械或線路之工作者稱為技工。”《技工章程說明書》特意指出,“名稱:舊章向稱工匠,新章則改為技工,機匠改稱機工,并另加工頭一項。”“范圍:從前電報局及電話局工匠,各自專章今統一名稱及待遇,起見合并規定。”[8]隨后,該章程多次修訂,成為民國管理技工的重要規章制度。

1931年,《鐵路月刊:津浦線》登載路界紀聞“國外方面:倫敦機車師技工協會舉行論文競賽”,介紹了倫敦競賽金銀獎的情況。同年,《玲瓏》雜志登載圖片新聞:“長沙孤女院所設之理發所,技工俱選孤女充任為湘省之創舉”。

1932年9月,《海軍部訓令》(第5739 號):頒發派駐寧海服務之海軍航空處機械士及技工士臂章式樣,要求在艦佩戴。機械士以“螺旋槳+翅膀”為主,技工士以“扳手+翅膀”為主,上中下士分別以民國黨徽、雙星、單星標識[9]。這種分類、分層、分等的做法確實罕見,實為技工研究歷史的重要史料。

根據有關軍事文獻研究,民國軍用技術人員之任用,與文職比照:簡任職同中將[10](簡任1-2 級技監),同少將(簡任3-5 級技監,簡任3-5 級技正),同上校(簡任6-8 級技正);薦任同中校(薦任1-6級技正,薦任1-6 級技士),同少校(薦,7-12 級技士);委任職同上尉(委任1-4 級技佐,委任1-4 技士),同中尉(委任5-8 級技佐),同少尉(委任9-12級技副),同準尉(委任13-16 級技副)。

1936年1月,河南省政府公報登載《河南省技工民工恤金章程》,旨在優待技工民工,特別指出“本章程所稱技工,指從事于電話、長途汽車、公路隊、農場水利、豎井、河防、地址調查、農工器具制造等工務之一者而言。所稱民工,指從事于公路水利及其他微工辦理之工務而言。”[11]可見,技工乃大工、技術工頭之意,民工乃小工、微工、助理之意,類似當下技工與普工的關系。該章程也是技工保障的專門政策文件,其撫恤比民工優厚一等,說明技工的珍貴。

1939年4月,法規《修正協助內遷各廠招募技工暫行辦法》頒布,1939年9月,法規《汽車技工管理規則》頒布,“第四條技工分為工匠、副匠、藝徒三級。”“第六條技工依據所習之工作各分為左列十種:裝配匠、銅匠、鐵匠、木匠、電氣匠、漆匠、輪胎匠、車鉗匠、縫匠、潤油工。”同年,黃漢瑞在《論戰時技工管理》中指出“技工是指有手藝的,或熟練工人而言。……本來技工的數量已有限,能安全退入后方又不多,于是自然的演成技工荒。”

抗戰期間,逃亡大后方的大部分是官員、學者、手工業者、實業部門,真正逃亡的農民是很少的。實業需要技工,所以技工作為戰略資源,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此間,學者也關注到技工的重大意義。文獻主要有:《戰區失業技工的救濟問題》《戰時技工執照統制問題》《戰時汽車駕駛人及技工受雇解雇督行辦法》,主要涉及管理、救助、雇傭等問題。同期,《通緝本局潛逃技工》、《制發通緝技工像貌單》等頗多,對于那些身懷絕技的技工,一旦出逃,是重大損失,一般都會驚動當局發函、發公告通緝。

可見,民國時期,“技工”是指具有專門技藝的技術工人,以航空、船舶、公路交通、電報電話、機械、農技等為主要領域,是傳統工匠的現代化稱謂。民國時期的技工,是戰略物資,也是人才的核心組成,具有明顯的前沿性、技術性、稀缺性、高收入等特征。

(四)“技師”的起源

對比“技工”來說,“技師”的概念在國內起源還早一些。《北洋官報》于1903年,登載“世界第一火車站:美國紐約鐵路技師……”。1906年,登載“特聘技師改良磁器”“俄派技師視察鐵路 (譯日本報)”。1907年,“實業:選派學生充當技師”“實業:聘請技師勘辦林木”,其他報刊亦有涉及。

