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策,是鞏固黨執政與領導地位的必然之舉,亦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面臨的重大風險涉及各個發展領域,包括國內的新舊矛盾、潛在的不穩定因子與國際復雜的局勢,且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重疊。要妥善防范化解中國發展建設面臨的重大風險,就必須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意識,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思維解決風險矛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切實貫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從嚴治黨、全面依法治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
關鍵詞:重大風險;防范風險;化解風險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010-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新征程。要完成歷史交匯期的奮斗目標,就要取得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勝利。只有牢牢掌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主動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才能擁有一個穩定良好的發展環境,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價值意蘊
(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策
出自于《詩經》的“小康”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概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新時代黨向人民、向歷史做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要打好“三個攻堅戰”,即“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其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居于三大攻堅戰的首位。面對當前我國的風險、矛盾和挑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相當繁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應對不好,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犯顛覆性錯誤,就會延誤甚至中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二)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鞏固黨執政與領導地位的必然之舉
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面臨的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面臨的危險是尖銳的、嚴峻的,必須建立健全各個重點治理領域的風險防控機制,不斷增強化解風險和駕馭風險的能力,妥善處置各種社會沖突和社會矛盾,牢牢掌控處置突發事件和重大風險的主動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從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面對國內外新形勢,要始終保證黨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及時有效化解面臨的風險、矛盾和挑戰,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
(三)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應有之義
安全感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基本需求,防范化解我國面臨的重大風險以維護國家安全,是人民美好生活、國家改革發展的最大前提保障,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教育、醫療的基本需求,堅持“動員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匯聚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力量,夯實國家安全的社會基礎,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妥善處理好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重大風險研判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一)經濟建設領域的風險
經濟安全關乎國家安全,中國經濟總量大,當前處于中高速發展階段,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以及核心技術受制于人、資源安全保障等問題是經濟建設領域的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著重強調要健全金融監管體系,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系統性金融危機一旦爆發,不僅會對經濟社會穩定造成強大沖擊,甚至可能會損害政府公信力,轉化為政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總體上看,我國金融形勢是良好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但同時,我國金融發展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要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政治建設領域的風險
政治安全攸關黨和國家的安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準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風險。中國共產黨新時期黨的政治建設的核心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時代,中國政治建設領域可能面臨的風險有:一是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一些人不能用辯證的思維看待中國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否定中國政治制度、中國道路的合理性,無視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甚至參與炮制、杜撰、散布不實負面言論,惡意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在中國的改革發展事業中,有些人忽視中國的國情,否定中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吹西方的私有化;否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吹捧西方通過各種渠道兜售的“普世價值”。
(三)文化建設領域的風險
文化安全關乎國運興衰,我國在文化建設領域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一是國內外思想文化交流頻繁,一些腐朽的資本主義思想有蔓延之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二是意識形態領域形勢依然復雜、挑戰依然嚴峻。一些錯誤思想觀點特別是民粹主義、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仍然伺機冒頭,妄圖挑戰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攻擊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政治制度、發展道路。三是文化軟實力亟待提高,2017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34 72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發展仍較為滯后,亟須改變我國文化資源稟賦與中國優秀文化國際話語權不匹配的現狀。我國對于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相對滯后,沒有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四是西方國家所炮制的“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言論甚囂塵上,嚴重損害中國利益和中國形象。有的以網絡為載體,杜撰虛假數據抹黑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通過各種渠道利用西方文化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滲透。
(四)社會建設領域的風險
社會安全是群眾安全感的晴雨表,是社會安定的風向標。社會建設領域面臨的風險有:一是貧富差距依然較大。合理范圍內的落差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以先富帶動后富是歷史的選擇;但是落差過大必然會造成社會動蕩。2017年我國居民基尼系數是0.467,超過0.4的警戒線。中國經濟數據庫數據顯示,2014—2016年底,中國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且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額較大。要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就要著力解決好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社會矛盾不斷凸顯。當前我國經濟處于中高速發展階段,處于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收入國家的歷史階段,面臨的矛盾、風險和挑戰比從低收入國家邁向中等收入國家時更多更復雜。
(五)生態建設領域的風險
生態建設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我國重要的戰略任務。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也積累了大量的生態環境問題。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呈現高發態勢,影響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是可持續發展的明顯短板。習近平總書記說:“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來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從2013年開始,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政策密度向污染進行宣戰,國務院連續頒布“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均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發展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降低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六)國家安全面臨的風險
