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人與自然嚴重失衡、人與人激烈沖突的背景下,恩格斯依次提出了“兩個和解”思想和“兩次提升”思想。“兩個和解”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人與自身的和解,“兩次提升”旨在實現人的物種提升、人的社會提升。恩格斯認為,“兩次提升”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預定目的,“兩個和解”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原則,馬克思提出的“兩大改造”是實現從“兩個和解”到“兩次提升”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兩個和解;兩次提升;兩大改造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1-0028-04
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是始終伴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從原始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兩大關系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和諧到復雜對立,再到高級和諧的辯證發展過程。面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存在的,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嚴重對立與沖突,恩格斯在1843年底到1844年1月完成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中提出了“兩個和解”思想,即“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同自身的和解”[1]24。時隔約三十多年后,他又在《自然辯證法〈導言〉》一文中提出了“兩次提升”思想,即“人的物種提升”和“人的社會提升”[2]860。恩格斯提出這兩大思想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什么?這兩大思想之間是否存在什么內在關聯?它們在恩格斯的思想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中處于何種地位、發揮了何種作用?目前學術界對這些問題雖有涉及,但是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論分析,本文嘗試在借鑒前人的基礎上,通過對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獻的文本分析和理論分析,對這些問題進行嘗試討論。
一、“兩次提升”:人類社會發展的預定目的
恩格斯面對“最先進的工業國家中已經降服了自然力,迫使它為人們服務……過度勞動日益增加,群眾日益貧困,每十年發生一次大崩潰”[2]860的狀況時,提出了未來社會發展“預定的目的”[2]859,即人類社會發展必定要經歷“兩次提升”。第一次提升“在物種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簡稱人的“物種提升”,凸顯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標志人在自然界的地位;第二次提升“在社會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簡稱人的“社會提升”,凸顯的是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標志人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兩次提升”正是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飛躍,也是人類文明演進的基本路徑,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優化人的生存環境,確立人的主體地位,提高人的生命質量,促進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兩次提升”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也存在一定的內在邏輯。“物種提升”是前提和基礎,“社會提升”是關鍵和靈魂,“物種提升”與“社會提升”的高度統一表現為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
“物種提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目的的初級層次。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19世紀正是對自然的形而上學的觀念到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念的變革,這個變革深入人們的觀念和哲學領域。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形而上學自然觀的變革以及對黑格爾辯證法的唯物主義“顛倒”的改造,拋棄了舊唯物主義的機械論,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把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說:“人本身是自然界的產物,是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并且和這個環境一起發展起來的。”[3]410人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人與自然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離開了人類,自然也不能稱之為自然。自然界作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在一定條件下,人與自然界是相互轉化的。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人之所以高于自然,應該歸功于勞動、實踐、創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與自然相互轉化的載體是勞動,勞動在由猿到人的轉變過程中,起了決定性意義。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2]988,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的雙手,繼而創造了語言,在語言和勞動的雙重影響下,猿腦就逐漸地過渡到人腦,人形成對自然和人自身的意識,人便在根本意義上從猿轉化為人——與其他動物從根本上區別開來的人,實現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體地位。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認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1]56,“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而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的生產”[1]57。人類為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正是這一點,人在物種方面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
“社會提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關鍵,是人類社會發展目的的中級層次。自然界是人類存在與發展的前提,人又作為自然界發展的產物。人是社會一切關系的總和,勞動是人的能動的活動,人在勞動的交往中形成了社會,因此人類的一切物質活動都離不開社會關系。馬克思認為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說來才是人與人聯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現實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4]122人們的生產活動表現為雙重關系:一是自然的關系,即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表現為人與自然的關系,體現在生產力上;二是社會關系,即人們在生產、生活中所結成的一定的交往關系,體現在生產關系上。馬克思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表現的一切實踐活動的關系,生產關系是核心。恩格斯所說的在社會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即在生產關系中把人提升出來,就需要構建一個有計劃地從事生產和分配的自覺的社會生產組織。
“物種提升”與“社會提升”是內在統一的。人在物種方面的提升是人在社會方面提升的前提與基礎,人在社會方面的提升是人在物種方面提升的關鍵和必然要求。“兩次提升”思想的價值指向是通過構建自由人聯合體,優化人的生存環境,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在自然關系上,人類通過生產勞動,大力發展生產關系,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作為自然界的主體發揮更大的作用;在社會關系上,人類通過建立自覺的社會生產組織,變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使人作為社會的主體發揮更大的作用。從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發展脈絡來看,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基礎,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核心。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4]123“人的兩次提升”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預定目的,這種預設不是烏托邦構想,而是對社會發展方向的科學預測。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才能真正徹底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問題,以這種統一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方可保持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保持高度的和諧統一。
