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海芳 智靜 馮曉平 閆欣
[關鍵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哲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原理,它豐富和發展了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一、唯物論的深刻把握
世界統一于物質,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物質決定意識,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立足于“實”,結合時代特征和立足于我國現實國情而形成的。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認識到意識的能動性,他號召全黨要有堅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不能精神缺鈣,要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不斷加強“四個意識”,全面推進和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多個方面不斷加強思想建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客觀規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宏偉目標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
二、辯證法的當代運用
聯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這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眼光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善于運用歷史思維看待問題,他多次闡述歷史、現在與未來的聯系,強調既要高瞻遠矚,還要居安思危,強調它們之間內有的聯系。除此之外,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們分析和解決矛盾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十九大報告中,我黨根據新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具體國情提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是我們對辯證法的當代運用。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創造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結合國際國內形式和我國發展條件,提出分兩個階段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就是在為實現“中國夢”奠定基礎。事物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我們更有堅定的信念,不忘初心,知難而上,攻堅克難,不斷開辟前進的道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三、認識論的豐富發展
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第十一條提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那么如何改變呢?唯有實踐。目前改革開放進入攻堅期階段,他提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論斷都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的思想創新和理論創新。實踐無止境,認識無終結。可以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根據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認識,創新理論,實現的一次又一次的新飛躍。
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錯誤的認識誤導實踐,理論可以而且應該走在實踐的前面。習近平總書記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基層經驗,使得他總能提出前瞻性很強的思想和觀點,總能“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新發展,其精髓就是實事求是,人民之上,知行合一,用認識去指導實踐。
四、唯物史觀的靈活體現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進而反作用于社會存在。我們黨現階段提出的理論和實施的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同時,社會意識相對于社會存在具有獨立性,這一辯證關系也是我們黨“四大自信”的根源。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我們提出進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適應我國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變化來推進社會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在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攻堅期和戰略機遇期疊加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政治魄力,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國防軍隊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群眾是我們各項事業力量的源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思想體現了黨情系群眾、關注民生的為民情懷,體現了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歷史擔當,是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靈活運用。人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體。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強調命運握在各國人民手中,人類前途系于各國人民的抉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特別強調我們偉大的時代和人民可以共享出彩的人生。個人有夢想,人生就有機會,奮斗才更值得。我們要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大業中去,最大限度的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