1905-1911年,清政府學部先后舉辦七屆歸國留學畢業生獎勵科名出身考試,共授予1399 名進士、舉人出身。1911年,《奏派工科進士為技師長》指出:“福州電氣公司開辦以來,布置將次周密。茲查總技師一席,系由松督咨請學部將工科進士學部主事劉崇倫留閩充任。聞學部大臣已據請情入奏矣。按劉君閩產,素精工科,若充任該公司技師長,想必無遺憾,而為吾閩造一大事業也。”[12]

1919年,由日本秋保治安著,熊崇煦翻譯的《職業技師養成法》一書出版。1920年,教育部第241號部令《頒發職業技師養成法令》和第27 號訓令《勸學所購閱職業技師養成法》,對該書予以推薦。同年,京師學務局令京師公立職工學校將各科助手改稱技師。

1923年4月,國務總理張紹曾、農商總長李根源簽發《技師甄錄章程》,對農、工、礦技師資格限定為“在國內外大學或專門高等學校修習農工礦各專門學科三年以上,得有畢業文憑并實習確有經驗者;辦理農工礦各場所技術事項,合并計算在八年以上著有成績,或能自行發明改良制造或著作于農工礦各業確有心得者。”[13]分類如下表所示,隨后專文指出“大總統技師甄錄合格人員擬認為與文官高等考試及格者有同等之資格”,并發農商總長簽發的專門證書,該章程后續有修訂。

1924年8月,農商部布告第八號公布15 名技師,隨后《政府公報》陸續公布多批次技師名單,都明令在冊。1926、1927年,《光華年刊》兩次登載文學士、工科技師楊才清照片。1928年,《工業技師登記暫行條例》發布。1929年,政府發布《技師登記法》,依然分為農業、工業、礦業三類技師。1930年,交通部公布《造船技師呈報開業規則》。

表1 《技師甄錄章程》中的技師分類

1932年,吳承洛發表《技師登記統計》:自1928年至1931年止,共發給登記證書564 份。其中,20-30 歲90 人,30-40 歲325 人,40-50 歲135 人,50-60 歲14 人。本國325 人,美國118 人,日本65 人,英國21 人,法國16 人,比國7 人,德國5 人,挪威、俄國、義國各1 人。江蘇為106 人,湖南111 人,浙江82 人……并有具體統計分類[14],見表2。

表2 1928-1931年全國技師統計分類表

隨后,《中國國民黨指導下之政治成績統計》逐年對技師予以統計。1936年,《蘇浙皖京滬五省市管理汽車技師匠徒暫行章程》公布。1940年,《重慶市技師技副測繪員取費規章》《技師技副登記證整理辦法》發布。1947年,國民政府廢止《技師登記法》并頒布《技師法》:技師法規定,凡中華民國國民依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經技師試驗或檢覈及格者得充任農工礦技師。分類如下:

表3 《技師法》中技師分類表

(五)技工、技師、技士、技正等關系

1935年出版的《實用商業辭典》對相關詞條給出定義:(1)技術:指專門藝事言,有廣狹二義。廣義之技術,凡具一藝之長,如古代所謂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皆謂之技術活;狹義之技術,僅指合于科學之藝事,而得政府之許可執業者。如今日技師、會計師、律師、醫師之類均屬之。(2)技術人才,即具專門藝事者。為經濟時代及建設時代最切要之人才。(3)技士,民國于有關技術之各官署,均設遲職,位在技正之下。(4)技正,清末有關技術之各部,置藝事一官,掌專門技術事務。民國改為技正,位在技監之下,技士之上。外省官署亦置之。(5)技師,擅長技術之人。有農業技師、工業技師、礦業技師之別。而農業技師中,又分為農科、林科、農藝化學科、蠶桑絲科、水產科、畜產獸醫科及其他關于農業各科等;工業技師中,又分應用化學科、土木科、電氣科、機械科、紡織科、其他關于工業各科等。礦業技師中,又分采礦科、應用地質科,其他關于礦業各科等。凡執行技師業務者,必先向官廳行登記之手續。(6)技監,民國實業交通鐵道等部所置。為簡任職,位在技正之上,以實業制造諸專門學術者任之。指揮監督所屬之技術官[15]。