二、“兩個和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原則
“兩次提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目標,意味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區別與分離為前提的,通過這種區別與分離,人的生命價值和主體地位得以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分離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須以統一為前提,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看來這種統一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解。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兩個和解”是“兩次提升”的基礎,“兩個和解”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基礎之上提出來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生產勞動得到了高度發展,伴隨著機械化生產的大范圍應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帶來了一系列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問題,造成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嚴重對立與沖突。雖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和社會物質財富,但資產階級對剩余價值的貪婪追求不僅對自然環境和自然生態造成了嚴重破壞,甚至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還對人的肉體和精神造成了極度摧殘。馬克思恩格斯對此現狀進行猛烈抨擊,并對人類社會發展提出了實踐原則,最早見于恩格斯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我們這個世紀面臨的大轉變,即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1]24其后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做了深入的闡發:“共產主義……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4]210這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兩個和解”思想最直接的闡述。
人同自然的和解。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即人類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其實質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道主義。”[4]122這種實質就是人與自然的一種互動過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將自然改造成“人化自然”,自然也回饋人類所需要的物質生產資料。但是由于產業革命的出現,引起了市民社會的全面變革,大城市經濟繁榮的背后卻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危機,布萊得弗德“靠近一條黑得像柏油似的發臭的小河。在晴朗的星期天——因為在工作日這城市是被灰色的煙云籠罩著的——從周圍的小山上看去,該城呈現出一幅非常美麗的景色;但是城市里面也和里子一樣地骯臟和不適于居住。”[5]321哈得茲菲爾德“整條整條的街道和許多胡同及大雜院都既沒有鋪砌,也沒有下水道或其他任何排水溝;這些地方堆積著污泥、垃圾和各種廢棄物,這些廢物在逐漸腐爛,發酵;幾乎到處都有污水洼,因此,這里的住宅都是又臟又壞,以致疾病叢生,威脅著全城的健康。”[5]322人類不合理的社會實踐活動既對自然資源進行了嚴重破壞,又對自然生命造成了嚴重扭曲與摧殘。這種生態自然破壞的現象在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中有很多。人同自然的和解是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自然生態文明的建設提供了實踐原則。
人類本身的和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社會關系問題。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加速了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交往與聯系,把文明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但是在私有制為主體的社會制度下,資本對資本、勞動對勞動、土地對土地的斗爭,使財富集中在少數人一邊,而另一邊的絕大多數人則一無所有,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分裂與對抗,“使一切自然的合理的關系都顛倒過來”[1]38。私有制阻礙了經濟健康發展,導致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發生階級斗爭,恩格斯認為要有可能去控制和調節私有制帶來的影響。“但是要實行這種調節,僅僅有認識還是不夠的。為此需要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1]1000建立一種有利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社會制度,人作為社會歷史的主體,就不能忽視社會歷史發展中人的能動作用,這就需要發揮人作為社會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把人從資本主義制度下解放出來,實現人的類本質。人類本身的和解是馬克思恩格斯為人類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了實踐原則。
“人同自然的和解”與“人類本身的和解”是內在統一的。“人同自然的和解”是“人類本身的和解”的物質基礎,“人類本身的和解”是“人同自然的和解”的社會前提。在實現“人同自然和解”的過程中,恩格斯認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1]998人類必須要掌握自然規律,合理開發自然,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在實現“人類自身和解”的過程中,馬克思認為需要構建“共同體”,“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1]199也就是只有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兩個和解”才會得以真正地實現。同時,“兩個和解”思想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的。馬克思認為“人同自然界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而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關系。”[4]119所以,沒有脫離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也沒有脫離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兩個和解”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
三、“兩大改造”:“兩個和解”到“兩次提升”的實踐路徑
“兩次提升”的預定目標,指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不斷戰勝自然、戰勝自我的過程;“兩個和解”的實踐原則,指社會發展是一個人類尊重自然、完善自我的過程。從“兩個和解”思想到“兩次提升”思想發展是馬克思恩格斯世界觀轉變的過程,從帶有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和費爾巴哈式的人本學唯物主義到辯證的唯物主義再到共產主義,促進這種思想的轉變得益于馬克思恩格斯的社會實踐活動與經驗。“兩個和解”到“兩次提升”的實踐路徑是“兩個改造”。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文中提出了“兩個改造”思想,即工人階級要謀求自己的解放,必須要經歷對環境和人進行改造的過程。巴黎公社就是無產階級對“兩個改造”思想的首次嘗試,“公社的偉大社會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項具體措施,只能顯示出走向屬于人民、由人民掌權的政府的趨勢。這類措施是:不讓面包工人做夜工;用嚴懲的辦法禁止雇主們以各種借口對工人罰款以減低工資——雇主們在這樣做的時候集立法者、審判官和法警于一身,而且以罰款飽私囊。另一個此類的措施是把一切已關閉的作坊或工廠——不論是資本家逃跑了還是自動停了工——都交給工人協作社,同時給企業主保留獲得補償的權利。”[3]107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文中全面總結了巴黎公社的斗爭過程與歷史經驗,指出“工人階級……為了謀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時創造出現代社會在本身經濟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趨歸的那種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歷史過程”[3]103,簡稱為“兩個改造”。
