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馥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省委書記張慶偉在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持續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重振龍江發展。勃利縣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提高區域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一、勃利縣營商環境的現狀
(一)領導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招商引資成果豐碩
2018年是全省營商環境提升年,2月開展的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活動,全縣上下高度重視,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保障,也使我縣招商引資取得了豐碩成果,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億元,同比增長70%。
(二)強化政策支撐,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一是審批服務政策;二是子女入學政策;三是企業保護政策。
(三)實施“五項舉措”政務環境有效改善
一是抓住工作重點,積極開展窗口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二是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提升便民服務效能。三是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方式,延伸政務服務觸角。四是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建立咨詢投訴處理聯動機制。五是完善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持續提升窗口服務效能。
(四)強化執紀監察,法治環境明顯改變
設立縣營商環境投訴舉報中心,將營商環境納入巡察、專項檢查、明察暗訪、季度督查的重要內容,按照“有信必核、有訪必復”原則,凡涉及營商環境的信訪舉報,從重從快嚴肅查處。
(五)相關職能部門多措并舉,市場環境發展看好
公檢法司齊抓共管,以建設勃利平安、推進公正司法為重點,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著力構建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勃利縣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審批效率還不夠高
部門溝通協作有待加強,審批事項信息公開不夠詳盡,并聯審批還不盡完善,個別窗口服務態度不優,存在慵懶散浮等問題,個別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對審批事項把握不準。
(二)政府公信力不夠強
“前任不謀后事,新官不理舊事”現象仍然存在,政策缺乏穩定性與持續性,朝令夕改現象有之,政策落實不力,執行走形,部分承諾無法兌現,部門之間職責分工不清晰,銜接不順暢。
(三)企業發展困難不少
由于大量人才流失導致企業招工難,同時還存在中小企業融資難,工業項目建設用地難等問題。
(四)政策落地慢且實施不到位
惠民惠企政策的公開形式單一,市場主體知曉率不高,而且各級在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上,多是照搬上級政策文件,有針對性的措施較少,操作性不強,執行不順暢。
(五)人才吸引力不大
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奇缺,經濟發展產業人才、專技人才匱乏,企業招工難、留工難問題突出。
三、優化勃利縣營商環境的對策建議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敢于突破傳統思維
1.要有“精準營商”理念。“營商環境”的第一核心詞是“商”,而不是“環境”。建設營商環境,必須圍繞“商”的需求,只有找準企業需求的“痛點”才能找準環境建設的重點,如果沒有根據需求層次和企業特點對服務內容進行細分,就是沒有引入“精準營商”理念。
2.要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理念。要認識到人人都是發展平臺、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要端正服務態度,真正讓企業了解、理解、信任、滿意勃利的發展環境。
3.要樹立“營商環境的核心是人才環境”的理念。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創造拴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真正形成“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興人才就是興勃利”的共識,并付諸行動,確保人才政策真正落實。
(二)深入推進“放管服”,營造和諧政商關系
1.要制定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對勃利縣的支持力度和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地。
2.要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機制。積極遵循“市場能解決的、政府不干預,民間能負擔的、政府不承辦”的原則,完善提升園區快速服務平臺建設,設立工業園投訴中心,努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營商環境。
3.要加大宣傳力度。各鎮、各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加大惠民惠企政策的宣傳;編制招商宣傳圖冊和視頻資料,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和參加各種招商洽談活動等渠道進行宣傳,有效提高宣傳力度。
(三)增強政策透明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1.要清理不合法行政性收費。對于法無據的行政性收費一律取消,如確需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收費的要于法有據,并實行政府定價目錄管理。
2.要落實各類稅收減免政策。嚴格執行國家、自治區有關稅收減免政策和地方優惠政策,把降低企業負擔落實到位。
3.要想方設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將還款方式覆蓋面擴大到中小企業,并對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的企業貸款,利率盡量不上浮或少上浮,擔保收費原則上不超過擔保額的1.5%。
(四)強化效能監督,狠抓政策落地落實
1.要貫徹落實好《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中共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重塑營商新環境的意見》。對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進行多角度的宣傳和解讀,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行政效能監察工作重點。針對一些干部、個別部門仍存在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不強的問題,全縣各級各部門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和監管,尤其是涉企公共服務窗口部門、單位,從領導到一線工作人員,都要簽定《窗口服務工作責任狀》,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3.加強誠信社會建設,強化政府履約承諾兌現。對在招商引資中的違約失信行為進行集中清理、集中督辦、集中規范,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持續優化全縣營商環境,推動全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