堅持維護國家安全是新時代國家安全的基本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認識和有力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我國國家安全面臨諸多風險與挑戰: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被打斷的危險;二是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被破壞的危險;三是國家被分裂、被顛覆、被侵略的危險。這些風險和挑戰是由國內外多種復雜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一方面國家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群體利益訴求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以致社會矛盾疊加、風險因素增多;另一方面,把本國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利益之上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及新干涉主義在國際上依然盛行,成為威脅世界和平穩定的主要因素。
三、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構建
(一)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前提
風險意識淡薄是最大的風險。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提出:“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面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對各級黨委和政府提出:“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推給上面,也不能把防風險的責任都留給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負責任地制造風險”。換言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防控好職責范圍內的風險,對潛在的風險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且具備獨立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
(二)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要求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論思維是戰勝風險挑戰的有力支撐。處理風險、矛盾和挑戰,必須建立科學的理論思維模式。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運用理論思維科學指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必不可少,這就要求黨員干部一方面堅持研讀馬列經典著作,深入學習和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奠定基礎,堅持批判性繼承精髓思想,避免生搬硬套和全盤吸收;另一方面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以問題為導向,把馬列著作的思想精髓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與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在工作中為提升決策能力、提升防范化解風險的研判能力和應對能力奠定理論基礎。
(三)堅持道路自信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基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道路。走什么路,舉什么旗,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至關重要。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時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堅定道路自信,堅持走中國人民自己的路是有效化解我國面臨的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行動指南,也是粉碎西方意圖分化、丑化、矮化和弱化中國的有力武器。面對國內外日益復雜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既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也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符合中國國情,是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探索出來的,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堅持道路自信,才能有效防范化解面臨的國內外重大風險。
(四)全面從嚴治黨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著重防范和化解黨內存在的作風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思想不純等突出問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自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就是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將紀律建設納入新時代黨建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九大后,中國共產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決心和舉措,大力增強黨在各領域的執政能力,強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應對能力和處置能力。只有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問題導向,對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扎緊籠子,讓制度“長牙”,讓紀律“帶電”,才能保證黨的純潔性和與時俱進的先進性,才能切實提高黨在各領域的執政能力,這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保障。
(五)全面依法治國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
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全面依法治國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舉措和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充分發揮法律的利器作用,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新時代,要與時俱進加強領導干部依法執政的能力,尤其面對輿情集中度高、傳播速度快的新媒體,需要具備對風險源快速的研判能力、高效處置能力和依法化解風險的能力。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規范作用,保證各級政府和黨員干部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進行決策的科學性。
(六)全面深化改革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方法
改革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中國的改革發展進程進入了新時代。鄧小平同志曾說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面對風險矛盾挑戰,改革有困難,但不改革會更加困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我國改革進程中面臨的問題,有的是老問題,如消極腐敗的風險、食品安全、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的是新問題,如網絡安全風險問題、金融風險問題、能源安全問題。這些風險矛盾在不同時期呈現出新特征,必須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用改革的方式來處理這些風險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說明時指出,“在深化改革問題上,一些思想觀念障礙往往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要防范化解這些風險和挑戰,除了“深化改革,別無他途”,必須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以釘釘子的精神狠抓改革。要防范化解面臨的重大風險,繼續深化改革是根本方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弘揚絲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
06-06.
[2]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1):3-10.
[3]習近平.習近平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4-16.
[4]習近平.在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作出的指示[N].人民日報,2016-04-15.
[5]習近平.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N].人民日報,2017-01-18.
[6]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4-03(1).
[7]張明軍,陳朋.2014年度中國社會典型群體性事件分析報告[J].中國社會公共安全研究報告,2015(1):3-12.
[8]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4-27(1).
[9]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N].人民日報,2013-12-05(1).
[1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
[11]習近平.中共中央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N].光明日報,2018-04-17.
[1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核心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收稿日期:2019-06-03
作者簡介:周艷艷(1989-),女,湖南衡陽人,講師,碩士,從事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