據載,清末朝廷對各官署專業技術職務的官員,分別授官并分等稱之為技監、技正、技士、技佐,并按級別給予一定特權[16]。民國北洋政府在實踐中加強對行政文官的管理,對于技術官即技監、技正、技士三類文官,其官俸比一般文官即行政職文官都要優厚,如技監屬簡任官,分六級;技正屬薦任官,分十二級;技士屬委任官,分十四級,并頒布了《技術官官俸法》加以明確規定[17]。當時來看,技術官員的收入還是相當可觀。南京國民政府沿習了北洋時期的做法,分類大體相當。

1945年5月,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了六大。隴海鐵路特別黨部提交第十三號提案《請大會轉咨主管機關提高中國勞工地位規定職工名分鼓勵勞工努力生產發展國家工業案》對民國技工關系分析十分到位:“查歐美各國勞動約分兩種,一種‘技術工’,一種‘普通工’。技術工如技工、副技工、藝徒,普通工如工夫等……我國不然,凡技佐以上者,如技監、技正、技師、技佐等,均為職員,以下者如技工、副技工、藝徒工夫等,則均列為‘工役’。”[18]

如上可知,民國期間,從源頭看:在技術官員或專業技術職務系列,是按照技監、技正、技士、技佐系列稱謂。在農業、工業、礦業,按照技師系列稱謂。在航空、船舶、公路交通、電報電話、機械、農技等領域,是按照技工系列稱謂。

二、“技工學校”與“技工訓練班”起源

(一)“技工學校”起源

據載,清末培訓技術工人的辦法,除各地勸工局培訓手工藝徒工外,還有機器學堂培訓、官立實業學堂培訓、委托代培、選派學徒到西洋各國培訓[19]。劉建華、潛偉研究指出,北洋時期,職工子弟學校、夜校、補習學校開展技術工人教育。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發展為勞工教育,并頒布有《勞工教育設計委員會章程》[20]。

據查,1920年《華商紗廠聯合會季刊》登載“九月十二日特別會議:建設紡織技工學校案”:議本學校定學額一百二十人,分正預兩科。入學資格:正科須高小畢業,有文憑者。預科盡各廠工人子弟,年在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者。并須測驗性情、體力合格者方收。所有開辦及當年預算,已托職業學校主任編訂。俟編竣再議。”此文獻是“技工學校”一詞首次登場,并透露出的信息有:技工學校不同于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分正預兩科,年齡資歷不同;技工學校須有生源選拔。

抗日戰爭期間,1936年6月,國民政府兵工署在重慶決議,令屬下各廠舉辦藝徒學校四年制技工班,當年考選1050 人。1940年8月,兵工署令“各藝徒學校一律改名為技工學校,各廠分別訓練速成技工、普通技工、特別技工、中級機師、中等技術員,刻不容緩。”[21]文獻可考的兵工署技工學校有:第1技工學校、第2 技工學校、第3 技工學校、第5 技工學校、第6 技工學校、第7 技工學校,第8 技工學校、第9 技工學校、第10 技工學校、第11 技工學校、第25 技工學校、第33 技工學校、第38 技工學校,實際上可能更多。

最知名的當推兵工署第11 技工學校(因隸屬于第21 兵工廠,也稱第21 兵工廠技工學校),其兵工廠發展軌跡為:金陵制造局(1865.10-1928.3)-上海兵工廠金陵分廠 (1928.3-1929.6)-金陵兵工廠 (1929.6-1938.4.14)-兵工 署 第 二 十一工 廠(1938.4.14-1949.7)-第二十一兵工廠 (1949.7-1949.11.30)[22]。

其技工學校前身是金陵機器廠藝徒補習學校,1939年2月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廠成立工人補習學校,1940年9月18日成立第21 兵工廠技工學校,并更名為兵工署第11 技工學校(對外化名“士繼公學”),11月1日在重慶江北五里店正式開學,先后由21 兵工廠廠長李承干、俞濯兼任校長,郭沫若撰寫校歌。1949年11月由中共接管,1950年后,學校先后更名為21 兵工廠工業職業學校、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工業學校、第二機械工業部西南第一工業學校、重慶工業學校、重慶機械制造工業學校、重慶第一機械制造工業學校。1960年,升辦為重慶工業專科學校。1965年,升格為重慶工業學院。1985年,改建為重慶工業管理學院。1999年,更名為重慶工學院。2001年,重慶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并入。2009年,更名為重慶理工大學。至今重慶理工大學校歌依然沿用第21 兵工廠技工學校校歌。

