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欣 董國峰
聽障群體是殘疾人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教育政策不斷的優化,越來越多的殘疾人主動接受高等教育。但聽障大學生畢業后是否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是否能長期適應社會所需崗位,是否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都是當前急迫解決的問題。本文將針對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聽障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現狀,從聽障大學生的生理、心里以及高校培養模式進行分析和梳理,以期為聽障大學生創業與就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提供一些思路。
據央視新聞消息,2019年7月25日上午10時30分,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平等、參與、共享:新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70年》白皮書發布會中強調殘疾人在社會中應該有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機會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殘疾人群的關愛和重視程度,殘疾人在社會中生存的狀態、生活的幸福指數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我們國家現有殘疾人8500多萬,其中聽障人群約2500萬。聽障人群的生理特點是肢體建全,行動意識能自主支配,勞動能力較強,他們大多能吃苦耐勞,基本能融入到正常社會的生產生活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聽障學生具備了一定文化素養、專業技能,保障和提高聽障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水平是解決聽障人群是否能真正融入社會,是否被社會接納的關鍵所在。
根據教育部2018年發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達到820萬,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新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聽障大學生而言,就業情況更可想而知。就業難是我國甚至全球現存的普遍問題。
據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聽障大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得知,部分學生在寒暑假期間會主動參與一些社會實踐,也就是“打工”,一般參與的工作崗位都是對技術水平要求不高,但工作環境較差、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薪水較低等工作。畢業后有的聽障大學生不能勝任、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覺得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滿足不了他們步入社會后的需求,有的學生甚至對高校教育的內容有些失望......。有的聽障大學生雖然能從是自己相關專業的工作,但工作城市、工作崗位、工作環境、人際關系、薪金待遇等都不能達到預期目標,不能很好的融入社會。雖然有的聽障大學生有一技之長、有能力自主創業,但是很難自己完成相關工作,需要有家人、社會力量的扶持,也是舉步維艱。由于殘疾人的自身缺陷,社會所需崗位對殘疾人就業的接納成度也是極其有限的,這些都是導致聽障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現實原因。
做好聽障大學生心里教育工作。在我國能考入高等學府進行學習的聽障人群只是少數,他們相對于其他沒有考入高校,沒有進行過高等教育的聽障人士在心里上具有一定的優越感,對就業的期待和要求相對較高。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程中做好心里疏導工作。就業難是個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并不全都是由于他們自身缺陷的原因,也不是健全人和社會存在對他們的鄙視和排斥,要讓他們時刻了解社會所需、認清現狀,有心理準備和承受能力去接受挑剔的現實,應對突發事情。對于聽障大學生來說,有健康的心里和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他們成功的基礎,這也是高校教育內容的最基本要求。
關注就業、創業發展方向。高校教育要時刻關注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發展方向,關注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使學生學到社會急需的專業和技能。有些學校對就業、創業發展方向缺少市場調研,不能讓學生參與和了解社會發展動態,不能及時更新教學課程設置,進行課程改革。應該做到讓學生時刻關注社會發展動態、了解市場需求。只有關注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方向,才能有針對性的教學和培養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才能使學生適應社會需求,具備就業能力,學以致用、施展才華,使他們的價值在社會中得以體現。
創業與就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構建。白皮書中強調“將殘疾人納入積極的就業政策體系覆蓋范圍,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機制基礎上,對殘疾人就業創業采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包括稅費減免、設施設備扶持、政府優先采購、信貸優惠以及資金支持、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等。”
現在國家對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對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免收學費,加大高校對殘疾人教育的設施投入,殘疾人就業單位減免稅費。學校對殘疾人教學工作也非常重視,教學投入、科研、獎勵等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國家的保護和扶持力度已經具備,這為聽障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必要前提。
首先聽障大學生很少看新聞聯播,很少了解社會的發展和現代科技進步對世界的影響,沒有把自己等同于健全人做世界的主人,缺少主觀能動性,缺少使命感和責任感,居安思危意識不強。可以帶領聽障學生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在對弱勢群體的幫扶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和提高對社會的關注度,讓他們自強自立,增強自己的使命感。
其次有些學校的聽障大學生在實習期間就暴露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少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由于教學內容空泛、雜亂不精、實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內容的專業性不強、缺少針對性教學、心理承受能力和預期達不到目標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根據社會崗位需求,多設置專業方向,小班上課,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天賦秉性及就業目標來選擇自己的專業,進行市場調研,優化課程設置,結合社會生產生活的需求及時更新課程。
在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把主要功課做到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技術能力,使他們開闊專業視野,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好充足的實習工作準備,讓他們能盡快適應社會,實現角色轉換。
學校應該增加創新產業基地的建設,建立工作室,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聽障大學生適合的專業中有工藝美術設計與制作,這個專業的優勢在于可以專注于產品的設計與制作,可以減少與他人的溝通與交流,在創新基地研發產品、指導學生把產品向社會推廣對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是極其有利的。
國家在著力辦好特殊教育,努力發展融合教育,提高殘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同時還應著力為殘疾人的就業創業提供更多的法規保護和政策支持,使殘疾人在社會中得到認同和歸屬感,真正做到自立自強,無后顧之憂,無障礙地融入社會的生產生活。
殘疾人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構建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的聽障高等教育創業與就業能力培養體系,不僅僅是要解決聽障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如何提升聽障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的質量問題,這也是我國新時代殘疾人高等教育發展建設的重要目標和根本任務,更是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新時代的教育課題。
參考文獻
[1]杜靜.聾人創新創業教育方案論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0):149-150.
[2]何云畫. 我國聾人大學生就業困境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7.
[3]黃志欣、董國峰.聽障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技能培養模式構建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8.(03)109-112.
基金項目
1、黑龍江省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科研項目《聾人高等教育創業與就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項目編號:2017SSC002;
2、綏化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等教育聽障大學生創業能力提升路徑探究》,項目編號:JC20170005;
3、2017年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聽障環境設計專業裝飾圖案的創新應用研究》,項目編號:201710236037。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聯系電話:13836442268
郵??? 箱:497187961@qq.com
地??? 址:黑龍江省綏化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