對人的改造,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對人的改造就是“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1]421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類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669。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們的思想觀念具有繼承性。資本主義社會中私有制觀念、財富集中少數人手中的觀念、剝削壓榨勞動者的觀念等等,巴黎公社正是與這些觀念決裂的首次實踐。同傳統觀念相決裂,需要改造人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對人的改造進行了深化,即“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所謂被改造的客觀世界,其中包括了一切反對改造的人們,他們的被改造,須要通過強迫的階段,然后才能進入自覺的階段。”[7]296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發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人的認識亦如此。改造主觀世界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反對一切離開具體的歷史的錯誤思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以達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對環境的改造,包括對自然環境的改造和社會環境的改造。首先,對自然環境的改造。馬克思恩格斯在很多著作中關注了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生態問題。恩格斯認為動物只是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是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來支配自然界,如果不加以調節,帶來的只有“毀滅了森林……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精心保護的樅樹林砍光用盡……高山畜牧業的根基毀掉了……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枯竭了……”[3]988的后果。面對現狀,恩格斯強調人是同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一同發展起來的,必須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學會認識人類自己對自然界造成的較近或較遠的后果。其次,對社會環境的改造。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1]421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導致了人類的貧困、戰爭與苦難,造成了人與社會的異化。不消滅私有制,不建立起自由人聯合起來的共同體,不由這個共同體占有全部社會生產資料和由它來實現財富分配,對環境和對人的改造就無法實現。因此,“兩個改造”就是要用社會主義制度取代資本主義制度,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取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對人的改造”和“對環境的改造”是內在統一的。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對人的改造”就是對傳統觀念的改造,形成與共產主義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對環境的改造”就是對傳統所有制的改造,形成與共產主義相適應的社會制度。唯物史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思想觀念屬于上層建筑,社會制度屬于經濟基礎。“對人的改造”和“對環境的改造”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社會是合規律性與目的性的統一,在解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矛盾時必須要遵循“物的尺度”與“人的尺度”相統一的原則。“物的尺度”是基礎,“人的尺度”是核心,愛護生態自然環境、變革社會生產關系,人類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四、小結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人類社會兩大矛盾問題,分別提出了“兩個和解”思想、“兩次提升”思想、“兩大改造”思想,這三大思想的基本內涵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也具有一定的歷史邏輯。面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和人與人關系的相互分裂,恩格斯在1844年的《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一文中提出“兩個和解”思想,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對這一思想做出了深入的闡發,強調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和解。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提出“兩個改造”思想,強調要實現工人階級的解放,必須要對人和環境進行改造。恩格斯在1875——1876年的《〈自然辯證法〉導言》中提出“兩次提升”思想,強調人類社會發展必須經歷“物種提升”和“社會提升”。“兩個和解”思想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實踐原則,以“兩個改造”思想為實踐路徑,最終實現“兩次提升”的發展目標。同時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產生及人的解放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成熟形態,他們認為這種預定目的也只有在未來的共產主義才會得以實現,“共產主義,作為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于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于自然主義,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1]120在共產主義才能是自然主義與人道主義有機結合,才能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共同繁榮與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劉明定.恩格斯“兩個提升”思想的意蘊及其價值[J].學習論壇,2017(9).
收稿日期:2019-05-16
作者簡介:匡倩(1993-),女,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
The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Two Reconciliations” and “Two Promotion”
KUANG Qian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Engel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wo reconciliations" and " two promotion " successive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causing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fierce conflict between people. "two reconciliations" aims to achiev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two promotion" aims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human species and the promotion of human society. Engels believes that the "two promotion" thought is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the "two reconciliation" thought is the practical principle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the "two major reforms" proposed by Marx is the practice path from "two reconciliations" to " two promotion ".
Key words: two reconciliations,two promotion, two major refo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