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良
中華民族善于創造爛的歷史文化,更善于繼承與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出: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因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展現了光明前景,這是我們黨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體現。毛澤東同志嫻熟運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闡釋道理、揭示規律。他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這對于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重要的幫助的。”毛澤東將這兩個偉大人物聯系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表達了他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是過時的東西,它是跨時代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一個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理論。正是基于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新認識,毛澤東才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做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的總結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歷史經驗和啟迪,深刻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因此,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歷史照亮未來,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可以使人們在歷史的比較和鑒別中進一步增強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二、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鏡鑒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有一盞照亮道路的明燈,就少一些黑暗中的摸索。古人說:“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本意是說“水雖然柔弱,卻可以在最為堅硬的東西中奔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就像水以柔克剛一樣,是文化強國的目標追求。從這一角度來說,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基礎和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在治國理政中的作用,并做出過深刻論述。2014年4月1日,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的演講中指出:“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 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又指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使中華文明形成并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推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現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系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些論述和思想,言簡意賅,為我們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指明了方向,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精神支撐。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提出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簡稱“一帶一路”。這一倡議的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絲路精神”。“一帶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從深層來看,這一倡議的構想借鑒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和歷史上對外經濟交往的經驗。
三、優秀傳統文化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經驗啟示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提供借鑒,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多次調的,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為了更好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需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寶貴遺產。一是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二是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三是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在古代政治文化中,德治思想成為其主要內容,康政文化則是德治思想的核心。儒家學派以“禮、義、廉、恥”為行為準則的道德規范成為兩千年來人們的行為準則。在這四項標準中“廉”又居于核心地位,被封建士大夫奉為立身處事的根本。宋朝王安石則提出了高薪養廉的廉政方略:即“饒之以財”“約之以禮”“裁之以法”,就是說,為了達到廉政的目的,要綜合使用“俸祿”“紀律”“法律”手段。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頁.
[2]習近平:比利時時布魯日學院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