圖1 兵工署第11 技工學校架構圖

(二)“技工訓練”起源

“技工訓練”是與“技工學校”相對的概念,前后相互補充,前者是后者的簡化培訓,后者是前者正規化的訓練,這和當下“職業培訓”和“技工學校”的關系是類似的。

最早出現“技工訓練”的文獻是1932年《陜西建設周報》中登載的《訓練鑿井技工紀要:先訓練沿秦嶺北麓十二縣工友,于三月八日開課各縣工友均到》。隨后,技工訓練多見諸期刊報端,如《法規:四川公路局汽車技工訓練所簡章》(1936)、《牛行車場實施技工訓練》(1936)、《造就完備人才開辦技工訓練班》(1936)、《保田制度下的技工訓練問題》(1937)、《浙江省手工業指導所農產制造場技工訓練辦法》(1939)、《國防工業委員會訓練技工簡要》(1941)、《技工訓練與青年就業問題》(1944)、《擴充技工訓練實施辦法》(1947),散見于各類雜志報紙。

1940年, 國民政府制定“訓練技術人員計劃大綱”后, 技工訓練處(隸屬于國防工業委員會,1942年1月改隸于中央設計局。1944年1月改隸于經濟部)統一籌劃,指定公營工廠、國立大學附屬實習廠及部份國營工廠舉辦技工訓練組、訓練技工。1941年,《湖南教育》登載《國防工業委員會訓練技工簡要》,提出訓練種類有:A.特別技工,知識較深技術較優之技工,訓練期為三年。B.普工技工,程度較低之一般技工,訓練期為2年。C.速成技工,為專習一種技藝,供急切應用之技工,訓練期為1年。1944年,《經濟部技工訓練處組織規程》和《經濟部技工訓練委員會組織規程》發布,從宏觀層面上設計了全國技工培訓工作,該處組織機構如下圖所示。

圖2 經濟部技工訓練處架構圖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嚴重的失業問題,1949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3.6%。1950年,政務院通過了《關于救濟失業工人的指示》,勞動部發布《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23],其中一個重要做法就是開展以工代賑和工人轉業訓練,吸收失業人員進行技工訓練,后來不少技工訓練班變更為技工學校。

四、“技工教育”與“技工院校”起源與變遷

(一)“技工教育”起源與明晰

1943年,國防工業設計委員會技工訓練處編撰出版《技工教育一覽》一書,首次采用“技工教育”概念。

1947年發行的《臺糖通訊》再次采用“技工教育”概念,其在首頁小言專題探討“技工教育”和“文書改革”。其指出:“行見技工教育之拓展,將于子弟教育之普及,國語教育之厲行,匯為本公司訓練工作上之三大主流……”“第一年為普通訓練,以訓練一般技能為原則,第二三年為專門訓練,視受訓技工教育之身心條件,訓練某項專門技能,以期專精。技工教育之內容,于此可見其輪廓。”“比年以來,職業教育、生產教育等,潮流澎湃,然揆其結果,仍為愜人意。……茲者技工教育之原則,乃由生產之機構,訓練需要之人才,受訓者今日者所受之教育,即系來日所用之技能,施訓今日所教之人才,即為來日屬下之干部。不特教育可免空疏之弊,而生產亦無人才缺乏之虞。”[24]

該文說明:技工教育是非隸屬于職業教育的概念;技工教育切實誕生于企業生產實踐;技工教育旨在訓練一般技能和專門技能;技工教育是企業學徒制形式的人才訓練儲備制度。

(二)“技術教育”改造與興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臨時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把舊中國“職業教育”統一改為“技術教育”,并對民國的一些職業學校和技工學校進行接管改造。“職業學校” 幾乎銷聲匿跡,“技工學校”依然存在。“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3-4年,培養中級技術和管理人員。“專科學校” 招收高中畢業生或同等學力者,學制2-3年,培養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技工學校”的任務是培養中級技術人才,生產實習為主。

