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遲生茂
摘 要: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體論學說在中國的實踐經歷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否有助于人民富裕幸福是判斷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之一、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為本的形態后,進入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形態。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成屬性、價值指向和實踐動力,是工具價值和目的價值的辯證統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價值和理論靈魂。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生成屬性;價值指向;實踐動力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004-03
人民主體思想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基所在,無產階級理論的創立者馬克思曾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品格是與人民具有一致的利益,要依靠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首位實現者列寧強調無產階級政黨要防止官僚主義作風,善于表達群眾的利益訴求。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者更是將人民主體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鮮明標志,毛澤東同志用種子和土地的關系來比喻共產黨人和人民的關系,強調共產黨人所肩負的任務就是給人民以看得到的物質福利;鄧小平同志強調一切以人民群眾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一代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正因心懷人民,把人民的呼聲作為實踐的指南,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到改革開放,實現了人民一個又一個愿望,為人民開創了一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征程中依舊保持無產階級的政治本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揚人民旗幟,創立了以人民為中心思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站在新的歷史高度,開創了無產階級人民主體思想新的理論境界,依托新的實踐維度,開創了無產階級人民主體思想的實踐新境界,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生成,在以實現人民愿景為價值取向中不斷發展,依靠人民的力量,以人民為中心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靈魂。
一、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成屬性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1]40,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征程中治國理政思想的邏輯起點和生成主線,是國家治理實踐中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邏輯起點。馬克思恩格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初衷源于使工人階級獲得幸福,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始終將帶給人民幸福作為自己的使命和初心。最初的中國共產黨從《共產黨宣言》中領悟到無產階級政黨最直接的任務是為工人階級謀解放;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領悟到要為工農階級謀解放;新中國成立后在改革和建設中領悟到要為全體人民謀幸福。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開拓社會主義實踐中強調:“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政黨。”[2]57習近平總書記在擔當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使命、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實踐的過程中,運用政治智慧深入思考中國共產黨應如何當好為人民謀幸福的引領者、社會主義制度應如何創新為人民謀幸福的路徑、人類社會應如何共同營造為人民謀幸福的環境這三個重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人民獲得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成主線。
人民的獲得感是人民的需求和期待得以實現,是人民根本利益的滿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主線,強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1,“我們的工作和決策必須識民情、接地氣,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3],保障人民利益,增強人民的獲得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是獲得感的外在表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4],所以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2]11,這一清晰判斷源于將人民利益的實現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實踐的核心,是將人民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變化作為審視基礎、把人民的新訴求作為價值實現標尺的成果,解決這一矛盾的實踐又是增進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實踐。實現人民的獲得感要求社會的蓬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不能脫離‘人這個根本,必須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發展,這是發展的終極目標。”[5]將人民的獲得感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發展觀的價值取向,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五個領域謀發展的新理念,使全體人民共同獲得和體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所帶來的成就。
人民當家做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遵循準則。馬克思指出在理想社會中“人民成為國家制度的原則”,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國家權力的主體,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做主是一個現實的實踐行為,而不僅僅是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程序,“要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的工作上來。”[1]29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強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1]8。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政治權利屬于人民的準則;強調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要看人民是否有選舉權、民主決策權、民主管理權、民主監督權,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民主權利屬于人民的準則;強調“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6]78,將物質財富緊緊把握在全體人民手中,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經濟權利屬于人民的準則;強調在治國理政時要實現“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1]292,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遵循社會治理權利屬于人民的準則。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指向
價值性是人類實踐活動和理論產生的目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指向就是人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為實現人民在各個階段的美好愿望設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性價值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的活動由物質生產活動和精神生產活動構成,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就是實現物質和精神的追求,人民的幸福感也來源于物質和精神的滿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兩個階段”戰略安排,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內涵就是提升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就是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八個表述是為人民創造美好物質生活的保障,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穩定健康發展,為提升社會生產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保駕護航;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表述使人民有了一致的價值認同,有效整合了人民的思想和意識,為人民提供了精神支撐,激發了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構筑精神家園的基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階段性價值追求是實現中國夢,使人民以更加昂揚的姿態立足于世界。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追求。