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坡(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愈加廣泛,使得財務管理模式逐漸發生變革,企業對財務管理人才能力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在這種變化之下,高職院校原有的培養模式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面對外部人才需求變化的挑戰和內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需求,高職院校應當深化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水平,更要重視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從而滿足新時代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
對于課程思政改革來說,最基礎的依然是要做好專業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因此,教師必須要立足于本專業的教學實踐,尊重財務管理課程發展的實踐規律,綜合采取多種措施來促進課程改革。
1.結合市場需求,合理設計課程大綱
相比本科院校來說,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財務管理教師應當結合本專業的具體特點和市場對財務管理人才的具體需求,以及課程思政理念在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情況,對財務管理的課程大綱進行合理設計,從而貫穿到學校人才培養的方案之中[1]。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和實務操作技能的培養,要培養出滿足新形勢下企業需求實際的應用型人才。教師要給予課程思政的基礎理念,合理規劃人才培養方案,一方面要重新對財務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合理規劃,既要注重實踐能力,也要注重道德品質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要對課程設置進行不斷優化,要結合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將職業道德精神列為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從而推動課程思政在教學工作中的規范化進行。教師要將課程思政的思想理念具體到教學大綱之中,從而指導課程教學的正常開展,實現課程理論知識和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和諧統一。
2.改進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成果,為課程教學提供明確的思路,指引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本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目標,讓教學過程更加富有創新活力,同時也要融匯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充分借助課程教學這一重要力量,推動課程思政改革的進展。教師要深入挖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將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道德品質培養結合起來,推動德育工作的具體開展。在培養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同時,促進價值觀念教育的同步發展。教師還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力量,綜合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完善線上課程思政資源,建立起線上互動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新模式。同時,也以運用情景模擬、案例教學等多種方法,將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培養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要實現課程思政改革,教師要基于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具體內涵,把握好教學重點,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內涵。
1.挖掘財務管理職業道德精神
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能夠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具有較高的實踐水平,同時還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以客觀、公正、誠信的態度來對待具體的財務事項。因此,高職院校在設置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實務操作水平,也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法律知識等方面的培養,從而為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專業思維能力。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職業道德培養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可以通過邀請外部專家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優秀的企業精神,從而增強自身的職業道德意識,實現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2.運用案例和人物事跡助力課程思政改革
榜樣不僅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支撐引導,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價值觀念的內涵,規范學生的行為方式。在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財務管理領域正面人物的榜樣作用,可以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優秀校友、財務名人事跡等引入到課堂之中,并將其轉化為價值觀教育載體。教師可以引用財務管理專業名人的優秀事跡,比如可以講述謝霖先生在面臨國外強權不公正的干擾之下,從維護國主權和民族尊嚴的角度出發,建立起我國第一家會計事務所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師是教育的重要主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要強化教師的重要作用。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職業道德和作為施教者的仁愛之心,從而培養學生優良的職業道德品質,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1.轉變傳統的教學態度,促進專業知識和德育相結合
在原有的教學思想觀念之下,高職院校的教師只要向學生傳授好專業基礎知識即可。在課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要轉變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要將教書和育人充分結合,樹立起以德服人的教學理念。高職院校要明確教師所要承擔的德育職責,不僅要在課程設置時充分考慮到德育的作用,同時也要堅定任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學校可以綜合運用考核、監督、激勵等多種方法,建立起全面的課程思政評價和激勵機制,從而提升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課程思政得到具體落實[2]。
2.加強教師思政素養培育,提升育德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財務管理教師的專業水平對教學活動的推進發揮著重要影響。因此,要建立起課程思政改革長效機制,學校必須大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要建立起常態化的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機制,要加強對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能力的培養,推動課程思政活動的正常進行。學校可以采用自我學習、互幫互助和專家輔導三種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向教師傳達黨中央的政策文件以及關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活動開展得重要精神,不斷探索當前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新思路、新方法。學校可以選擇一批專業骨干教師到校外參加課程思政學習活動交流,并且可以借鑒先發地區的實踐經驗,建立起完善的課程思政巡講機制。此外,在青年教師的培養上,學校可以運用一對一幫扶的方式,強化青年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同時要建立起完善的課程思政專家團隊,找尋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和課程思政改革的契合點,加強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
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改革,不僅能夠有效發揮課堂教書育人的平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解決學生德育缺乏的困境,也是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導向,探索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方式方法,促進教學活動回歸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