圖3 1949-1977年技工學校發展情況示意圖

對于職業學校歷史,大多研究比較清晰不再贅述。但就技工學校而言,其蓬勃發展的原因,主要有四種情況:(1)1949年后,新政府接管改造舊有資源并予以延續辦學,例如重慶長安機器廠技工學校、江陵機器廠技工學校等。(2)1953年后,在原有技工訓練班基礎上提高并改造為技工學校,這種情況最多,成為中國當前技工學校起源的主渠道。(3)1953年起,“一五”經濟建設計劃的實施,培養技術工人成為當務之急,參照蘇聯做法,156 個重點工程項目的多數企業建有技工學校。如《蘇聯是怎樣訓練技工的》(1954)、《蘇聯專家亞洛申科同志建議匯編全集1952-1955》(1955)、《蘇聯技工學校教學工作文件匯編》(1955)、《生產實習教學法》(1956)等圖書紛紛出版。(4)1958年,在大躍進的影響下,技工學校發展很快。1960年,勞動部向全國提出了“大辦技工學校”的口號,并在河南鄭州召開全國技工培訓工作現場會議,推廣河南縣辦技工學校的經驗。技工學校發展如雨后春筍,數量成倍增長,隨后整頓回落。

有資料顯示,1949年全國僅有3 所技工學校,在校生2700 人。經考證,“3 所技工學校”應該是山丹培黎工藝學校(1940)、哈爾濱車輛廠技工學校(1948)和中長鐵路大連鐵路工廠青年技術學校(1948)。

1949-1959年,全國技工學校共畢業202600人,分配在全國冶金、煤炭、電力、石油、建筑、交通運輸、地質、紡織等廠礦企業。根據對14186 名畢業生的調查,1958年曾提出合理化建議、承擔技術革新等項目達138556 件,有1994 人被提升為小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技術員等,有3916 人被評為先進生產者或勞動模范[25]。

1959年,勞動部計劃籌建3 所技工師范學院,隨后國務院批準在天津、上海、沈陽、開封成立4 所技工教育師范學校,后更名技工教育師范學院,屬于專科層次。1961年3月勞動部《關于統一技工學校名稱問題復河南省勞動廳的函》提出:為了便于工作和便于分別學校的性質起見,凡以培養技術工人為主的學校,均稱為“技工學校”;凡以培養技工學校師資的學校,均稱為 “技工教育師范學校”。1960年,河南省機械制造技工學校更名為河南省工業技術師范學校,1961年更名為河南省技工教育師范學校(現河南職業技術學院)。1960年,旅大市勞動局在大連機車車輛廠的協助下舉辦一所技工師范學校。1961年,這些成立起來的技工師范在《中共中央關于精簡職工工作若干問題的通知》背景下,全部關停并轉。

1964年,我國技工學校又開展了大規模的半工(農)半讀試點工作,為了更好地領導和推進半工半讀教育的試驗工作,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下發了《關于技工學校綜合管理工作由勞動部門劃歸教育部門的通知》,技工學校的綜合管理工作移交給教育部門負責[26]。1966-1973年,技工學校因“文化大革命”基本停辦。

(三)“技工教育”復蘇與崛起

圖4 1978-2018年技工學校發展情況示意圖

1978年勞動部恢復對技工學校的管理,機構設有技工培訓司,后更名為職業技能開發司,即如今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前身。1979年,國務院批準設立天津技工師范學院、吉林技工師范學院、山東技工師范學院、河南技工師范學院。1982年,經過調整,經國務院同意,停建河南、山東兩所[27]。如今,興辦的兩所技工師范分別發展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1980年,吉林技工師范學院創刊《技工教育》,1984年更名為《職業技術教育》至今。1982年,天津技工師范學院創辦 《職業教育研究資料》,1985年更名為《職業教育研究》,1994年更名為《現代技能開發》,2004年恢復《職業教育研究》至今。20世紀末,隨著技工師范更名,技工教育雜志更名等標志性事件,“技工教育”的話語權逐漸喪失,但事實上的技工學校發展還在蓬勃發展。

1986年,勞動部發布 《技工學校工作條例》,2010年修改為《技工學校工作規定》。1989年12月和1990年4月,國家勞動部和山東省政府分別批復同意原山東省勞動局技工學校試辦高級技工學校。山東省高級技工學校成為全國第一所高級技工學校[28],該校即后來的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勞動技師學院)。1995年和1997年,《關于申辦高級技工學校若干問題的通知》(勞社發〔1995〕289號)和《高級技工學校設置標準(試行)》(勞部發〔1997〕351 號)兩份文件出臺,規范高級技工學校建設管理。

