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民
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旨在充分利用云南高原獨特條件和最大優勢,以保障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和現代生產經營組織方式,打造云南在全國乃至世界有優勢、有影響、有競爭力的戰略品牌,抓住全州百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
一、全力打造優質農業產業高地
(一)做優烤煙
2018年,全縣種植烤煙17萬畝,收購煙葉41.6萬擔,上等煙比例達72.19%,平均斤價22.73元,煙農賣煙收入3.06億元,為財政創收1.12億元。是我縣多年最為穩定的特色產業,既富民也富縣,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農業產業能代替烤煙。因此,我們必須抓死烤煙不動搖,努力在穩面積、提質量上下功夫。要調整烤煙品種結構,優化種植區域,推進標準化生產。
(二)做大蔬菜
按照“上規模、上檔次,提質量、增效益”的思路,充分利用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重點打造中樞精細蔬菜產業帶;金馬、舊城、白水時鮮蔬菜產業帶;三塘、向陽東部山區高山蔬菜產業帶;永寧、午街加工型蔬菜產業帶。力爭建設一批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標準化菜園、蔬菜種植示范村。積極發展蔬菜保鮮、速凍、脫水、運銷、深加工等相關企業,延伸產業鏈,實現既富民又富縣。
(三)做精花卉
現階段,要緊緊依托尚美嘉花卉有限公司,加快花卉產業化進程,以“苗圃+農戶”“苗圃+公司+農戶”等形式,帶動和指導公司和農戶育苗,與分散的、規模小的育苗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集團式發展,形成有特色、區域化、專業化的花卉生產基地。
(四)做實畜牧
以創建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養殖場和動物防疫整村推進示范縣為契機,加快以畜禽標準化養殖場、養殖小區為主體的生豬、肉牛、肉奶山羊、禽蛋生產基地建設。
(五)做特林果
緊緊圍繞“三線(彌瀘師公路、石瀘公路、瀘中公路)三片區(白水庫片區、固白片區和龍潭河片區)”的規劃,全力打造現代農業水果旅游觀光示范長廊,切實抓好果園標準化建設和管理。
(六)做強生物藥業
全力抓好生物藥業基地建設,穩步擴大銀杏、燈盞花、除蟲菊、萬壽菊、三七、草烏、半夏、金銀花、重樓、板藍根等的種植面積,依托現代制藥企業和原料藥生產企業帶動,堅持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全縣生物藥業的品質及市場占有率,著力開發具有新療效、新劑型的植物藥、中成藥品種,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品,逐步把瀘西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生物藥材種植基地、初加工基地和面向全國的生物藥材貿易集散地,努力將生物藥業培育成全縣又一重要特色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
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的思路,堅定不移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要以白水生物資源加工區建設為重點,繼續推進園區水、電、路、通訊網絡、排污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完善運行管理機制,促進園區提檔升級,創建省、州級示范園區,引領全州高原特色農業的發展。
(二)發展農業莊園
全力推進農業莊園(農場、林場)建設,使農業莊園成為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林業生態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民就業的新載體。加快培育以農戶家庭為單位的家庭農場,鼓勵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從事適度規模和標準生產,開展農產品加工和品牌推廣,拓展農業生產、農業休閑旅游等方面的服務,不斷提升家庭農場經濟效益。
(三)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圍繞農業基礎、特色產業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市場建設、農業科技研發推廣等內容,培育和引進一批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的大型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向優勢產區和農業園區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系緊密的龍頭企業集群。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合作,建立以訂單、合同、股份等為紐帶的利益聯結機制。
(四)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
鼓勵各類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聯合,組建農民專業和股份合作等多元的合作社、聯合社,使之成為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和流通服務業,提升生產經營、市場開拓和組織帶動能力。完善登記管理辦法,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構建以縣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為主體、鄉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指導服務站為骨干、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農業行業協會為基礎的三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指導服務體系。
(五)提高農戶集約化經營水平
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戶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形成一批專業大戶和聯戶經營大戶,引導支持采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發展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
三、加快構建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加強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
按照鄉鎮農技推廣服務有機構、有職能、有裝備、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的要求,建立健全鄉鎮農技推廣站、農機推廣站、畜牧獸醫站、林業站和水務站。組織開展村級農技推廣員認定工作,確保每個村委員會配備有不少于1名農技推廣員和1名動物衛生防疫員。扎實做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項目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建設項目,確保覆蓋至全縣各鄉鎮。
(二)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
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創辦專業服務組織,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向農業服務領域延伸,大力發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植物病害和動物疫病防控、沼液配送等社會化服務業,推行“訂單式”“全程式”服務。加強農產品公共營銷服務,組織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各類農業展會,拓展農產品市場。加強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