從“中國夢”的內涵層面解讀,國家富強目的是提高國家綜合實力,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民族振興目的是提升中華民族的世界地位,為人民的民族自信提供保障;人民幸福最直接地體現了“中國夢”是以現實的人的現實追求為出發點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偉大夢想要以人民為中心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進行偉大斗爭是要在面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所帶來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時提高斗爭本領,與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矛盾進行斗爭,保護全體人民利益;建設偉大工程是要求全黨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勇于清除非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提高黨員干部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推進偉大事業要求堅持實現中國夢,保障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道路環境、理論環境、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高價值命題是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使人民逐漸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手段。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條件是共同體所生產的物質條件的極大豐富,在此基礎上人民獲得全方位的自由和才能,從而得以全面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的創立者馬克思說:“思想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為了實現思想,就要使用實踐力量。”[7]這里馬克思所說的思想是純粹在大腦中的主觀意識,也就是空想,或者是只有思想的設計沒有現實的行動,為了實現全人類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就要有行動,而這種行動又要在科學的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因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個理論的特點是“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也就是說,理論要以人本身為核心,為人本身服務、以人本身為價值取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以人本身為邏輯起點,并且以人本身的全面自由發展為歸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就是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為人民實現自由而全面發展積蓄物質條件和優化發展手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強調“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1]13。從國內發展而言,注重解決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優化生產力格局,在補短板的前提下提升薄弱領域的生產力水平;就國外發展而言,創造性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基礎上與各國進行多領域合作,擴大和加深國內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和力度,使國內生產力水平顯著提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所展現的國內國外互聯互通理念共同為人類自由而全面發展奠定著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動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的偉大實踐中生成并指導人民實踐創新的理性認識,在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于行的進程中離不開人民的力量,以人民為中心是這場偉大實踐的保障和動力。
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的根本保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2]66,“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6]367。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規律的遵循,把黨的事業、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復興與人民命運聯結在一起才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得以實踐的全權保障。只有清楚人民反對什么才能肅清不良因素的侵擾,為思想的落實開辟清正的實現環境;只有清楚人民痛恨什么才能重拳出擊,為思想的落實肅清重重障礙;只有傾聽人民呼聲才能在思想的實現中不斷完善政策主張;只有回應人民期待才能保障思想落實的民主性;只有惠及人民利益才能為思想的落實贏得人民的力量;只有尊重人民創造才能拓寬發展渠道,為思想的實現注入驅動力。
人民美好生活能否實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的現實檢驗。馬克思恩格斯畢生致力于共產主義和無產階級運動,他們將作為無產階級的廣大人民群眾是否得到解放作為斗爭的檢驗標準,把是否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共產主義運動的檢驗標準,以人的發展為核心作為檢驗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準。21世紀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精髓,強調“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6]28,是保證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力量的源泉。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權是人民賦予的,人民對黨的工作的評判具有客觀性,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6]426;檢驗政治工作是看人民民主的政體落實是否使人民感受到當家做主的美好;檢驗經濟工作要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是否使人民感受到享有豐富物質財富的美好;檢驗文化工作要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是否使人民感受到精神生活的美好;檢驗社會工作是看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成果是否使人民感受到社會主義的美好;檢驗生態保護工作是看綠水青山的建設是否使人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踐的動力源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基在人民,是在人民的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在其不斷壯大的歷程中依然要依靠人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實踐要依靠十三億多中華兒女的擁護與支持,要依靠全體人民智慧的滋養和勤勞的灌溉,要依靠各族人民的信仰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6]。在國內社會主義建設中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目標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要依靠全體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要依靠全體人民樹立大局意識、具有開創精神;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中要依靠全體人民學法、用法、守法、護法、敬法;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中要依靠全體人民履行好監督的權利;在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中要依靠中華兒女作為堅強后盾;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要依靠中華兒女與世界人民共商共建;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要依靠中華兒女與世界人民相通相融,實現美美與共的大美世界。
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價值生發而言是人民主體思想;從價值目標的實現而言是為了人民的發展;從實現力量而言是依靠人民的力量;從體系構成而言“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都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意蘊;從理論實現的實踐途徑而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倡導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自由貿易實驗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推動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體化建設,構建“親清”的新型政商關系,簡政放權,精準扶貧等等都凸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考量。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引領下,新思想必將帶領中華民族在新征程中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創造新時代的豐功偉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習近平.在紀念朱德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1-30(2).
[4]習近平.在學習《胡錦濤文選》報告會上的講話[DB/OL].(2016-09-29)[2019-05-04].http://www.xinhuanet.com/pol
itics/2016-09/29/c_1119649745.htm.
[5]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16.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收稿日期:2019-05-20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形體理論視閾下的當代社會發展研究”(15BKS047);黑龍江省教育廳基本科研業務專項項目(齊齊哈爾大學科研項目資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的實踐策略研究”(135209514)
作者簡介:吳丹(1979-),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及其教育研究;遲生茂(198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