2000年,常州技師學院開始掛牌招生,成為全國第一所技師學院。2006年,《關于推動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有關問題的意見》(勞社部〔2006〕31 號)和《關于規范技師學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勞社廳發〔2006〕30 號)發布,規范技師學院建設與管理。至此,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成為梯隊,不少學校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為表述方便,“技工院校”這個概念誕生,并納入政策文件和學術論文中。

2016年,人社部印發《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劃》,這是人社部第一個關于技工教育的五年規劃。規劃定位于發揮指導性、規范性、引領性作用,為全國技工教育事業描繪發展藍圖,推動全國技工院校科學發展。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 指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大力發展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技工教育。2019年,《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確,“根據高等學校設置制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學校序列。”技工教育相關概念又若隱若現,重新回歸政策視野。而在學術界,雖有少量以“技工教育”為名的論文,但多不成氣候。

回顧“技工教育”相關概念發展,“技工”誕生以來,從未走遠,技監、技正、技師、技佐、技工各成系列,且有較為清晰的發展主線和法規制度保障。“技工學校”作為工業化進程中訓練技術工人的專門機構并延續至今,并衍生出“普通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遂統稱為“技工院校”。“技工教育”則歷經“技術教育”而并入“職業教育”或“職業技術教育”,或有頑強獨立圖存。“技工訓練”“職業補習教育”則漸發展形成為“職業培訓”。作為一個不甚科學的概念——“職業教育”,在使用的時候,總是被有關部門或學者有意無意將“技工教育”括號起來,排除出去,這有歷史的諸多原因,也有現實的細微差異。但可以明確的是,“技工教育”有一條清晰的自身軌跡,在中國工業化進程中一直默默發展,其概念也有待厘定,并擁有話語權的一席之地。

注釋:

①場屋,此處意為科舉考試的地方,又稱科場。歐陽修《送徐生之澠池》詩:“名高場屋已得雋,世有龍門今復登。”

②貫虱心,虱子的心臟,語出《列子·湯問》。張湛注:“以強弓勁矢射虱之心,言其用手之妙也。”后以“虱心”喻極小的箭靶中心。劉克莊有《觀射》詩:“各自分牛臠,何曾貫虱心。”清代紀鑒編纂射藝專著《貫虱心傳》,綱目十要為:備法、振氣、安和、定位、志彀、審固、忘形、力齊、神往、洞微。

③執牛耳,古時諸侯結盟,割牛耳而飲其血,因由主盟者拿著盛牛耳的盤子,所以稱主盟者為執牛耳。后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最有權威的地位。

④烏衣,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等世家大族居住在此。王謝那樣的望族子弟。后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⑤康樂,謝靈運(385-433年),浙江會稽人,又因襲封康樂公,稱謝康公、謝康樂。

⑥絳帳先生,典出《后漢書·馬融傳》。東漢馬融學識高深淵博,常在高堂上設置紅色帳幃,為生徒講授。后就用“絳帳授徒”等指師長設立講座,傳授生徒,多含有尊崇稱美之意。

⑦龍飛榜,宋朝貢舉考試公布名次的一種文榜。凡皇帝即位后第一次殿試禮部奏名舉人,其公布合格舉人名次的文榜稱龍飛榜。中此榜者得受特殊優遇,稱龍飛恩例或龍飛特恩。

猜你喜歡
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車內教育
英語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30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軟件工程教育與教學改革
軟件導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雙減”如劍,“體外教育”何去何從?
當代陜西(2021年15期)2021-10-14 08:24:24
教育心得
贏未來(2020年1期)2021-01-07 00:52:26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人大建設(2020年1期)2020-07-27 02:47:08
什么是“好的教育”?
當代陜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讓教育成為終身之擇
商周刊(2018年25期)2019-01-08 03:31: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99成人在线观看| 色悠久久综合|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卅精品无码| 亚洲小视频网站|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人妻21p大胆|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日韩av手机在线|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国内视频精品|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亚洲天堂777|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91色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少妇精品在线| 日韩久久精品无码aV|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制服丝袜 91视频| 美女国产在线|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精品|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欧美天堂在线|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jizz国产视频| 久久精品91麻豆|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91网址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性欧美精品xxxx| 香蕉色综合|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产免费观看av大片的网站|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精品动漫| 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在线八区|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91亚洲免费|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69av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97狠狠操|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